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永淮

鎖定
黃永淮(1902年—1944年5月1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安嶽縣龍台鄉的一户農民家庭。號泗光,別名黃石夫,中國軍人、革命烈士。
因小時候患過天花,臉上留有疤痕,又被家鄉人叫做“黃麻子”。1944年3月,日寇發動豫中會戰,黃永淮率部駐守河南許昌城。4月,鄭州、新鄭等地相繼失陷。4月底,日軍第27師團將許昌城包圍,在飛機的掩護下,向許昌城發動攻擊。黃永淮所部官兵浴血奮戰阻擊日軍三日之久,終因勢力懸殊,許昌城被攻破。5月1日拂曉,黃永淮奉命率部突圍。突圍至城東附近,遭遇日寇襲擊,黃永淮在與日寇激戰中,壯烈犧牲。犧牲時任國民革命軍陸軍第31集團軍高級參謀兼新編第29師副師長,國民政府追贈黃永淮為陸軍少將。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黃永淮為革命烈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1] 
中文名
黃永淮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44年5月1日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參加凇滬會戰
參加許昌保衞戰
出生地
四川省內江市安嶽縣龍台鄉

黃永淮人物生平

1902年,黃永淮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安嶽縣龍台鄉的一户農民家庭。
黃永淮幼時在龍台鄉小學唸書,後來升入安嶽縣舊制中學學習。
1926年在族人黃爵高等人的資助下,考入黃埔軍校第五期。
1928年,黃永淮以優異的成績在黃埔軍校畢業,被分配到南京國民政府警衞團(團長先為杜從戎,後為俞濟時)任見習排長。
1929年,警衞團擴編為警衞第1旅,黃勇淮升任連長。
1930年黃永淮隨部隊到河南參加了中原大戰。
1931年12月,警衞第二師改編為第88師(師長俞濟時)黃永淮仍任連長。
1932年,參加“一二八”事變爆發。
1933年,黃永淮升任第88師第262旅第524團第3營營長。
1934年他再次被提拔為第524團團附。
1935年,國民政府重新評定軍銜,黃永淮被授予中校軍銜。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第88師師長孫元良準備派黃永淮帶領部隊組成八百壯士守之。豈料此時黃永淮卻在一線指揮作戰的時候被一粒子彈從左眼角斜穿射入,頓時身負重傷血流如注。他只得被送入德國人開辦寶隆醫院搶救,其職是由第262旅中校參謀主任謝晉元繼任。
黃永淮傷愈後,任中央訓練團兵役幹部訓練班教育長。
1942年,黃永淮調任新編29師副師長。
1944年3月,第1戰區長官司令部奉蔣介石命令,派第28集團軍暫編第15軍新編第29師死守許昌。
1944年4月下旬,許昌戰役突圍過程中,黃永淮副不幸被俘。敵人將黃永淮押至於莊。他看到日軍正在用慘無人道辦法殺害中國軍隊戰俘後,十分惱怒,乘日軍不備的時候,猛地奪過了一支槍擊斃一個鬼子,自己也為國捐軀。黃永淮犧牲之後,被於莊村民埋在於莊袁家祖墳旁邊,並立一塊木板上寫“黃永淮之墓”。
1944年10月20日,國民政府發佈命令,追贈已故副師長黃永淮為陸軍少將軍銜。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後,黃永淮家屬將忠骨運回家鄉重新安葬。安嶽縣政府發出訃告,並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儀式。
黃永淮 黃永淮
198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黃永淮為革命烈士。

黃永淮主要事件

在抗擊日寇的許昌保衞戰中,黃永淮英勇殺敵,捨生取義,使日寇魂飛膽喪,國人有口皆碑,充分體現了中華兒女不畏強暴的英雄氣概。
黃永淮,1902年出生於安嶽縣偏巖鄉。他從小學習用功,性格開朗,喜歡交際,同學們都很親近他。1926年,他懷着一腔愛國熱情,立志以身報國,報考黃埔軍校,成為黃埔軍校第五期學員。
1937年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時任第八十八師第五二四團團長的黃永淮率部開赴淞滬前線參加上海保衞戰。1937年8月14日下午,全團向日軍主力所在的虹口區右翼發動猛烈進攻,在第八十七師兩個炮兵團的支持下,連續奪取五卅公墓、粵東中學、日海軍操場等據點。在與日軍爭奪上海法學院據點,進攻駐守浦大紗廠的日軍的戰鬥中,黃永淮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奮勇殺敵,並寫出了“踏平三島方雪恨,罷官歸耕夙願成”的詩句鼓舞士氣。
1937年9月初,黃永淮率部轉移到寶山、吳淞一帶,因地形開闊,部隊置於敵密集火力之下。黃永淮率將士以血肉之軀抵擋着敵人飛機大炮和地面日軍的進攻。戰鬥中黃永淮指揮全團將士奮勇拼殺,終因日軍炮火猛烈,全團傷亡極其慘重。黃永淮也不幸被敵人槍彈擊中,右眼角血流如注,不得不離開戰場。
黃永淮有着過硬的軍事業務素質,在頻繁的抗日戰鬥中,表現相當出色。1939年,被調往中央訓練團任少將處長。後又被任命為新編二十九師副師長。
黃永淮在抗日戰場上忙碌奔波,戰鬥不止,多年的戎馬生涯導致他勞累過度、咯血病復發,身體難以支撐。在戰友們的再三勸説下才不得已移居鄉下休養。
1943年4月,黃永淮病癒歸隊,恰逢日軍進攻豫湘桂。1943年4月17日,日軍越過黃河向豫中進攻。黃永淮率部開赴河南新鄭組織防禦。日軍混成第七旅團在飛機大炮的掩護下,於1943年4月21日攻下新鄭,戰鬥中,黃永淮與師長呂公良指揮部隊進行頑強抵抗,終因敵我力量過於懸殊,不得已撤離新鄭,退守許昌,日軍不斷向南推進,在許昌周圍部署了兩個師團兩個旅團的兵力。1943年4月29日,長野師團從北、南、西三面夾攻許昌,秋山旅團由東南向據守許昌城外圍的新二十九師發起進攻。黃永淮等率部奮勇抵抗至黃昏,終因城外陣地工事被摧毀,陣地無法堅守,部隊只有退入城內固守。
1943年5月30日拂曉,許昌城內外槍炮齊鳴,火光沖天。日軍長野師團、秋山旅團向許昌城發起猛烈進攻,在日軍飛機、大炮近一個小時的狂轟濫炸下,許昌城牆上工事盡毀,城內硝煙瀰漫,火光四起,我軍陷入苦戰之中。下午六時,日軍破城而入,黃永淮與師長呂公良分頭組織與敵展開激烈的白刃戰,這時,山野師團又攻入城內,守城部隊只有退到城西南角。
1943年5月31日拂曉,黃永淮與師長呂公良率數百人突圍,行至城東南外六公里的小於莊附近,被日軍工兵聯隊包圍。在與敵激戰中,師長呂公良不幸陣亡,黃永淮下肢被敵子彈擊中,仍率部突圍,終因寡不敵眾,未能衝出敵軍的包圍圈,數百人全部戰死疆場。黃永淮眼看自己就要落入敵手,他毅然舉槍擊斃臨近的敵人後,回槍自殺。
1945年抗戰勝利後,黃永淮親屬將其忠骨運回安嶽龍台安葬,安嶽縣數千人到龍台夾道迎接英雄骸骨,舉行了七天的悼唁儀式,安嶽縣政府組織了隆重的追悼會。1986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批准追認黃永淮為革命烈士。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日本侵略軍大舉進攻上海,第88師首先進入陣地與日軍激戰。黃永淮曾賦寫:“踏平三島方雪恨,罷官歸耕夙願成”的詩句以銘志。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衝鋒陷陣,奮力拼搏。10月下旬,在中國軍隊撤退前,蔣介石要第88師留下第一部分部隊堅守閘北、四行倉庫。第88師師長孫元良準備派黃永淮帶領部隊組成“八百壯士”守之。豈料此時黃永淮卻在一線指揮作戰時被一粒子彈從左眼角斜穿射入,頓時身負重傷,血流如注。他只得被送入德國人開辦的寶降醫院搶救,遺職由第262旅中校參謀主任謝晉元繼任。謝晉元到任後立即率部進駐四行倉庫,成為了名揚中外的民族英雄。如同現居台灣的抗戰老兵黃潤生所言:“團附謝晉元率領該批戰士進入四行倉庫,成為歷史上名人,而黃副團長(應為團附-筆者注)永淮雖在許昌壯烈殉國,反默默無聞。人之有幸與不幸,實在太微妙了”。
黃永淮傷愈後,到重慶受同鄉李如蒼(陸軍大學第七期畢業,時任中央訓練團兵役幹部訓練班主任)邀請,任訓練班教育長。
1942年,河南周家口地區(今周口市)警備司令呂公良(浙江開化縣人,黃埔軍校第六期生)奉命以周家口警衞團為主力。組建了新編第29師。該師是由地方武裝改編而成,急需補充各級幹部。於是,黃永淮調任新編29師副師長。據原新編第29師健在營長李樹森,連長張訪朋回憶,黃永淮副師長生活簡,治兵極嚴,平時練兵有術,是呂公良師長的得力助手。黃永淮原先患有咯血癥,由於平時勞累過度,舊病復發,曾一度回家鄉休養。
豫中會戰前,黃永淮主動請纓抗戰,回到部隊協助呂公良師長練兵備戰。1944年3月,第1戰區長官司令部奉蔣介石的命令,派第28集團軍暫編第15軍新編第29師固守許昌。
1944年4月下旬,侵華日軍華北方面軍第12軍第27、37、62、110師團及戰車第3師團、騎兵第4旅團、獨立混成第7旅團等部隊數萬兵力完成了對許昌城全面包圍。
1944年4月3日早晨6時,擔任主攻任務的第37師團師團長長野佑一朗中將綜合各方面情報,判斷中國軍隊要固守許昌城,便下達了進攻許昌的命令。守軍新編第29師3000多名官兵奮起抵抗,許昌抗日保衞戰打響。
在戰鬥中,黃永淮身先士卒,冒着槍林彈雨,始終在一線指揮督戰。下午4時日軍集中火力進攻南門,呂公良師長、黃永淮副師長親自在城門上指揮,日軍在多次衝鋒未果的情況下,調來12架飛機及戰車、山炮部隊使用火裏轟炸。傍晚7時,日軍坦克轟開了南城門,隨即衝入城內對周圍目標猛烈炮擊,一個步兵中隊跟隨坦克入城,與守軍逐街逐巷展開激烈的肉搏戰。黃副師長的侄子黃正道時年22歲,是新編第29師最年輕的連長,此時在戰鬥中負傷,他正從南方撤退到太平街,卻碰上了正在督戰的黃永淮。黃副師長當即拔出手槍命令道:“堅決頂住,後退者槍斃!”。他還專門對侄子説:“正道,你應該在戰場上拼殺,絕不可做有辱祖先的逃兵。”黃正道眼看着威嚴的叔父説了聲:“叔叔,再見,我走了。”大喊一聲:“有種的兄弟跟我來!”率領士兵再次返回城門,同日軍展開了拼殺。黃正道自己一連擊倒數個日軍,自己也壯烈地倒在了血泊中。
經過一天的戰鬥,新編第29師官兵傷亡慘重。援軍無望,許昌失守已成定局。在報請第一戰區長官司令部批准同意後,呂公良命令部隊於夜24時分兩路突圍。突圍前,呂師長決定將師旗焚燒。黃永淮沉痛地説:“委座訓示我們,為國盡忠,不成功便成仁。弟兄們很快就要突圍了,若突圍成功,要繼續同日軍戰鬥下去,為現事報仇,為中華民族雪恥;若不幸犧牲,祖國不會忘記我們,弟兄們光榮,新編第29師也光榮;若戰場上萬一被俘,要保持名節,做一個寧死不屈的中國軍人。”
呂公良、黃永淮與大部分生還官兵從東門突圍。部隊突圍到城東大坑李,十里廟以東許(昌)鄢(陵)大道以北時,陷入了日軍第27師團的封鎖線,雙方當即展開激烈的戰鬥,喊殺聲、槍炮聲如山崩地裂,震撼着周圍的鄉村。第85團長楊尚武、第87團團長李培芹相繼中彈犧牲。1944年5月1日清晨,突圍部隊越過小洪河,向小王莊,採鄧莊方向突圍。這時天已大亮,日軍出動在批步兵、騎兵、炮兵、輜重兵及洋車隊包圍突圍部隊。行至煙墩郭時,黃永淮副師長不幸被俘。
敵人將黃永淮押到於莊。他看到日軍正在用慘無人道的辦法殺害中國軍隊戰俘後,十分惱怒,乘日軍不備時,猛地奪過一支槍擊斃一個鬼子,自己也為國捐軀。
黃永淮犧牲以後,被於莊的村民埋在於莊袁家祖墳旁邊,並立了一塊本板上寫“黃永淮之墓”。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