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西藏黃牡丹

鎖定
西藏黃牡丹(Paeonia delavayi var. lutea (Franch.) Finet. Et Gagnep. )為中國西南地區特有植物,花黃色,是培育牡丹、芍藥等新品種的種質基因,在園藝育種上有科學價值。根皮入藥,為白芍的代用品,治療吐血、腰痛、關節痛、月經不調等疾病,具有清熱涼血、散瘀止痛、通經等作用。此外,野生黃牡丹還是栽培牡丹的祖先,在科學上有很大的研究價值。
中文學名
黃牡丹
植物界
被子植物門(Magnoliophyta)
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
亞    綱
五椏果亞綱(Dilleniidae)
五椏果目
芍藥科(Paeoniaceae)
芍藥屬(Paeonia L.)
黃牡丹
分佈區域
西藏

西藏黃牡丹形態特徵

西藏黃牡丹
西藏黃牡丹(5張)
落葉小灌木或亞灌木,高1一1.5米,全體無毛;莖木質,圓柱形,灰色;嫩枝綠色,基部有宿存倒卵形鱗片。葉互生,紙質,二回三出複葉,長20-35釐米;葉片羽狀分裂,裂片披針形,紙質,長5一10釐米,寬1一3釐米,先端鋭尖至鈍尖,基部下延,全緣或有齒,下面微帶白粉;葉柄長7一15釐米,圓柱形。花2一5朵生於枝頂或葉腋,直徑5-6釐米;苞片3-4(一6),披針形;萼片3一4,寬卵形;花瓣9一12,黃色,倒卵形,有時邊緣紅色或基部有紫色斑塊,長2.5一3.5釐米,寬2一2.5釐米;雄蕊多數;花盤肉質,包住心皮基部,頂端裂片三角狀或鈍圓;心皮2一3,錐形,長1.2釐米。蓇葖革質,長3釐米,直徑1.5釐米,頂端長漸尖,向下彎;種子數粒,黑色。編輯本段回目錄 黃牡丹 - 生態特性 黃牡丹 分佈區地處西南季風區內,幹、濕季明顯,夏涼冬寒,雨量多,濕度大。大多生長於石灰岩山地灌叢或疏林下。一般3月萌發,4--5月開花,9--10月果熟,11月葉脱落。

西藏黃牡丹分佈範圍

西藏(林芝、米林)、雲南、四川(木裏)
西藏野生黃牡丹成片分佈於林芝、波密、察隅等地。
海拔下限:2000米;海拔上限:3500米。
林芝:海拔:2900米;米林縣:海拔:2450米。

西藏黃牡丹主要價值

主治 《本經》曰:寒熱,中風,瘛瘲、驚癇,邪氣,除症堅、瘀血,留舍腸胃。安五臟,療癰瘡。《別錄》曰:除時氣頭痛、客熱五勞、勞氣頭腰痛、風噤癩疾。吳普曰:久服輕身益壽。甄權曰:治冷氣,散諸痛,女子經脈不通。血瀝腰痛。大明曰:通關腠血脈,排膿.消撲損瘀血,續筋骨,除風痹,治胎下胞,產後一切冷熱血氣。張元素曰:治神志不足。無汗之骨蒸,衄血吐血。李時珍曰:和血出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

西藏黃牡丹現狀

漸危種。由於各地採根入藥代中藥的白芍用,近年來又採挖活植物出售,致使黃牡丹採挖過度,資源破壞嚴重,有瀕臨絕滅之危。黃牡丹是全世界瀕臨滅絕的珍稀植物之一,全世界現僅有林芝的扎貢溝有大面積生長,5月是西藏黃牡丹花盛開季節,成片的黃牡丹爛漫飄逸,嬌豔芬芳,黃色的牡丹嬌豔欲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