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溪鎮

鎖定
黃溪鎮,隸屬於重慶市黔江區,地處黔江區西北部,東、東南與鄰杉嶺鄉相連,南與白石鎮相依,西接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北與黎水鎮為鄰,距黔江區人民政府駐地6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66.32平方千米。 [2] 
清代,黃溪鎮境域為酸棗鄉中排,屬柵裏;2001年11月,由黃溪鄉、新民鄉合併設置黃溪鎮。 [1]  截至2018年末,黃溪鎮户籍人口為14598人。 [2]  截至2020年6月,黃溪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 [3]  鎮人民政府駐老黃溪。 [1] 
2018年,黃溪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2] 
中文名
黃溪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重慶市黔江區
地理位置
黔江區西北部
面    積
66.32 km²
下轄地區
1個社區、6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老黃溪
電話區號
023
郵政編碼
409013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車牌代碼
渝H
人    口
14598人(截至2018年末户籍人口)

黃溪鎮建置沿革

清代,為酸棗鄉中排,屬柵裏。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左右,酸棗鄉與毛壩鄉合併後改為酸毛鄉,屬第二區。
1949年後,沿用鄉名。
1953年2月,廢酸毛鄉,境內的黃橋、塘河村和召南鄉的三陽村組建黃溪鄉。
1958年10月,黃溪鄉改建黃溪公社。
1983年5月,撤黃溪公社改為黃溪鄉。
2001年11月,黃溪鄉、新民鄉合併設置黃溪鎮。 [1] 

黃溪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黃溪鎮下轄黃橋1個社區,塘河、三羊、茶山、新民、興陽、共林6個村。 [1] 
截至2020年6月,黃溪鎮下轄1個社區、6個行政村:黃橋社區、塘河村、三羊村、茶山村、新民村、興陽村、共林村, [3]  鎮人民政府駐老黃溪。 [1] 

黃溪鎮地理環境

黃溪鎮位置境域

黃溪鎮地處黔江區西北部,介於東經105°13'—110°18'、北緯28°06'—32°19'之間,東、東南與鄰杉嶺鄉相連,南與白石鎮相依,西接湖北省利川市接壤,北與黎水鎮為鄰,距黔江區人民政府駐地68千米, [1]  區域總面積66.32平方千米。 [2] 

黃溪鎮地形地貌

黃溪鎮地處山地、丘陵,地勢山巒起伏,溪河縱橫,嶺谷相間,東北高,西南部低;境內最高點位於長皇后寬寨山頂,海拔1312.2米;最低點位於共林長順電站,海拔498.3米。 [1] 

黃溪鎮氣候

黃溪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温15.4℃,1月平均氣温4.7℃,極端最低氣温0.1℃(1987年1月18日);7月平均氣温33.4℃,極端最高氣温37.1℃(2009年7月25日);最低月均氣温2.1℃(1987年1月),最高月均氣温35.1℃(2009年7月),降雨集中在每年4—7月,4月最多。 [1] 

黃溪鎮水文

黃溪鎮境內主要河道有九曲河、老鷹河2條;境內最大的河流為九曲河,長9.1千米,流域面積11.2平方千米,年均徑流量104.1立方米/秒。 [1] 

黃溪鎮自然災害

黃溪鎮主要氣象災害有乾旱(主要指伏旱和伏秋連旱)、暴雨、洪澇、大風、冰雹、春季低温、綿雨等;春季低温災害年均發生1次,主要發生在1—2月,嚴重的一次發生在1987年1月16日。 [1] 

黃溪鎮自然資源

黃溪鎮境內已探明儲量的礦種主要有螢石、石灰石、石英石、礦巖等。2011年,黃溪鎮有耕地面積2.8萬畝,人均1.1畝。 [1] 

黃溪鎮人口

2011年末,黃溪鎮總人口14615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77人,城鎮化率10.8%;另有流動人口251人。總人口中,男性7149人,佔48.92%;女性7466人,佔51.08%。2011年,黃溪鎮人口出生率5.59‰,人口死亡率4.14‰,人口自然增長率1.45‰,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212人。 [1] 
2017年末,黃溪鎮常住人口為10475人。 [4] 
截至2018年末,黃溪鎮户籍人口為14598人。 [2] 

黃溪鎮經濟

黃溪鎮綜述

2003年,黃溪鎮地區生產總值4124萬元,人均佔有細糧600公斤,人均純收入1529元,財政收入76萬元。
2011年,黃溪鎮財政總收入513萬元,比2010年增長21.3%,一般預算收入143萬元。2011年,黃溪鎮農民人均純收入5129元。 [1] 
2018年,黃溪鎮有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0個。 [2] 

黃溪鎮農業

2003年,黃溪鎮桑園建園面積已達5200畝,重點建設500畝以上基地村6個,新建窒外養蠶大棚150個;出欄生豬1.7萬頭;花椒林套種中藥材柴胡桔梗各300畝。
2011年,黃溪鎮農業總產值達到1.3億元,比2010年增長12.8%,農業增加值1312.1萬元。黃溪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黃溪鎮生產糧食9818噸,人均647千克。黃溪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為主。2011年,黃溪鎮生豬存欄3.2萬頭,其中能繁母豬存欄5596頭,出欄商品豬5.1萬頭;累計建桑園7459畝,全年養蠶2165張,產繭936擔;年飼養家禽15.1萬羽。2011年,黃溪鎮生產肉類3134噸;畜牧業總產值4132萬元。 [1] 

黃溪鎮工業

2011年,黃溪鎮工業總產值為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1.8%,工業增加值1300萬元。2011年,黃溪鎮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2家,職工4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12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8.1%。 [1] 

黃溪鎮商貿

2011年末,黃溪鎮有商業網點6個,有個體工商户63户,從業人員82人;2011年,黃溪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為2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1.3%;有城鄉集貿市場1個,年成交額10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8.9%。 [1] 

黃溪鎮金融

2011年末,黃溪鎮有2家銀行在境內開設了分行;各類存款餘額為0.7億元,比2010年增長21.2%;人均儲蓄1.2萬元;各項貸款餘額800萬元,比2010年增長24.1%。 [1] 

黃溪鎮社會事業

黃溪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黃溪鎮有幼兒園6所,在園幼兒298人,專任教師14人;小學5所,在校生1190人,專任教師8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287人,專任教師96人;初中適齡人口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2011年,黃溪鎮教育經費達198.2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98.2萬元。 [1] 

黃溪鎮科技事業

2011年末,黃溪鎮有各類科技人才13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75人,經營管理人才25人,技能人才22人,農村實用人才12人。 [1] 

黃溪鎮文體事業

2011年末,黃溪鎮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7個,有各類圖書室10個,藏書3餘萬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有14人。2011年末,黃溪鎮有學校操場7個,6個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佔常住人口的13%。2011年末,黃溪鎮有廣播喇叭100只,入户率78.1%,通響率100%;有線電視用户數為306户,入户率達98%。 [1] 

黃溪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黃溪鎮有醫療衞生機構7個,門診部(所)7個;牀位36張;專業衞生人員21人。2011年,黃溪鎮醫療機構完成診療1.4萬人次,住院手術2121台次,出院病人0.8萬人次。黃溪鎮重點醫院有黃溪衞生院。2011年,黃溪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3萬人,參合率94%;孕產婦死亡率為零。 [1] 

黃溪鎮社會保障

2011年,黃溪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户數為97户,人數121人,支出45萬元,比2010年增長21.3%,月人均87元,比2010年增長21.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385户,人數784人,共計支出75.3萬元,比2010年增長23.1%,月人均81元,比2010年增長23.1%;農村五保集中供養25人,支出16萬元,比2010年增長12.3%;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7人,支出11萬元,比2010年增長12.8%;農村醫療救助213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123人次,共支出21萬元,比2010年增長12.3%;農村臨時救濟134人次,支出13萬元,比2010年增長11.6%;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55人,撫卹事業費支出67.1萬元;有敬老院1家,牀位42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37人;有社區服務設施7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6個;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0.5萬人,參保率76%。 [1] 

黃溪鎮交通

黃溪鎮有黔江到杉嶺、黎水2條公路過境,境內總長21千米。 [1] 
黃溪鎮地圖

黃溪鎮歷史文化

  • 地名由來
黃溪鎮因溪溝原系深山老林,人煙稀少而得名老荒溪,清朝時期取諧音為老黃溪;1980年,更名黃溪。 [1] 
  • 文物古蹟
張氏庭院,始建於民國元年(1912年),為木結構穿逗式樑架建築羣,佔地50畝,建築面積3417平方米,有各種房屋五十多間。1987年,張氏庭院確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張氏庭院
參考資料
  •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編;李立國總主編;劉濤本卷主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重慶市卷[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15年03月:574-576.
  • 2.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9(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0.05:442.
  • 3.    黃溪鎮2020年統計用區劃代碼和城鄉劃分代碼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1-01-25]
  • 4.    國家統計局農村社會經濟調查司編·中國縣域統計年鑑·2018(鄉鎮卷)[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19.05: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