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清渠

鎖定
黃清渠(1929年11月24日—1989年1月23日),福建省龍巖縣(今新羅區)龍門人。曾當選中國致公黨第八、九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第六、七屆廣東省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廣東省政協委員。1989年1月23日逝世於廣州。 [1] 
中文名
黃清渠
國    籍
中國
籍    貫
福建省龍巖縣(今新羅區)龍門
出生日期
1929年11月24日
逝世日期
1989年1月23日
性    別

黃清渠人物生平

黃清渠(1929—1989年),福建省龍巖縣(今新羅區)龍門人,民國18年(1929年)11月24日生。其父黃復康是知名的愛國華僑,20世紀50年代初曾任全國僑聯常委、廣東省僑聯副主席。從小受家庭影響,熱愛祖國。4歲隨母親遠渡重洋。在新加坡讀中學期間,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在華僑中學被選為學生會負責人之一。抗日戰爭時,全家積極投入抗日救亡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剛成立,他就毅然回國。 [1] 
1949年9月,考入大連工學院機械系,並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大學畢業後,被保送入哈爾濱工業大學研究生班精密儀器專業深造。1957年研究生班畢業,留校任教。此後,在哈工大執教25年,評上了教授,逐漸成為哈工大精密儀器和計量學研究的帶頭人,並當選為黑龍江省計量測試學會理事、幾何測量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省政協委員。先後主編或參與編寫了《長度計量手冊》《實用度量學》《幾何量計量》《萬能漸開線測量儀》《精密測量技術》等學術著作和教材。寫的《建立誤差新概念與合成的研究》一文,曾被國家計量研究所選送作為參加國際計量大會的論文。 [1] 
1982年,調廣東省測試所工作,擔任科研項目負責人,研製成功反身式紅外線水傷測定儀,填補了廣東省這方面的空白。1983年,加入中國致公黨。1984年7月,在廣東省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補選為廣東省副省長,主管科技與僑務工作,任職期間,通過全面調查考察,向中共廣東省委提交了一份洋洋數萬言的《關於廣東科技現狀的報告》,對廣東科技發展的長遠規劃、措施等提出了獨到的看法,引起省委領導高度重視。改革開放後的廣東鄉鎮企業如雨後春筍,迅猛發展,但要上檔次、上規模,卻遇上科技這一難題,他深入“珠三角”,搞調查研究,以敏鋭的目光及時發現了佛山市的科技市場,及時總結,加以推廣。同時還對佛山市首創的“星期六工程師”的做法給予肯定和支持,公開同意工程師“炒更”(即利用業餘時間,為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大大緩解鄉鎮企業科技人員缺乏的現狀,為廣東鄉鎮企業的騰飛注入了極大的活力,促使廣東省科技體制改革,變得活躍起來。最讓他心憂和竭盡全力解決的僑務問題,是華僑農場問題,廣東全省華僑農場29個(含海南島),共安置了10多萬名歸僑、難僑,面對這一特殊羣體,作為分管僑務工作的副省長,他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他走粵北、訪粵東、巡粵西、視粵中、跑海南,絕大部分華僑農場,留下了他深深的足跡,1988年3月,全省華僑農場經濟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召開,成立了華僑農場改革領導小組,黃清渠任副組長。他抓住中央給予華僑農場若干年免税這一優惠政策,千方百計,幫助華僑農場擺脱了困難,走出了困境,他認真執行僑務政策,不遺餘力地維護華僑、僑的合法權益,為廣東僑鄉建設作了許多穿針引線、鋪路架橋的工作。省中旅39層華僑大廈,在他直接工作下定項目、上工程,他雖身為副省長,可仍是個艱苦樸素、毫無架子、樂於助人的人民公僕,他經常用周恩來總理“生一日則盡一日之赤心”的精神,勉勵自己,教育身邊工作人員,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 [1] 
1988年1月,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兼提案委員會主任,廣東省華僑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同年底,當選為致公黨廣東省委會主委。曾當選中國致公黨第八、九屆中央候補委員、委員、常務委員、副主席,第六、七屆廣東省人大代表,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五、六屆廣東省政協委員。 [1] 
1989年1月23日,在工作崗位上因急性心肌梗塞,心博驟停,逝世於廣州。經批准追認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實現了其生前的夙願。 [1] 

黃清渠主要作品

主要著作有《長度計量手冊》《實用度量學》《幾何量計量》《萬能漸開線測量儀》《精密測量技術》《建立誤差新概念與合成的研究》等。 [1] 

黃清渠人際關係

父親:黃復康 [1] 
參考資料
  • 1.    龍巖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龍巖市志 第三冊/第四十編 人物:方誌出版社,2006年12月:1849-1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