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浩

(原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

鎖定
黃浩(1895~1969),原名黃龐錫,廣東省揭陽縣頂埠村(今屬揭西縣)人。“文革”期間,黃浩遭到“四人幫”迫害,1969年12月含冤慘死在秦城監獄中。 [1] 
中文名
黃浩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省揭陽縣頂埠村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69年12月

黃浩人物生平

黃浩(1895~1969),原名黃龐錫,廣東省揭陽縣頂埠村(今屬揭西縣)人。曾祖父為僱農,祖父和外祖父均為貧農,擅長中醫。妻子王佩芝,同縣塘邊炮台村人,是患難與共的終生戰友。 [1] 
黃浩幼年就讀於本村小學,之後考入英國基督教長老會辦的汕頭聿懷中學。少時耳聞目睹縣裏貪官污吏欺壓老百姓,進入中學後,又見外國傳教士與校長沆瀣一氣,欺壓師生,逐漸萌發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積極參加了“反對校長壓制學生”的鬥爭,被學校開除。1913年黃浩考入廣州光華醫學院,因品學兼優,得到校長和老師的好評。1915年,因在反對軍閥袁世凱稱帝的活動中是急先鋒,被捕入獄,判處死刑。光華醫學院院長要求判刑的法院院長釋放黃浩。法院院長因感謝光華醫學院治好他母親重病之恩,於是藉故拖延執刑日期。1916年3月,做了83天皇帝夢的袁世凱被趕下台,黃浩於同年5月11日獲釋出獄。 [1] 
還是在黃浩被囚禁期間,他的摯友王揖三(王佩芝二兄)經常冒着風險探監。黃浩的名字,早就埋藏在王佩芝這位少女的心中。黃浩也早就聞知王揖三的細妹自幼學抽紗的挑補繡花技術,心靈手巧,技藝精湛,並已畢業於汕頭淑德女子學校,思想進步。兩位慕名的青年人終於相見,隨着時間的推移,彼此相愛了,1918年結為伉麗。 [1] 
黃浩先是到京綏鐵路醫院和段祺瑞的軍隊中當醫生,但目睹軍閥混戰,黎民遭殃,毅然辭職。隨後,到古都北平創業。1920年黃浩接王佩芝來北平定居。在前門外西河沿開個小診所。後幾個小孩相繼降生帶來生活困難。王佩芝就製做手絹、枱布出售。就這樣靠着微薄收入維持家庭生活,還清黃浩讀書時的借債。1927年舉家遷居德勝門內簸羅倉衚衕,並創辦了“寵錫挑補繡花工廠”。王佩芝善於經營,關心女工文化學習、生活疾苦和戀愛婚姻,深得女工的愛戴。黃浩此時棄醫從事教育工作。他捐款修繕新街口基督教會辦的崇慈小學校,加蓋了3間教室,增設了高年級班;倡議對成績優秀的貧困學生免收學雜費。這樣黃浩在新街口一帶的羣眾和基督教教徒中享有盛譽,被選任崇慈小學校校長和新街口基督教堂“長老”,被聘任為基督教辦的崇實小學、崇慈女中、崇實男中以及中華基督教青年會的董事和董事長。此後,黃浩以基督教會、中小學校和家庭手工廠為媒介,廣泛宣傳革命的道理、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在社會各界人士及其親屬中產生相當大的影響,有眾多的人蔘加了革命隊伍,併成為革命隊伍中的骨幹力量,為黃浩開展平津滬地下工作小組創造了有利條件。 [1] 
1931年爆發了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全國人民掀起抗日怒潮。黃浩夫婦多次攜帶慰問品和現金慰問住在北平黃寺的東北抗日義勇軍傷員。“一二·九”運動中,他們掩護楊少任(外甥)等愛國學生,免遭反動軍警的鎮壓。上海援馬(馬占山)團到北平募捐,他們大力贊助,並幫其順利開展工作。 [1] 
1937年5月,黃浩經柯華介紹,同燕京大學、清華大學的愛國青年一起奔赴日夜嚮往的革命聖地延安。途經陝北三原縣雲陽鎮時見到彭德懷副總司令員。彭總讚揚他走抗日救國的道路,並認為他在北平的社會條件更適合從事統戰工作。因此,組織決定讓他回到北平。“七七”事變不久,通過其兒子黃寧與張珍認識,接上組織關係。張珍帶他們到河北省安平縣見到冀中軍區司令員呂正操、政治部主任孫志遠。黃浩被留在北平,任務是: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隊伍,購買藥品和醫療器械等緊缺物資秘密運往冀中軍區,掩護來往解放區和白區的領導幹部。 [1] 
為了購買解放區所需緊缺物資,黃浩夫婦捐獻了他們節衣縮食的積蓄和寵錫家庭手工廠的部分收入作經費。1938年春他前往上海、廣東省等地向社會各界和僑胞進行抗日募捐。黃浩在王佩芝的外甥(楊少任的胞兄)、汕頭中華抽紗行經理楊道成的陪同下,參加在香港德輔道白金龍酒家舉辦的愛國人士的抗日捐獻活動。黃浩此行獲得很大成功,受到在港的廖承志和連貫的接見和表揚。這次募集的鉅額捐款,以中華抽紗行業務往來的名義,由汕頭匯豐銀行匯至北平匯豐銀行;又通過何香凝、宋慶齡和陳垣(北平輔仁大學校長)的關係,將捐款轉入北平花旗銀行,由地下工作組派人管理。 [1] 
在敵佔區大批購買藥品、醫療器械是通過許多渠道進行的。每次冀中根據地佈置黃浩地下工作組購藥任務,是由解放區聯絡站派交通員送到北平新街口南大街明華古玩鋪交葉少青,或以保定公理會教友名義,送到北平新街口基督教會交黃長老等方法。黃浩收到藥單後,即向地下工作組骨幹分配任務,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在平、津、滬等地的西藥房或通過醫院採購。隨後日本侵略軍嚴密封鎖,禁止、阻截西藥流入解放區。黃浩地下工作組便大膽收買與日本人合夥在王府井大街開設的“陸軍御用達”藥店的發國難財的漢奸,從這個專供日軍採購西藥的藥店,買到解放區急需的大量藥品。 [1] 
1939年初,國際共產主義戰士白求恩大夫在冀中軍區衞生部長張珍陪同下來到第一軍分區戰地醫院視察。當他看到醫院中擺放着黃浩地下工作組冒着極大風險搞到的泰西、拜耳等貴重藥品時,他給予熱情的讚揚,並提出再搞一批目前戰區急需的藥品。平西情報聯絡站於是派交通員與黃浩聯繫。在商量好接運藥品的時間地點後,黃浩即找王佩芝商妥,馬上派他的女兒黃鸝通告地下工作組分頭去天津購齊。他們先將藥品和器材分類分別打包或裝入柳條筐。對怕淋濕的藥品,如奎寧粉、磺胺消炎粉和片劑等,先用蠟紙把藥包好,用土油布包嚴,再用布包裹。按約定時間,運到滿城,轉運到平西情報站指定的秘密點,由武裝交通員揹回聯絡站,輾轉幾天之後,終於運到戰地醫院。 [1] 
中國人民抗日的正義戰爭,得到國際友人廣泛的支持。保定公理會教堂美籍牧師胡本德是黃浩的朋友,他同情共產黨、八路軍抗日。地下工作組有時把西藥運至這個教堂,轉運到安國縣兄弟會,再轉到冀中軍分區;有時先轉到附近的江城,再轉到滿城聯絡站,運往邊區政府。法國醫院院長貝熙業大夫,同情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由於教會的關係,黃浩很早就和他認識。他在北平西山腳下建有小別墅——“貝大夫花園”,有自己的小轎車。這些有利條件,成為黃浩地下工作組從城區往西山妙峯山澗溝村黨的聯絡站運送藥品和器材,再轉到邊區政府或冀中軍分區的一個重要渠道。地下工作組還通過貝氏花園掩護過不少來往的地下工作人員。 [1] 
由於叛徒出賣,1943年8月7日拂曉,日本賓兵隊包圍了簸羅倉6號。黃浩聞訊,急中生智,登上屋頂,翻牆逃出虎口,一口氣跑到交道口南板廠衚衕濟生助產診療所。地下工作人員又設法掩護他出了西直門,通過日軍封鎖線,到了貝家花園,由秘密交通員接他安抵邊區。敵人找不到黃浩,便審訊毒打王佩芝,逼她吐真情,她堅貞不屈。黃浩子女多未成年,也遭毒打酷刑。日本憲兵妄想以此威脅王佩芝一家。面對敵人慘無人道的獸行,她的心被撕裂了!她沒滴眼淚,只有仇恨。敵人逼供10多小時,毫無所獲,於是留下派駐所的偽警察“蹲坑”,放長線釣大魚。3個多月過去了,也沒有抓到任何地下工作人員。第二年元旦,在地下工作人員的巧妙安排下,王佩芝帶領6個子女前往上海。後黃浩被派往上海,她又協助黃浩繼續開展地下工作。1945年他們又把第二個兒子黃悌送到延安參加八路軍。 [1] 
抗日戰爭勝利前夕,王佩芝帶着子女從上海回到北平,再進入根據地。3年解放戰爭中,他們又調回北平,繼續開展秘密工作。全國解放後,黃浩被任命為北京市房地產管理局副局長。他們經常聯絡港澳同胞、海外華僑,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貢獻力量。 [1] 
“文革”期間,黃浩遭到“四人幫”迫害,1969年12月含冤慘死在秦城監獄中。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黃浩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恢復了黨籍,恢復了名譽。黃浩的終身戰友王佩芝,因長期積勞成疾,於1981年3月與世長辭。 [1] 

黃浩人際關係

妻子:王佩芝 [1] 
參考資料
  • 1.    柳梆, 吳書年.北京潮人人物誌/十一畫.《北京潮人人物誌》編寫委員會:中國物資出版社,1996年08月:59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