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牧甫印存

鎖定
黃牧甫(一八四九至一九0八)安徽黟縣人,原名十陵,字牧甫,亦作穆甫、穆父,後以字行。晚年別署黟山人、倦叟、倦遊窠主。
本    名
黃牧甫
牧甫
出生日期
一八四九
逝世日期
一九0八
籍    貫
安徽黟縣

黃牧甫印存內容簡介

其父博雅能義,著存《竹瑞堂集》。牧甫自小就對篆學發生興趣,八九歲即操刀習印。十四歲時,家園被毀,不久父母亦相繼去世,從此失學。因生活所迫,曾隨從兄在南昌開設照相館十多年,籍以餬口,期間開始了業餘的鬻印生涯二卜八九歲時,他在南昌出版了《心經印譜》,不但表現出廠卓越的才華,更窺見廠他對明清印派的深入研究。一八八二年,牧甫從南昌移居廣州,就此很快結識了一班文人雅士,他的印藝也頗為很多血貝官所賞識。一八八五年,由於將軍長善及其兒子志鋭等人的大力揄揚薦舉,,牧甫於八月到北京國子監肄業,主要致力於金石學。他得到了盛昱、王懿榮、吳大激等名家的指點,擴大了視野,豐富了收藏,印藝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參加了重摹宋本《石鼓文》的工作一八八七年,兩廣總督張之洞、廣東巡撫吳大激在廣州設立廣雅書局,從事經史的校刻。吳大激與牧甫有舊,便邀請牧甫參加廣雅書局校書堂的工作,牧甫再次來到廣州。從第一次來粵,住了近四年,到第二次來粵,一住便是十四年,牧甫前後在粵共住了十八年。他留傳下來的大批印作,多刻於此時。一九00年五月,牧甫離開廣州回安徽。一九0二年秋,牧甫又為湖北巡撫、署湖廣總督端方所邀,到了武昌,協助端方從事餘陶齋吉金錄鑼等書的輯著工作。 一九0四年,牧甫歸老故里,從此不再復出,是年牧甫五十五歲。
黃牧甫在篆刻藝術方面的成就,主要是不為明清流派所束縛,雖遍學各家,但入而能出,他以自己豐富的金石學的學識,與印藝很好地結合起來,不但把古璽藝術介紹於當代,同時將幾百年來以爛銅印作為擬漢的唯一標準給予了變革。他用光潔妍美的風姿,把漢印原來的面目重現於刀下,為後代尋索傳統的璽印藝術,指出了坦闊的途徑,並在長期的研求中,納故吐新,創造了自己寓險絕於平正,峭拔而雄深的風格。

黃牧甫印存圖書信息

書 名:《黃牧甫印存》(泠印社印譜叢編)
作 者:李早
出版時間: 1998-5-1
ISBN: 9787805173054
開本: 16開
定價: 17.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