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河謠

(1989年滕文驥執導的電影)

鎖定
《黃河謠》是由滕文驥執導,巍子葛優段岫遲蓬等主演的電影。
該片以腳伕當歸與紅花、柳蘭、櫻子三個女人之間的愛(愛情、父愛),以及與土匪黑骨頭之間的仇為主線,講述了這位在西北高原黃河故道里穿梭流浪的腳伕當歸的傳奇人生故事。該片於1989年在中國大陸上映。
中文名
黃河謠
外文名
Ballad of the Yellow River
類    型
劇情
出品公司
西安電影製片廠
製片地區
中國大陸
拍攝地點
西北
發行公司
中國電影發行放映公司
導    演
滕文驥
編    劇
蘆葦
朱曉平
主    演
巍子
葛優
主    演
段岫
遲蓬
片    長
99 分鐘
上映時間
1989年
對白語言
漢語普通話
色    彩
彩色
imdb編碼
tt0103762
主要獎項
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年優秀影片獎
加拿大第十四屆“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第三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金鳳凰獎
在線播放平台
愛奇藝
1905電影網

黃河謠劇情簡介

迎着風沙,一支趕着駱駝送貨的腳户隊伍在黃河故道緩緩前行。腳户當中,有一個名叫當歸的年輕後生,不但嗓子特別好,而且唱歌非常有味兒。在張家坂,他們接了一個漂亮的姑娘紅花,受她父母之託,要把她送到銀川舅舅家裏去。半路上,他們遇到了從柳樹澗過來的土匪。土匪頭子黑骨頭也有一副好嗓子,這一次,他因打牌而贏得了一個叫柳蘭的媳婦。由於高興,他沒有搶東西,只掠走了幾張能給喜事添彩的年畫。
從張家坂到銀川的路上,當歸與紅花互生愛慕之情,深深地喜歡上了對方。但後來他們才得知,紅花被父母和舅舅賣給了下身有病的“廢人”——鐵匠營的掌櫃柴胡。腳户頭防風動了惻隱之心,領着牲靈隊帶紅花設法出逃,但土匪頭子黑骨頭受柴胡之託,率嘍羅搶回了紅花。當歸也遭受了毒打,他和紅花的愛情也無果而終。
幾年後,年輕的當歸已步入壯年。一個大旱天裏,他在沙坡地發現了一個懷抱孩子、奄奄一息的婦人。為了給母女倆解渴,他拔刀刺向心愛的騾子,取血餵給她們喝。仔細一看,那婦人竟是黑骨頭的女人柳蘭。柳蘭曾為黑骨頭生了三個女兒,但黑骨頭嫌不是兒子,把兩個女兒都扔進了沙井。為了保住最後一個孩子,柳蘭帶小女兒櫻子逃了出來。不久,當歸和她們母女組成了新的家庭。但在新年耍社火、賽秧歌時,黑骨頭在人羣裏發現了柳蘭,派人把她抓了回去。出於報復,他在當歸的鎖骨上釘了一個鐵環,當歸當場疼得昏死過去。
又是好多年過去,小女兒櫻子已長大成人。這天,她的養父當歸送她出嫁。在黃河渡口,他們又巧遇黑骨頭。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此時的黑骨頭已成為八路軍死囚。兩個昔日的冤家,如今都已鬚髮花白,不禁感慨萬千。當得知柳蘭已不在人世,當歸端起了一大碗酒為黑骨頭“送行”,黑骨頭一飲而盡。
櫻子嫁過了黃河,去過好光景。歷經滄桑的當歸,又唱起流傳了千百年的黃河謠,繼續趕着牲口,走在了黃河故道上 [1] 

黃河謠演職員表

黃河謠演員表

參加演出者
王楠
王宇
黃敬一
張鳳倫
李治文
嚴哲
石成璽
戈峯

黃河謠職員表

出品人 張天河
監製 馬繼龍、宋志芳
導演 滕文驥
副導演(助理) 英達張漢傑
編劇 蘆葦朱曉平
攝影 智磊
剪輯 李京中
道具 楊欣
美術設計 楊剛、陳欣
造型設計 孫鴻魁
服裝設計 張耀東
燈光 賈天喜
錄音 熊華娟、李鐵
佈景師 黃雲福
展開
製片主任
史建國
化妝
付朋茹
編舞
王玫
責任編輯
顧象賢
副攝影
程源東
副美術
白雲
擬音
魏俊華
煙火
祁有山
(以上參考資料 [2-3] 

黃河謠角色介紹

  • 當歸
    演員 巍子

    黃河故道上的腳户,天生一副好嗓子。護送紅花去舅舅家時,與紅花相愛。得知紅花許配給柴胡後,幫紅花逃走,但紅花最後仍被土匪黑骨頭搶回,與紅花的感情也無果而終。幾年後,救下奄奄一息的黑骨頭的女人柳蘭,並與其組建了新家庭。後柳蘭被黑骨頭搶走,他也遭到穿鎖骨之刑。多年後,黃河邊再次與黑骨頭相遇,端酒為其送行。

  • 紅花
    演員 段岫

    在父母的安排下,由腳伕護送前往銀川的舅舅家裏。從張家坂到銀川的路上,與腳伕當歸互生愛慕之情,深深地喜歡上了對方。後被騙嫁給鐵匠營的首富柴胡,在防風和當歸幫助下準備逃跑時,被土匪黑骨頭搶回去和柴胡成親,與當歸的感情最後也是無果而終。

  • 黑骨頭
    演員 葛優

    土匪頭目,年輕時無端作惡。通過打牌贏下了柳樹澗的姑娘柳蘭做婆姨,在回去的路上打劫了當歸的腳伕隊伍,搶得年畫為自己的婚禮添加喜慶。後幫柴胡將逃跑的紅花搶回,拆散了當歸和紅花這對情人。嫌棄柳蘭給自己生的全是女兒,在柳蘭逃跑被當歸救下後,又從當歸手中搶回柳蘭。垂暮之年再遇當歸,卻向一生的仇人表示和解。

  • 柳蘭
    演員 遲蓬

    原是柳樹澗人家的女娃,被輸給了土匪頭子黑骨頭做婆姨。因為只生了三個女兒遭到了黑骨頭的嫌棄,在前面兩個女兒被黑骨頭殺死後,為了救小女兒櫻子從土匪窩裏逃了出來。奄奄一息之時,被當歸救下,跟當歸組建了新的家庭。但後來被土匪黑骨頭髮現,再次被黑骨頭搶了回去。

  • 防風
    演員 曹景陽

    黃河故道上趕牲靈的腳伕頭,以幫人運送貨物為生。在得知紅花被賣給鐵匠鋪的柴胡為妻時,第一時間告訴了當歸和紅花,並和當歸一起幫助紅花逃跑,但最後還是沒能阻止紅花被土匪黑骨頭抓回去。後來與當歸一起救下了奄奄一息的柳蘭,並勸當歸收留可憐的柳蘭母女。最後,因染上瘟疫去世。

(以上參考資料 [1] 

黃河謠音樂原聲

歌曲
作詞
作曲
演唱
演奏
指揮
備註
就這麼走,這麼過
程焱
邢林、孫國慶、李治文
主題曲 [3]  [7] 

黃河謠幕後花絮

  • 1989年,導演滕文驥第一次踏上西北黃土高坡,就被那裏質樸的民俗風情、洶湧奔騰的黃河所震撼;黃土地上老百姓的生活狀況促使他有了一種責任感;有一股強烈的創作激情,於是就有了影片《黃河謠》 [11] 
  • 為了拍好該片,導演滕文驥和主創人員在影片開拍前,專門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沿着黃河故道走訪了許多地方,一邊採風、蒐集民歌,一邊尋覓故事靈感 [1] 
  • 該片是巍子涉足影壇的第一部作品,導演很認可他的外形、氣質和表演潛力。同時,啓用新人來飾演男主角,主要是導演認為用太知名的演員,往往會讓觀眾記住演員而忘掉了角色,這對藝術而言,是得不償失 [1] 

黃河謠獲獎記錄

時間
獎項
獎項類別
獲獎者/提名者
獲獎/提名
1990年
加拿大第十四屆“蒙特利爾世界電影節
最佳導演獎
滕文驥
獲獎 [1] 
1990年
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女配角獎
段岫
提名 [4] 
1990年
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攝影獎
智磊
提名 [4] 
1990年
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美術獎
楊鋼、陳欣
提名 [4] 
1990年
第十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音樂獎
常宇宏
提名 [4] 
1991年
廣播電影電視部1989-1990年優秀影片獎
故事片
《黃河謠》
獲獎 [5] 
1991年
第三屆表演藝術學會獎金鳳凰獎
學會獎
葛優
獲獎 [6] 

黃河謠影片評價

黃河謠正面評價

該片是一部兼具交響音畫藝術風格和鮮明民族特色的音樂故事片,展現了在中國西北沿母親河兩岸世代生息的普通人艱辛的生存圖景和動人的愛情傳奇,抒寫了渾厚蒼涼的歷史記憶裏一個古老民族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追求,以及他們為了追求而堅忍不拔、頑強樂觀的精神品格。為了體現傳奇色彩,該片的很多角色都以中草藥材來作為名字,如當歸、紅花、防風、柴胡等。如此的命名,不僅增強故事的趣味性,也使得影片的傳奇性具有了一定的寓言性質,通過一幫具有類型代表的符號化人物,來完成對歷史人生、民族精神等抽象內容的整體感悟式表述。此外,影片的表演,如同音樂的整體風格一樣,不求真實細膩,而力求彰顯一種揮灑的土氣、野氣,生動的情趣、風趣(西北大學文學院工會主席高字民評 [1] 
該片以黃河故道為背景,以腳户當歸滄桑、坎坷的一生為主線,以民族自身內部為視點,運用畫面的張力和人物個性的凸現,展現出中華民族的偉力。畫面是電影語言的主要組成部分,該片充分運用畫面的張力,表達了一種極深的意向。彎彎曲曲的黃河故道,乾涸龜裂的河牀,河岸陡立懸崖峭壁,岩石直立又氣勢磅礴。然而畫面是靜止的、凝滯的。導演反覆推出這一組組靜止的鏡頭,使觀眾感受到:環境是險惡的,地域是封閉的,自然是殘酷的,生存是很難的。在這塊土地上充滿的是絕望。然而,導演又把這靜止、凝滯的畫面拍攝的那樣精美,陽光照射在陡峭的懸崖上,顯出一幅金燦燦的畫面,茫茫荒沙又是一片黃澄澄的令人神往。就連土匪出現時,黃土飛揚的畫面也透岀較強的亮光。強烈的顯現出與靜止、凝滯相對應的動態,神奇和靈氣,給生存又帶來了極大的希望。該片以深邃的畫面語言為骨架,又以塑造當歸的形象為血肉,二者交相輝映,表現出全片的靈魂。生存在如此惡劣環境下的當歸,即便是在戀人紅花被土匪搶走的最悲憤時刻,他也沒有悲悲切切,而是瘋狂地吹起嗩吶,似要把他的生命和悲憤一股腦兒地吹進激亢的鎖吶聲中。該片通過氛圍的營造和主人公個性的凸現,準確地勾畫出中華民族挺拔、激越的氣質。正是無數像當歸這樣的普通人支撐着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綿延,譜寫了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史,造就了中國悠久的民族文化。影片通過當歸面對貧窮、瘟疫、戰亂等惡劣環境,不懈地拼搏,而又百折不回,清楚地告訴觀眾,民族的偉力正是來自民族自身內部(《電影評介》評 [8] 
該片以其深厚的力度向觀眾展現了一幅久遠、悲壯、大跨度的場景:壯闊無垠而又貧瘠的黃土地,蜿蜒乾涸的黃河古道,腳伕艱難沉重的步伐,歡呼雀躍的社火,透着生命的歌聲,如人世般滄桑的歷史。這一切構成了一幅悲壯雄渾的畫面,給觀眾以強烈的心靈震撼(《電影評介》評 [10] 

黃河謠負面評價

該片的缺憾和美中不足在於,導演過於強烈的音樂情思弱化了作品的思想深度和人物的性格刻畫。撇開音樂元素單看敍事,該片的手法明顯有些老套,而且與一些國際獲獎的片子有明顯雷同的痕跡。另外,由於過於注重音樂、秧歌等外在的活潑熱鬧形式,影片的人物刻畫,在性格深度和思想力度方面都顯得有些薄弱(西北大學文學院工會主席高字民評 [1]  )。
從總的藝術傾向看,該片對主題的探索是頗令人遺憾的。該片通過對黃河故道上腳伕當歸一生的坎坷經歷,展示了這片土地上人們對生存的選擇,具有一定的真實性。但影片實質上宣揚了一種頹廢觀點,將人物命運推向了週而復始、循環往復的尷尬境地,給觀眾心理上造成了暈炫迷惘的感覺,體現了編導無可奈何、無可適從的宿命思想。他只能把對幸福的追求寄託在神話傳説中(由櫻子過黃河的情節上表現出來),使作為改造客觀世界的主體的人,無法從那種原始的、落後的生活環境中掙脱出來。觀眾所產生的認同效應,只能體現為對生活的失望和畏懼。儘管當歸始終充滿樂觀,但他無法改變自己的命運。這是一種麻木,一種被迫的適應態度。對觀眾的影響便失去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不能很好地從黃土文化的深層意藴中挖掘岀生活的實質(《電影評介》評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