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潛善

鎖定
黃潛善(1078年-1130年),字茂和, [17]  邵武(今福建邵武)人,南宋初年宰相,奸臣。 [18] 
宋元符三年(1100年),黃潛善中進士。宣和初,授左司郎中,奉命視察陝西、河東大地震,歸時匿報嚴重災情,升任户部侍郎。南宋建炎元年(1127年),以擁立高宗之功擢為中書侍郎。高宗即位之初,為順應民心,召主戰派領袖李綱為右僕射,調黃潛善任同知樞密院事兼御營使。黃潛善心存不滿,事事與李綱對抗。不久,因善於迎合高宗心意,得到信任。高宗調李綱為左僕射,而以黃潛善為右僕射。黃潛善指使殿中侍御史張浚羅織罪名詆譭李綱,致使李綱為相僅70多天便被罷免。黃潛善陷害李綱行為,引起朝野不平。黃潛善極力慫恿高宗偏安南方,向金乞和。用各種手段遣散各路勤王之兵,促使高宗把朝廷從南京遷到揚州,放棄北方大片地區。 [18] 
南宋朝廷到揚州後,黃潛善進左僕射,不作備戰,因循苟安,為軍民所痛恨。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中旬,高宗從鎮江再退避到臨安(今浙江杭州)。中丞張澄彈劾黃潛善和汪伯彥20條大罪,高宗貶黃潛善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今江蘇南京),旋又削職居衡州(今湖南衡陽)。鄭珏繼之上書,説黃潛善罪惡比汪伯彥更大,高宗將黃潛善改置梅州(今廣東梅縣)。同年冬,黃潛善病死梅州。 [18] 
茂和
所處時代
宋朝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邵武
出生日期
1078年
逝世日期
1130年2月9日
本    名
黃潛善
官    職
尚書左僕射兼門下侍郎

黃潛善人物生平

黃潛善獲罪遭貶

元符三年(1100年),黃潛善考中進士。 [1]  宣和初年(1119年),任左司郎。陝西、河東大地震,山陵峽谷都變了位置,宋徽宗命令黃潛善去察訪災情,於是他就去視察。黃潛善回京後,不報告實情,只説是地震而已。他被提拔為户部侍郎,因事獲罪被貶到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的身份為河間知府 [2]  ,兼任高陽關路安撫使。 [3] 

黃潛善詆殺同僚

靖康初年(1126年),金人攻打宋朝,康王趙構大元帥府,用文書召黃潛善率兵去支援。張邦昌當偽楚皇帝后,黃潛善到大元帥府告訴康王趙構,康王趙構秉承皇帝旨意任命黃潛善為副元帥。 [4] 
靖康二年(1127年),康王趙構即位,是為宋高宗,任命黃潛善為中書侍郎。當時宋高宗順從民心,提拔李綱為右相,李綱將上奏驅逐黃潛善和汪伯彥,被右丞呂好問制止。
不久,黃潛善被任命為右僕射兼中書侍郎,李綱被罷相。御史張所説黃潛善奸邪,恐怕有害新政,結果張所被降為尚書郎,不久被貶到江州。太學生陳東認為“李綱不可罷去,黃潛善、汪伯彥不可任用。”黃潛善懷恨在心,正巧歐陽澈上書詆譭時政,言語侵犯了後宮,宋高宗認為他的話不符事實,黃潛善乘機提出殺歐陽澈和陳東。他們二人被殺後,認識和不認識的,都為他們流淚,宋高宗也後悔。 [5] 

黃潛善策馬南奔

第二年(1128年),金人攻打陝西。京東、山東盜賊蜂起,張遇焚燒真州,距宋高宗駐地只有六十里,黃潛善、汪伯彥不把這些實情報告給宋高宗。內侍邵成章上疏説黃潛善、汪伯彥誤國,邵成章因此獲罪被除名。御史馬伸也因彈劾黃潛善、汪伯彥而獲罪,被貶為監濮州酒税,他在途中去世。 [6] 
黃潛善任左僕射門下侍郎,鄆、濮二州相繼陷沒,宿、泗二州屢來警報,右丞許景衡認為宋高宗的扈衞單弱,請宋高宗躲避敵人,黃潛善認為不值得憂慮,率領同僚聽僧人克勤説法。不久泗州奏報金人將到,宋高宗大驚,決定南下。宋高宗的御舟已備好,黃潛善、汪伯彥正在一起吃飯,堂吏大聲喊:“皇上出發了。”他倆互相看着倉皇策馬南奔。京城人爭着出城門,死者相連,沒有不怨憤的。正好司農卿黃鍔來到江上,軍士聽説姓黃就以為是黃潛善,爭相列舉他的罪狀,揮刀向前,黃鍔正在申辯,但已人頭落地。 [7] 

黃潛善梅州去世

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渡過瓜洲,到達鎮江,金軍緊隨在後。黃潛善、汪伯彥一起上疏説在艱難的時候,不敢請求退職。中丞張澄彈劾他,黃潛善被罷為觀文殿大學士、江寧知府,貶職居住在衡州鄭珏又論奏黃潛善、汪伯彥都誤國,黃潛善的罪惡佔多數,王庭秀接着也這樣説,黃潛善被貶責到英州(今廣東省英德縣)安置。諫官袁植請求在都市斬黃潛善,宋高宗不許。不久,黃潛善在梅州(治今廣東梅州)去世。 [8] 

黃潛善死後復職

宋高宗末年有詔旨,對黃潛善、餘深薛昂都給以恢復官職、錄用後代的恩惠。諫官凌哲上書説餘深、薛昂朋附蔡京,黃潛善專權誤國,現在恢復他三人的恩惠,恐怕政刑失去公平,忠義之人解體。宋高宗下詔認為黃潛善曾任副元帥,特別給以官復原職,錄用一個兒子的待遇。 [9] 

黃潛善歷史評價

《宋史》:潛善猥持國柄,嫉害忠良。李綱既逐,張愨、宗澤、許景衡輩相繼貶死,憲諫一言,隨陷其禍,中外為之切齒。 [10] 
馬伸:黃潛善、汪伯彥為相以來,措置天下事,未能愜當物情,遂使敵國日強,盜賊日熾,國步日蹙,威權日削。 [11] 
胡銓:二聖劫遷,本於宰相何慄主和;維揚失守,本於宰相汪伯彥、黃潛善主和。 [12] 
王夫之:趙閲道、張子韶、陸子靜之不終於惡,幸也;王欽若、張商英、黃潛善,則已禍人家國矣。 [13] 

黃潛善軼事典故

後世為了紀念陳東,在丹陽立陳東祠堂,鐵鑄汪伯彥、黃潛善二像長跪階前。明朝嘉靖年間,南安鄭晉入祠瞻禮,在祠堂題寫對聯:
一片忠肝,千古綱常可託。
兩人屈膝,平生富貴何為? [14] 

黃潛善史籍記載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10] 

黃潛善家庭成員

祖父:黃亨,官至朝散大夫,死後追贈太傅。 [15] 
父親:黃景,官至朝散郎、秘閣校理、充徐王府侍講,死後追贈太師、申國公。 [15] 
妻子:徐氏,封吳國夫人。 [15] 
兒子:黃秠,字伯瑞,歷任仕郎、御營副使、南安軍司户、筠州通判等。 [16] 
參考資料
  • 1.    《福建通志·列傳第八》: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人,元符三年進士。
  • 2.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第二百三十二》:黃潛善,字茂和,邵武人。擢進士第,宣和初,為左司郎。陝西、河東地大震,陵谷易處,徽宗命潛善察訪陝西,因往視。潛善歸,不以實聞,但言震而已。擢户部侍郎,坐事謫亳州,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
  • 3.    《福建通志·列傳第八》:以徽猷閣待制知河間府,兼高陽關路安撫使。
  • 4.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第二百三十二》:靖康初,金人入攻,康王開大元帥府,檄潛善將兵入援。張邦昌僣位,潛善趨白于帥府,王承製拜潛善為副元帥。
  • 5.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第二百三十二》:二年,高宗即位,拜中書侍郎。時上從人望,擢李綱為右相,綱將奏逐潛善及汪伯彥,右丞呂好問止之。未幾,潛善拜右僕射兼中書侍郎,綱遂罷。御史張所言潛善奸邪,恐害新政,左遷所尚書郎,尋謫江州。太學生陳東論李綱不可去,潛善、伯彥不可任,潛善恚。會歐陽澈上書詆時事,語侵宮掖,帝謂其言不實,潛善乘間啓殺澈並東誅之,識與不識皆為之垂涕,帝悔焉。
  • 6.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第二百三十二》:明年,金人攻陝西,京東、山東盜起,潛善、伯彥匿不以聞。張遇焚真州,距行在六十里,內侍邵成章疏潛善、伯彥誤國,成章坐除名。御史馬伸亦以劾潛善、伯彥得罪,謫監濮州酒税,道卒。
  • 7.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第二百三十二》:潛善進左僕射兼門下侍郎。鄆、濮相繼陷沒,宿、泗屢警,右丞許景衡以扈衞單弱,請帝避其鋒,潛善以為不足慮,率同列聽浮屠克勤説法。俄泗州奏金人且至,帝大驚,決策南渡。御舟已戒,潛善、伯彥方共食,堂吏大呼曰:“駕行矣。”乃相視蒼黃鞭馬南馳。都人爭門而出,死者相枕藉,人無不怨憤。會司農卿黃鍔至江上,軍士聞其姓以為潛善也,爭數其罪,揮刃而前,鍔方辯其非是,而首已斷矣。
  • 8.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第二百三十二》:帝渡瓜州,幸鎮江,敵兵已躡其後。潛善、伯彥聯疏言艱難之時,不敢具文求退。中丞張澄劾之,乃罷潛善為觀文殿大學士、知江寧府,落職居衡州。鄭瑴又論潛善、伯彥均於誤國,而潛善之惡居多,王庭秀繼以為言,責置英州。諫官袁植乞斬之都市,帝不許。尋卒於梅州。
  • 9.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第二百三十二》:高宗末年有旨,潛善、餘深、薛昂皆復官錄後。諫官凌哲言深、昂朋附蔡京,潛善專恣誤國,今盡復三人恩數,恐政刑失平,忠義解體。詔以潛善嘗任副元帥,特復元官,錄一子。
  • 10.    《宋史·卷四百七十三·列傳第二百三十二》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10-31]
  • 11.    續資治通鑑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2-03]
  • 12.    《宋史全文卷二十四上》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2-03]
  • 13.    《讀通鑑論》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2-03]
  • 14.    宋人軼事彙編卷十四  .文獻網[引用日期2015-02-03]
  • 15.    王庭珪《故右朝奉郎通判筠州黃公墓誌銘》:公諱秠,字伯瑞,建炎帝相諱潛善子也。曾祖諱亨,朝散大夫,贈太傅。祖諱景,朝散郎,秘閣校理,充徐王府侍講,贈太師申國公。………母徐氏,吳國夫人。
  • 16.    《福建通志·列傳第八》:秠,字伯瑞,潛善子,以父蔭補將仕郎,為御營副使。丁父憂,服闋,權會昌縣丞,調南安軍司户,改差吉州判官,轉知南康軍建昌縣。任滿,通判南雄州,終筠州通判。
  • 17.    南宋初期宰相黃潛善:飽受後世爭議的“投降派和誤國奸臣”  .封面新聞[引用日期2023-06-15]
  • 18.    黃潛善  .歷史卷[引用日期2023-06-15]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