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瓜根結線蟲病

鎖定
黃瓜根結線蟲病是由南方根結線蟲等引起的、發生在黃瓜的病害。僅危害黃瓜的側根和鬚根,鬚根或側根染病,會產生瘤狀大小不一的根結,初為白色,表面光滑較堅實,後期根結變成黃褐色腐爛。 [2] 
黃瓜根結線蟲病的發生初期與缺素症狀十分相似,只有出現嚴重症狀時才表現出來,導致大多數菜農難以及時準確識別,從而失去最佳防治時機。因此,該病一旦發生,損失較為嚴重,一般減產20-30%,甚至絕收。此外,病原在土壤中與真菌、細菌等病原菌相互侵染,加重了對黃瓜的危害,已成為保護地黃瓜生產中較為突出的病害。 [5] 
黃瓜根結線蟲病的防治要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原則,主要採用的防控措施包括:輪作倒茬、深耕翻曬、培育無病、優質秧苗、及時清潔田園、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高温悶棚以及使用化學藥劑消滅線蟲。 [2]  [6] 
中文名
黃瓜根結線蟲病
外文名
Cucumber root-knot nematode disease
病    原
南方根結線蟲
為害作物
黃瓜
為害部位

黃瓜根結線蟲病病原特徵

黃瓜根結線蟲病病原主要為南方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incognita Chitwood),屬植物寄生線蟲。雄成蟲線狀,尾端鈍圓,無色,大小(1.0-1.5)毫米×(0.03-0.04)毫米,雌成蟲梨形,乳白色,大小(0.44-1.59)毫米×(0.26-0.81)毫米。病原適宜在温暖乾燥的環境條件下生長,幼蟲共四齡。適宜發病的温度範圍15-35℃;病原線蟲發育最適環境,土温為25-30℃,土壤含水量40%左右;最適病症表現生育期在成株期至座果盛期。病原在適温下完成一代約17天,土温10℃以下幼蟲停止活動;在55℃時,經10分鐘即可死亡。卵囊和卵對不利環境條件的抵禦能力較強。 [1]  [4] 
有資料顯示,中國南方菜區以南方根結線蟲為主,其次為爪哇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Javanica)和花生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arenaria),北方菜區還有北方根結線蟲(學名:Meloidogyne hapla)。 [3] 

黃瓜根結線蟲病為害症狀

黃瓜根結線蟲病僅危害根,被害的鬚根和側根形成串珠狀瘤狀物,也叫根結,使整個根腫大,粗糙,呈不規則狀。瘤狀物初為白色,表面光滑較堅實,後期根結變成淡褐色腐爛。剖開瘤狀物,可見裏面有半透明白色針頭大小的顆粒,即雌成蟲。由於根部被破壞,影響正常的吸收機能,所以地上部生長髮育受阻,輕者症狀不明顯,重者生長緩慢,植株比較矮小,生育不良,結瓜小而且少。在中午氣温較高時,地上部植株呈萎蔫狀態;早晩氣温較低或澆水充足時,暫時萎蔫又可恢復正常。隨着病情的發展,植株逐漸枯死。黃瓜根系被害後,常誘發土壤中某些病菌如鐮刀菌屬及絲核菌屬等真菌的侵染,使根系加速腐爛,植株提早枯死。 [1] 
黃瓜根結線蟲病

黃瓜根結線蟲病侵染循環

病原以卵在病株根內,隨同病株殘根在土壤中越冬或以2齡幼蟲在土壤中越冬。翌年,在環境適宜時,越冬卵孵化為幼蟲,而2齡幼蟲繼續發育。在田間主要依靠帶蟲土及病殘體傳入、農具攜帶傳播,也可通過流水傳播土中線蟲,幼蟲一般從嫩根部位侵入。侵入前,能作短距離移動,速度很慢,故此病不會在短期內大面積發生和流行。侵入後,能刺激根部細胞增生,形成根腫瘤。幼蟲在腫瘤內發育至3齡,開始分化,4齡時性成熟,雌、雄蟲體各異,雌、雄蟲交尾產卵。雄蟲交尾後進入土中死亡;卵在瘤內孵化,1齡幼蟲出卵並進入土中,進行侵染和越冬。也有的以卵在病根中,或土壤中越冬。 [1] 

黃瓜根結線蟲病流行規律

在中國上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黃瓜根結線蟲病的主要發病盛期在8-10月。年度間梅雨期短、夏秋季高温、少雨的年份發病重;田塊間連作地、地勢高燥、土壤含水量低、土質疏鬆、鹽分低的田塊適宜根結線蟲病發生。 [4] 

黃瓜根結線蟲病防治方法

黃瓜根結線蟲病農業防治

  • 輪作倒茬:一種線蟲一般在同科、同屬或鄰科、鄰屬中為害,所以有計劃地進行遠緣科屬間2-3年間輪作,如將黃瓜可與辣椒、葱、蒜、韭菜等蔬菜2-3年一輪作,可減少損失。發病重的地塊最好與禾本科作物輪作,水旱輪作效果最好。 [2] 
  • 深耕翻曬:根結線蟲多分佈於20釐米深的土層內,深翻可減少為害,尤其發病地更需要翻曬,使線蟲暴露在土表而促使其死亡。作物收穫後在土表覆蓋地膜,暴曬7天左右,使土表温度達到55℃的高温(線蟲的致死温度為55℃,持續5分鐘),可殺死土壤上層的絕大多數線蟲。 [2] 
  • 培育無病、優質秧苗:播前將種子和育苗土分別進行消毒,避免用有病史的棚土育苗,以利於培育無病壯苗。 [2] 
  • 合理施肥:重施腐熟有機肥,增施磷鉀肥,不僅能夠增強植株抗性,而且還可增加線蟲天敵微生物,抑制線蟲的生長髮育。 [2] 
  • 及時清潔田園:把前茬帶線蟲病的黃瓜植株連根清理乾淨,集中帶出棚外深埋或燒燬。另外,在病地用過的農具如鐵鍁、瓜鏟等,要擦洗乾淨,防止擴大傳播。 [2] 
  • 應用秸稈生物反應堆:秸稈生物反應堆技術應用在設施作物的種植中,可以改善土壤中微生態環境,使其朝着有利於作物生長的方向發展。有研究證明,秸稈生物反應堆能促進淡紫擬青黴(一種重要的生防菌,可有效防治黃瓜根結線蟲)的增殖,同時增強了淡紫擬青黴對根結線蟲的抑制作用。 [2] 
  • 高温悶棚:高温悶棚是一種廉價、安全、簡單實用的防病控蟲方法。有試驗測出,高温悶棚期間5-25釐米耕作層土壤温度最低為28-29℃,最高可達42-53℃,平均為37.5℃;設施內空氣温度最低為44-46℃,最高可達55-58℃,平均為50.5℃,基本達到了有害生物的致死温度,使黃瓜生長期內的病蟲害基本得到控制。所以,在設施黃瓜定植或播種前15天左右,將設施內的雜物、植株殘體等徹底清除乾淨,施足基肥,深翻25-30釐米,澆透水,封閉設施10-15天,可有效降低地下害蟲的蟲口密度。 [2] 

黃瓜根結線蟲病化學防治

  • 土壤燻蒸殺滅線蟲:主要農藥有棉隆、威百畝、安百畝、硫酰氟、碘甲烷、三氯硝基乙烷、溴氯乙烷等。棉隆(每畝施98%顆粒劑20千克)、威百畝(每畝施35%水劑20升)、安百畝(每畝施50%水溶液20升)施入潮濕的土壤中,能分解產生一種異硫氰酸甲酯氣體,迅速擴散至土壤顆粒間,殺滅土壤中線蟲、地下害蟲、真菌、雜草等。種植畦壟做好後,將藥劑均勻地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後將藥混入土壤中,深度25釐米,保持土壤濕潤,覆蓋塑料膜密封土壤。在土壤播種或定植前7-14天或更長時間施用。在土壤處理的全過程中,土壤温度應保持在6℃以上。種植畦壟制好後,覆蓋塑料膜密封土壤,將氣體藥劑硫酰氟(每畝用25升)、碘甲烷(每畝用20升)通入土壤,以殺滅病蟲。 [6] 
  • 土壤觸殺線蟲:主要農藥有蟲線磷(每畝施10%顆粒劑0.6-1.0千克)、除線磷(每畝施10%顆粒劑1.0千克)等,將藥劑均勻施入種植層,觸殺線蟲。 [6] 
  • 觸殺、胃毒、內吸殺線蟲:主要農藥有阿維菌素(每畝施0.5%顆粒劑3.5千克進行土壤處理、1.8%微乳劑1500倍液灌根)、蘇雲金桿菌(每畝施2000IU/毫克顆粒劑3千克進行土壤處理、32000IU/毫克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灌根)、噻唑磷(每畝施20%水乳劑1500毫升進行土壤處理、1500倍液灌根)、丁硫環磷(每畝施15%顆粒劑300 克進行土壤處理、25%可溶性液劑1500倍液灌根)、殺線威(每畝施10%顆粒劑500克進行土壤處理、24%可溶性液劑1500倍液灌根)等。種植畦壟做好後,將藥劑均勻地撒施在土壤表面,然後將藥混入土壤中,深度25釐米,觸殺線蟲;在作物生育期間進行灌根,殺死線蟲。 [6] 
參考資料
  • 1.    高佔彪.定西主要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甘肅:甘肅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8:172-173
  • 2.    簡紅忠, 王永琦, 劉紅梅等. 設施黃瓜根結線蟲病發生與防治[J]. 西北園藝(綜合), 2017, (6):44-45.
  • 3.    楊軍玉.蔬菜病蟲害防治彩色圖鑑.北京:金盾出版社,2016.02:105-106
  • 4.    金明弟,路鳳琴,李惠明.蔬菜職業農民技術指南.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05:320-321
  • 5.    周海燕. 喀左縣保護地黃瓜根結線蟲病防治研究[J]. 新農業, 2019, (19):33-34.
  • 6.    王霞, 梁小平, 李碧霞. 黃瓜根結線蟲病的鑑別與防治研究[J]. 蔬菜, 2020, (6):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