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瑜

(明朝中期學者)

鎖定
黃瑜(1426年2月13日—1497年4月24日),字廷美,自號雙槐老人,廣東廣州府香山縣(今廣東省中山市)人,祖籍江西瑞州府高安縣(今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明朝中期學者,東漢末年將領黃忠之後。 [1] 
明景泰七年(1456年)中舉,入北京國子監學習。在京城期間,備受名公器重,與王翱、薛遠、丘濬等當時名公均有交往。黃瑜在户部任低級官員一段時間後,於成化五年(1469年)被任命為廣東長樂知縣,受當地百姓愛戴,因不受權貴的喜愛,後被迫離職。此後許多年,他都在廣州的學校裏任職。 [1] 
弘治十年(1497年)三月,黃瑜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1] 
概述圖來源:像取自清代修《廣州黃氏家譜》 [2] 
本    名
黃瑜
別    名
黃子
廷美
雙槐老人
所處時代
明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廣州府香山縣(今廣東省中山市)
出生日期
1426年2月13日(宣德元年正月六日)
逝世日期
1497年4月24日(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
主要作品
雙槐詩鈔
主要成就
治理長樂有績
祖    籍
江西瑞州府高安縣(今江西省宜春市高安市)

黃瑜人物生平

黃瑜在鄉讀書

宣德元年正月六日(1426年2月13日),黃瑜出生於廣東廣州府香山縣(今廣東省中山市)。黃瑜出生之時,黃瑜生母伍氏感到紅馬入室的祥兆,因此給黃瑜取小字馬兒。黃瑜幼時聰穎好學,黃瑜私塾上課的時候,老師出上聯“黃楮題朱字”,讓學生對下聯,正值同窗都在低頭思考時,黃瑜的“青梅點白鹽”之句令老師頗為震驚,此時黃瑜才五歲,黃泗為此非常欣慰,於是送黃瑜上學讀書,學習《孝經》《論語》等儒家經典。 [1] 
正統二年(1437年),生母伍氏去世,黃瑜由繼母李氏撫養長大,長大後黃瑜將李氏當作親生母親一樣敬奉,孝順有加,黃瑜年少時勤奮好學,過目成誦。 [1] 
正統十年(1445年),黃瑜學習書經達到了痴迷的程度,到了晚上也不鬆懈,父親黃泗擔心其生病,便禁止其學習,後來黃瑜得到了林環講義,便偷偷背誦默識,大體瞭解其思想主張。後黃瑜進入邑庠求學,與同邑李智結交。適逢陳政在廣州教授五經,黃瑜跟隨其學習有了很大的進步。父親黃泗對黃瑜寄予厚望,悉心教導,每逢初一、十五早起拜謁家廟,黃瑜必定準備洗漱及粥來等待。晚年黃泗患有疾病,黃瑜早晚都在身旁照料,藥餌飲食也親自嘗過之後再給父親,如此照料有十四年。 [1] 
正統十四年(1449年),黃瑜禮聘李孺人。 [1] 
景泰元年(1450年)六月,父親黃泗去世,黃瑜悲傷不已,幾天未進水漿,由於兄長黃瑄與弟弟黃珩都患有疾病,父親身後事全由黃瑜一人打理,在父親去世後,黃瑜便承擔起了照顧整個家庭的責任。 [1] 
景泰七年(1456年)七月,黃瑜與同舍鄭賢、李濬登舟參加鄉試。八月時,黃瑜登蓮峯山,作詩《蓮峯卿雲次鄭同舍賢韻》。九月,揭曉鄉榜,黃瑜中式五十七名,感慨萬分,在此後開始編撰《雙槐歲鈔》。 [1] 

黃瑜京師遊學

天順元年(1457年),黃瑜北上,其妻李孺人跟隨。黃瑜抵達京師後,參加京師會試,登乙榜,推辭不做官,便進入太學學習,和文人講論肄習。六月,適逢內閣學士薛瑄致仕歸隱,黃瑜拜謁,與薛瑄討論繼善成性及相近之義。 [1] 
天順二年(1458年),黃瑜在太學時喜愛作詩,備受南京僉都督張通重視。張通詞翰傑出,曾經為黃瑜作坊牌匾題“友琴堂”大字,黃瑜亦以“友琴堂”為內容分別作賦和詩各一首。在太學期間,太宰王翱、侍郎薛遠、學士李賢丘濬等名士,亦極器重黃瑜。李賢想要邀請黃瑜入館閣,黃瑜推辭並作《七誘》以明志。 [1] 
天順七年正月六日(1463年1月25日),適逢黃瑜三十八歲生日,方俊為黃瑜祝壽,並作《鵲橋仙》一詞。是歲,黃瑜再次會試不第。之後黃瑜上書向明英宗提出“正身”“正家”“正禮”“正樂”“正賦税”“正軍伍”等“六事”的直言之諫,即《應詔六事疏》,此奏疏得罪了朝中權貴,黃瑜幾乎遭到重罰,後因王翱等人求情得以倖免。 [1] 
天順八年(1464年),黃瑜在户部擔任低職,以才幹聞名,薛遠曾邀請黃瑜教育其子,把黃瑜禮為上賓。 [1] 
成化元年(1465年)十一月,黃瑜長子黃畿出生,丘濬來前來看望。 [1] 
成化四年(1468年),適逢御史缺員,吏部上疏薦八人,有一個姓俞的人通過賄賂得到該職,黃瑜不怨恨他,但也不學習那個人。 [1] 

黃瑜任職長樂

成化五年(1469年),適逢兩廣發生叛亂,朝廷下旨選取能夠擔任牧民一方的官員,並且不限制户籍,黃瑜因此授予惠州府長樂縣知縣一職。黃瑜家鄉在廣州,因惠州與廣州為鄰,亦將惠州當作自己的家鄉對待。 [1] 
成化六年(1470年),黃瑜看見在城西的邑學狹窄破敗,又臨近城池十分潮濕,便拿出自己的俸祿作為重修邑學之需,並將其遷至城東,黃瑜更是會在閒暇之時便和師生講論經史。是年十月,淮安鹽城大蹤湖漁人看見鴛鴦交飛,便將雄鴛捕之並烹之,雌鴛悲傷不肯離去,便投入沸湯中而死,漁人被其深情所打動,便棄食鴛。黃瑜將此鴛稱作“烈鴛”,賦詩《烈鴛謠》。又想起元朝元貞二年,有一對燕子築巢在燕人柳湯佐的宅子裏,有一天夜裏雄燕墜落被貓吃掉,雌燕彷徨悲鳴不已,早晚守巢哺育雛燕,雛燕長大離去雌燕仍守巢不棄,黃瑜稱其為“貞燕”,賦詩《貞燕謠》。 [1] 
成化八年(1472年),黃瑜上疏致仕,長樂數百名百姓與龔侍御數次懇請黃瑜留下,黃瑜毅然決然攜家眷返鄉致仕。在返鄉途中,途徑黃土嶺,忽然遇見以縣盜盧公林為首的數百名盜賊,義官李允設計擒拿盧公林,黃瑜以理勸善並放了盧公林等人。盧公林內心非常感激,從此之後成為了一名良民。 [1] 

黃瑜致仕歸隱

成化九年(1473年),黃瑜致仕歸家,植二槐,自稱雙槐老人,優遊田裏。 [1] 
成化十年(1474年)十二月,黃瑜次子黃廣出生。 [1] 
成化十一年(1475年),黃瑜編《雙槐文集》,廣東按察司僉事營道趙宏為其撰序。 [1] 
成化二十年(1484年)七月,總督尚書餘子俊上言邊務,黃瑜詳覽車載器械,於是賦《觀餘尚書邊戰圖》二詩來表達內心的喜悦之情。 [1] 
弘治二年(1489年),因私塾老師陳政與黃瑜兩家交往密切,子黃畿娶陳政季女為妻。 [1] 
弘治三年十一月十七日(1490年12月28日),黃瑜夢見有拿着紫綬金章的人入室,睡醒的時候其孫黃佐便出生了。 [1] 
弘治七年(1494年)三月,黃瑜從香山歸家途徑白沙,拜訪明代大儒陳獻章。黃瑜雨後穿草履護鞋而往,二人相見甚歡,各賦一詩而別。 [1] 
弘治八年(1495年)二月,黃瑜完成《雙槐歲鈔》的創作,其書十卷,共二百二十條,並寫下自序。 [1] 
弘治九年(1496年),黃瑜教其孫黃佐學習,後送其至私塾讀書,但黃佐自幼聰穎,私塾老師不能教,便送還家中學習。 [1] 

黃瑜卒於故里

弘治十年三月二十二日(1497年4月24日),黃瑜自知遊期已到,早起掃庭院,誦萬里銘旌詩,到了晚上詢問僕人是否到了三更,僕人回答到了三更,黃瑜便端坐而逝,享年七十二歲。是月五天後,同知謝廷舉為黃瑜撰寫《行狀》(即《明故文林郎知長樂縣事雙槐黃公行狀》)。十二月二十九日(1498年1月21日),黃畿將黃瑜靈柩葬於景泰坑聚龍岡,雲南按察使副使南海陳騏為黃瑜撰墓誌。 [1] 
嘉靖三年(1524年),刑部尚書林後為其撰墓表。 [1] 

黃瑜主要影響

黃瑜政治

黃瑜擔任長樂知縣初期,長樂縣淫亂邪惡之事盛行,每逢秋冬之時,便有巫師、儺神橫行鄉里,驅除瘴疫。黃瑜下令禁止該作法,巫師、儺神裝神弄鬼的風氣漸漸革除。對於盜賊之事,黃瑜亦以仁愛之心一一感化,使得治下風清氣正。 [1] 

黃瑜文學

  • 詩歌
題材內容
根據黃瑜詩歌的題材內容可分為五大類,即記遊寫景詩、唱和贈別詩、吟詠事物詩、詠史懷古詩與擬古詩。 [1] 
記遊寫景詩在黃瑜詩歌中佔有較大比重,縱觀黃瑜一生,除在京師遊學階段外,所行之地大部分以廣東為主,作為土生土長的嶺南人,嶺南地區的鄉土情懷無疑在其心中打下了深刻的印記,因此他的記遊詩具有濃厚的鄉土氣息,光是以嶺南地區的地名為題的詩就超過一半,黃瑜的記遊詩與寫景詩往往相融為一體,此類詩歌情感較為豐富。在這些記遊寫景之詩中,詩人情感頗為豐富。有時面對山水之景會觸發詩人內心的寂寥苦悶,或思歸之情,或對已故親人的緬懷思念;有時登山游水的經歷反映詩人的閒適歸隱之心;有時佛道遊寺詩體現作者對佛道文化的虔心追求。 [1] 
黃瑜詩中也不乏唱和贈別詩,大多是黃瑜在仕宦時期和致仕歸隱後的交遊之作。在這些答和贈別詩中,可以窺探到黃瑜與友人們的些許生活片段:與同鄉爬山祈福之圖,與老友久別重逢的喜悦之景,與友人探討佛理禪意之境,送別友人前行的擔心與祝願之情。 [1] 
吟詠事物,即以物象為詩歌對象進行吟詠,世間萬事萬物皆可作為吟詠對象。黃瑜吟詠事物詩大致分為吟詠動物詩、吟詠人物詩、吟詠天氣詩、吟詠故里詩與吟詠所遇詩五類。黃瑜筆下的吟詠事物詩,範圍較廣,無論是動物、人物、四時、居室還是所遇之事,皆可嘆詠。透過此類詩的分析,可以看到不一樣的詩人,有時借動物與人物表達固守封建道德的女子貞節觀念,有時心境隨季節變化而變化,有時會侍弄居室佈置,有時也會記錄生活趣事,生活之趣亦是成詩之趣。 [1] 
詠史詩,主要是詩人翻閲書籍之時,針對某件歷史事件或某個歷史人物有所議論興發。懷古詩一般都是詩人在遊覽古蹟時有感而作,因此詩人在感嘆歷史的同時,難免會生髮出懷古傷今之思。黃瑜的詠史懷古詩,或是感悟古書,或是登臨古蹟,多寫古人之事。在詠史懷古詩中,詩人多以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為核心,歷史人物以帝王為主,輔之為本地鄉賢。有關帝王的感發多是抒發對歷史興亡變遷的無奈,也有渴求被賢明君主重用之願;有關鄉賢的吟詠多是表達詩人對其行為的敬佩與讚美之情,其中也夾雜着詩人自己內心追求寧靜的思考。 [1] 
藝術特色
黃瑜隨着其一生經歷的變化,在詩歌創作上也發生了一定的變化,因此使得其詩歌面貌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黃瑜詩歌的藝術特色主要體現在多用比興,善於用典,長於寫實,富有韻律美與地理意象特徵鮮明等方面。 [1] 
黃瑜在創作詩歌之時,重視詩歌的整體意境,故常追求比興意旨,講究用典之法。比興手法與典故的運用,增添了黃瑜詩的韻味,使詩句含蓄典雅,語言精練,反映了黃瑜的豐厚學養,體現了其敏捷才思。黃瑜詩歌長於寫實,大致分為內容寫實與語言寫實。黃瑜詩歌都是以自己的所見所聞為主,幾乎沒有無病呻吟之詩,要麼是紀行遊玩,要麼是觸景傷懷,要麼是因事而發,要麼是讀書而作,真真切切做到了連詩歌也能見聞即錄。黃瑜的詩大多注重音樂美,使人讀起來朗朗上口,便於成誦。黃瑜主要以講究押韻為主,輔之疊詞、雙聲詞與疊韻詞的運用來增強詩歌的韻律節奏。 [1] 
  • 散文
《雙槐歲鈔》全書分為聖神功德、人文典禮、天地祥眚、經史異同、懿行美政、異端奇術六個大類,內容豐富,充分展示了古人對於自然界和社會人生的基本認知,反映了古代文人的知識結構和思想觀念。《雙槐歲鈔》一書體量雖小,但其價值卻是不可低估的。以文學視角的傳播價值而言,它的出現實實在在為後世的小説、戲曲提供了為數不少的基本創作素材,而從中又可看出小説、戲曲選取傳統故事的意向。 [3] 

黃瑜歷史評價

趙僉憲:文近昌黎,詩如樂天,嶺南一大家也。 [1] 《清代稿抄本》引
趙宏:詩則追步唐人清婉徐紆,卓然大雅;文則取法韓蘇,而開闔張弛無不合乎規矩焉……是集之傳,將使香山之名與昌黎、眉山並稱於世。 [1] 《雙槐集》引
黃衷:公惟篤古之行,超萃其才,內弼亮而外宣風,蓋優舉焉。乃疏格於五事,驥淹於百里,四十年匡濟之懷,附之鉛槧以老,所謂“德澤不加於時,欲垂空言以詔後世”者,無亦異代而同遭歟?抑慶澤之源猶瓜瓞也? [4] 《雙槐歲鈔》引
劉節:夫長樂黃公,南海人也,藴道立德,博學宏詞,抱志負才,思奮庸於時,以大厥施。 [4] 《雙槐歲鈔》引
張治:黃子才伯崇蓄邁樹以售,章徹渢渢乎世。 [8] 《張龍湖先生文集》
呂天恩:公始以鄉薦入太學,即上六事,幾觸忌諱。及蒞長樂,能剖析滯冤,諸所施為,蓋不負所學矣。 [5] 《雙槐歲鈔》引
彭年:其文雄贍,其事詳核,筆削之際,務存勸戒,誠有若先生所謂“崇大本、急大務、期大化、決大疑、昭大節、正大經”。 [5] 《雙槐歲鈔》引
朱國禎:有學行。 [7] 《湧幢小品》
郝玉麟等:幼聰穎,明尚書。 [11] 《廣東通志》
紀昀等:有惠政,以勁直棄官。 [6]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
黃佛頤:公幼有矩矱,頭角嶄然,不隨羣兒戲。 [1] 《雙槐公年譜》

黃瑜軼事典故

黃瑜見蜢斷案

成化八年(1472年),適逢豪民黃新殺人,黃瑜一直苦於沒有屍體證據證明黃新殺人,只能默默地禱告神靈,突然看見有一隻蚱蜢折斷了左腿,沉入硯池之中死去。黃瑜由此聯想到黃新可能斷了死者的左腿,然後把其屍體扔進黑水塘中,後果然在黑水塘中尋到了屍體。沒過多久,僉事蕭蒼負責將黃新囚至惠州,期間受到黃新的賄賂,想要將此案改成疑獄,黃瑜堅決不同意。黃新最終被處以棄市刑罰而死。 [1]  [9] 

黃瑜劉王疑冢

弘治五年(1492年),黃瑜在白雲山尋找壽藏,看到有人售賣磚碟盤盂之類的東西,便去詢問東西的由來,那人説是來自劉王冢,但黃瑜以景定為宋代年號判定這些並非南漢劉王遺物,便賦詩《詠西城古蹟》感慨。 [1] 

黃瑜晚年好學

黃瑜在晚年時期,依然好學,曾把《朱子語類》《唐音》《杜詩》等放在卧所,早晨讀《語類》以析名理,晚上則吟詠數章詩而寢。 [1] 

黃瑜人際關係

輩分
關係
姓名
簡介
先輩
遠祖
字漢升,南陽(今河南南陽)人。東漢末年名將。劉備稱漢中王后,加封后將軍,賜關內侯。
五世祖
黃憲昭
字元昭,漢將黃忠之後,江西筠州今江西高安)人,元朝西台御史,因敢於直諫被貶嶺南。
高祖父
黃從簡
字士易,元朝人,曾官至宣慰司副使,曾與東莞左丞何真一起起兵保衞鄉閭。
曾祖父
黃教
字國敷,號疊水,元末明初人,以孝行聞名,贈文林郎。
祖父
黃温德
字朝貴,父歿時年僅十四,即能攻苦讀書成儒業,應甲子鄉試,不第。
父親
黃泗
字帷清,號源遠,晚號七十翁,徒居香山。
母親
伍氏
南村處士黃福源之女。
平輩
兄弟
黃瑄
字廷華,又字文瑄,號友梅,黃泗之長子,黃瑜之兄,性情頑劣,傾盡家產後無家可歸。
黃珩
字廷佩,號友月,黃泗之三子,黃瑜之弟。容貌才情俱佳,世稱“奇童”。
妻子
李觀孃
李英妙之女,在生活中照顧黃瑜有致,在黃瑜官宦生涯中也有着較為重要的影響。
後輩
兒子
黃瑜長子,字宗大,小名都生,號粵洲,著有《皇極經世書傳》《三五元書》《粵洲集》等。
黃廣
黃瑜次子,字宗秀,小名邦生,自號洞真子。
孫子
字才伯,號希齋,又號太霞子,晚年更號泰泉,人稱泰泉先生,明代中期學者。
參考資料: [1] 

黃瑜主要作品

黃瑜一生閲歷豐富,著述較多,著有《雙槐集》及《歲鈔》《書傳旁通》行於世;另外,黃瑜生前創作了較多詩歌,因客觀原因所致,其詩集在後世未得以完整流傳,僅零散見諸於各種文獻,主要包括:明人黃佐《嘉靖香山縣誌》收詩16首,明人黃佐纂《廣東通志》收詩18首,明人黃佐與黎民表《明音類選》收詩23首,明人郭棐《嶺海名勝記》收詩3首,清人朱彝尊《明詩綜》收詩2首,朱彝尊《靜志居詩話》收詩1首,錢謙益《列朝詩集》收詩1首,温汝能《粵東詩海》收詩2首,黃培芳《香石詩話》收詩2首,黃紹昌《香山詩略》收詩10首,陳田《明詩紀事》收詩1首,清末民初黃映奎與黃佛頤輯《香山黃氏詩略》收詩21首。 [1] 

黃瑜人物爭議

  • 生卒年
關於黃瑜的生卒年份,學術界有不同的看法。丁思深在《讀志明邑札記》中認為黃瑜生於1424年、卒於1497年;司馬朝軍以為黃瑜生於1425年,卒年不詳;吳文治在《黃瑜詩話》中認為黃瑜生於1425年,卒於1497年;馬良春、李福田等人持“生卒年不詳”觀點。《明代筆記小説大觀·雙槐歲鈔》校點者王嵐在“校點説明”裏認為黃瑜“生平不詳”“卒年七十三”;而陳大康、美)富路特、汪玢玲李時人等人在各自著述中一致認為黃瑜生於1426年,卒於1497年。 [1] 
《明故文林郎知長樂縣事雙槐黃公行狀》對黃瑜生卒情況有載:“以弘治丁巳三月二十二日卒於正寢,距公之生宣德丙午正月初六日,享年七十有三”。此處説“弘治十年”,即1497年;“宣德丙午”,即1426年。生卒年相距應為七十一年,即使按照通常的享年壽數要增加一年的話,那也應是七十二歲,而非謝廷舉所説“享年七十有三”應為筆誤或刊誤所致)。 [1] 
又據《雙槐公年譜》記載:“明宣宗宣德元年丙午正月六日:公生,母伍太儒人感赤馬入室之祥,故命公小字馬兒。”“弘治十年丁巳七十二歲:公嘗置《朱子語類》及《唐音》、《杜詩》於卧所,晨興讀《語類》以析名理,暮則詠詩數章而寢。是歲三月二十二日,預知遊期,晨起猶灑掃庭內,哦《萬里銘旌》詩,其夜問僕黃阿三曰:“三更乎?”已而報曰:“三更矣。”遂端坐,翛然而逝。逝之日,童穉皆哭失聲。公同年興國同知番禺謝公廷舉為撰行狀。十二月丙申,子畿奉公柩葬於會城北景泰坑聚龍岡之原。”據此可確證,黃瑜生年為“宣德丙午”年,即公元1426年;卒年為“弘治十年”,即公元1497年。按照壽數計法慣例,黃瑜享年應為七十二歲,其生卒年份應別無異議。 [1] 

黃瑜後世紀念

據《廣東通志》記載,黃瑜墓在番禺聚龍岡。 [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