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漢廷

鎖定
黃漢廷將軍(1892-1952)字卓洲,廣東和平縣附城鎮人,愛國民主人士。1921年畢業於護法軍廣東第二軍講武堂。歷任粵軍連長、營長、中校副參謀長。後任十九路軍三五七團上校團長,參加“一·二八”淞滬抗戰,曾被記大功一次,頒授寶鼎勳章一枚。1934年年轉入陳濟棠的廣東燕塘軍官學校研究班,參加警團工作。1937年任一五四師六二旅上校參謀主任,赴上海蔘加“八·一三”抗戰,後隨部防守南京。1940年因病退役,後回鄉擔任鄉長、和平縣警察局長、縣聯防總隊隊長等職,積極掩護中共黨員和民主進步人士,併為和平人民游擊隊提供不少情報。解放後,曾任縣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駐會常委,縣參事等職。1952年9月去世。 [1] 
中文名
黃漢廷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92年
逝世日期
1952年
出生地
廣東省和平縣附城鎮豐田村
性    別

目錄

黃漢廷人物生平

黃漢廷,字卓洲,和平縣三民鄉(今陽明鎮)人,生於1892年9月。小時,他家很窮,只上過幾年私塾。到了15歲,像個壯勞動力的時候,他到了縣城保和酒店,做了3年的小工。18歲那年出門遠行,立志參加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在廣州參加了新軍。在護法戰役中建立了功勳,晉升為排長。雖然當了幾年兵,黃漢廷畢竟還是個年輕人,而且是讀書不多的年輕人,但他很上進,努力考取了護國第二軍林虎將軍在廣州北校場辦的講武堂。畢業後,他到粵軍第一師鄧鏗部陳銘樞部第四團任排長。
1925年,在陳銘樞的指揮下,黃漢廷參加了東征討伐陳炯明之役後,升為連長。1926年7月,北伐戰爭開始,陳銘樞部粵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十師。黃漢廷升為第二十九團少校營長。隨後在討伐鄧本殷部戰役中立下大功。1929年8月,升為廣東獨立第二旅第二團中校團副。不久,在惠州泰美戰役時調任該旅司令部中校主任參謀。1930年春,該旅改編為陸軍六十師。師長蔡廷鍇將軍,升黃漢廷為該師237團上校團長。蔡將軍讓黃漢廷回和平招募新兵,組成了237團,不久,該團按新制改稱為第119旅357團。因為這個團和平人最多,所以又有“和平團”之稱。
1930年8月,廣東的六十、六十一兩師,在蔣光鼐率領下,北上山東、河南,擊敗閻錫山等軍閥後,擴編為十九路軍。六十師師長蔡廷鍇升任十九路軍軍長,蔣光鼐任十九路軍總指揮。是年冬,調駐江西,旋調駐京滬,準備抵抗日軍的侵略。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在贛州體育場舉行全軍誓師大會,軍長蔡廷鍇作了動員抗戰的講話:“國難當頭、外侮日迫,山河破碎。我軍人,衞國守土有責,應抓緊苦練殺敵本領,隨時應召殲滅入侵之敵,報效祖國。”懷着救國之心,在黃漢廷的領導下,五百和平勇士日夜苦練殺敵本領。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駐上海公使館助理武官田中隆吉與女間諜川島芳子策劃,於1932年1月18日,唆使日僧天崎啓升等5人向馬玉山路中國三友實業社總廠的工人義勇軍投石挑釁,與工人發生互毆。田中操縱流氓漢奸乘機將兩名日僧毆成重傷,後來,日方傳出其中一人死於醫院。以此為事端,日方在上海製造了多起騷亂事件。1932年1月22日,日本駐上海第1遣外艦隊司令鹽澤幸一發表恫嚇性聲明,以保護僑民為由加緊備戰,並從日本國內向上海調兵。
1932年1月28日23時30分,日軍海軍陸戰隊2300人在坦克掩護下,沿北四川路(公共租界北區的越界築路,已多次劃為日軍防區)西側的每一條支路:靶子路、虯江路、橫浜路等等,向西佔領淞滬鐵路防線,在天通庵車站遇到中國駐軍十九路軍的堅決抵抗。淞滬抗戰由此爆發。我駐軍依照總部23日下達的密令第2項“如日本軍隊確實向我駐地部隊攻擊時,應以全力撲滅之”的規定,當即給予還擊,發生猛烈巷戰。此時日軍用鐵甲車20餘輛為前導,兵分5路,從閘北各馬路口進犯。總部接到報告後,蔣光鼐、蔡廷鍇、戴戟3人星夜步行經北新涇到達真如車站,設立臨時指揮部,依照原定計劃,以電話命令後方部隊迅速向上海推進。29日天亮,日本飛機便出動助戰,在閘北、南市一帶狂轟濫炸,戰火逐漸擴大。但在我軍堅強抵抗下,敵軍各路進攻均被擊退。駐滬十九路軍將領隨即通電全國,表示誓死保衞國土:“暴日佔我東三省,版圖變色,國族垂亡。……光鼐等份屬軍人,惟知正當防衞。捍患守土,是其天職,尺地寸草,不能放棄。為衞國守土而抵抗,雖犧牲至一卒一彈,絕不退縮,以喪失中華民國軍人之人格。此物此志,質天日而昭世界。炎黃祖宗在天之靈,實式憑之。”
通電發出的同時,黃漢廷奉命率357團趕赴前線,在大場鎮構築工事,並擔任瀏河的警戒。黃漢廷招募來的和平五百勇士,隨軍出征。他們已抱定必死之決心,踏上了戰場。十九路軍357團這支地方軍,人數少,裝備也差,多用廣東造的七九式(單響)步槍、漢陽造的輕機槍。防空武器高射機槍在他們那裏就算是比較先進的武器了。而日軍除了飛機,還有坦克、車炮等重型武器。1932年的1月28日,農曆臘月廿一,戰鬥打響。黃漢廷率上校營長周剛如等和平勇士及其他將士,於29日奉命率部調赴前線增援,在大場、燕毛灣一帶,沉着應戰,衝鋒肉搏,殺得敵人連連潰退。也是黃漢廷命大,在激戰中,他的大衣被日寇子彈打了個洞,所幸人未受傷。
2月4日,日軍開始了第一次總攻,戰火蔓延到江灣、吳淞一帶,各線均展開了激烈的戰鬥。5日,國民政府增派以張治中為軍長的第五軍增援上海。22日,日軍第9師師長植田謙吉親自指揮作戰,以步兵數千人配合飛機、大炮、坦克,向我方陣地兇猛進攻。黃漢廷所在的357團,調防江灣,死守前線。25日,在黃漢廷的指揮下,357團用地雷炸燬敵軍戰車多輛。趁硝煙瀰漫之際,曹學容等和平勇士,衝鋒陷陣,與鬼子進行肉搏。27、28兩日,全線沉寂。29日拂曉,日寇以重炮數十門,飛機數十架,率士兵全部,分數路來攻。情勢緊急,十九路軍不得已撤守錢家蕩,而敵軍仍繼續前進,“我軍士氣振奮,一以當百,誓死堅守,敵亦傷之過半,卒不得逞。”黃漢廷在《淞滬抗日和籍官兵抗戰事略》中回憶。就這樣,戰鬥持續了5天,7連連副黃振民、列兵曾娘金殉國。將士們抱着以死報國之志,以血肉之軀,保住了江灣陣地。29日,在八字橋處,日軍以9輛坦克掩護其1000多步兵,由水、陸路猛攻,357團3營9連的兵士浴血應戰,與敵展開肉搏,敵人也傷亡過半,陣地6次易手。敵聯隊長村崛被擊斃。經過數日惡戰,黃德俊所在的第九連,只剩下八九名官兵,曾在一天之內,升補排長3名,最後幾乎全連犧牲。3月1日,侵滬日軍8萬人發動總攻,攻佔瀏河楊林口、七丫口等地。黃漢廷所率357團擔任廣肇山莊至竹圍墩方面的固守任務。上午8時左右,十架敵機飛臨我陣地上空盤旋投彈,繼而施放白煙為信號,指示其海軍炮艦、陸軍各式大炮對我陣地猛烈炮擊,步兵繼而攻擊。中國官兵拼死抵抗,不惜以死殉國。激戰至下午3時,國民革命軍預備隊都已用盡,而此時,敵人又增加了三四千人的兵力,向我軍猛攻。在這萬分危急的情況下,第5團派來一營兵力協同作戰,敵被擊潰。3月2日,國民革命軍因援軍不繼,被迫從上海撤退至南翔、崑山第2道防線。淞滬地區被日軍佔領。此役,357團傷亡慘重,壯烈犧牲的官兵105人(其中和平籍犧牲50人),佔60師陣亡官兵的28%。此役,十九路軍廣大官兵前仆後繼,浴血戰鬥一個多月,打死打傷日本侵略軍1萬多人,迫其三易統帥,數次增兵,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因為黃漢廷的得力指揮,蔡廷鍇將軍下令褒獎了他。357團也被記大功一次,頒授寶鼎勳章一枚。在十九路軍有力還擊之下,兼以國際聯盟開會要求日本在上海停戰,日本人撤回到租界。《淞滬停戰協定》會議達成的所謂三項“諒解”之中,就有要求第十九路軍換防,並調離上海。淞滬戰事告終,為緬懷先烈,記錄當時“血肉橫薄,慷慨殉難情形”,1933年春,黃漢廷和周剛如倡導全縣紳民捐資,在同年仲夏,建起淞滬抗日和平籍烈士紀念碑陵園,佔地百畝。黃漢廷和周剛如俱各有撰文。
1933年,黃漢廷調任六十師119旅副旅長。1934年1月中旬,十九路軍被徹底改編。黃漢廷隨十九路軍其他遣散官兵回到廣州,應陳濟棠之兄陳維周之邀,到税警總團工作。之後,黃漢廷仍在軍旅之中,參加了1937年“八一三”淞滬會戰,屢敗強敵。
1939年,因風濕病發退伍,回到和平老家,繼續支持抗戰工作。1941年,受三民鄉人民之託,黃漢廷出任三民鄉鄉長,積極主持鄉政,秉公辦事,不徇私情,大膽革新舊風俗,關心農民疾苦。善於調處鄉鄰糾紛,維護一方平安穩定。黃漢廷返鄉後,在家鄉辦學興教,花了很大心血。他自己捐出巨資後又發動鄉人樂捐,建成“均聯高級小學”,親任校長,聘請進步人士到校任教,把學校辦得朝氣蓬勃,富有革命精神。
1949年解放前夕,黃漢廷還曾熱誠迎接解放軍進入和平。1949年後,黃漢廷被安排在縣政府參事室工作,為了專心做好工作,他把廣德號生意歇業,並將歇業分得的10多罐亞細亞煤油和100多條麻袋贈送給政府。
1952年,被錯劃為反動官僚頭子,辭世。1981年平反,定為愛國民主人士。 [2-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