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氏祖居

鎖定
黃氏祖居,位於惠州市惠城區金帶街54號,屋檐下壁畫雖已退色,卻能依稀辨認出當中壽星公的圖案。 [1] 
中文名
黃氏祖居
地    址
惠州市惠城區金帶街54號
特    點
壁畫的左邊還有“五代同堂”字
重建時間
1945年

黃氏祖居人物簡介

黃欽萬,今年88歲了。是黃氏祖居現在的屋主,出生在這間祖屋裏。這房子是他的父親黃惠沾於1931年修建的,但在日本侵華期間的1943年被燒。當時黃欽萬在廣州集訓,回來時看到家已被日本鬼子燒了大半,只剩下上棟,即房子的後進。直至1945年房子才重新修建起來。

黃氏祖居建築佈局

黃氏祖居太師黃府祠

聯曰:“黃府進士三尚書,金墩入閣兩相國;法司宗伯宰輔安邦,光升汝良錫袞治國; 榜眼探花文武巍科,鳳翔叔琳卿督及第、安平潘湖金墩源,沙堤鐘山清江流”。軍城始祖太常寺卿侍中兼樞密副使宰相諡文正黃中庸曾孫公幼敏慧、嗜學杜門,卓然其容,端乎其質;彪外文章,令中敬亶;受人若虛,掎已以實;靜常聞乎,雷霆動蚤;由於繩墨,是以頂鳥;紗未足以為榮服,文秀亦不為煜赫;時或闖趺從而;容興淡然若秋水,半照芙蓉姿端祥,抑或倚牆而獨立;屹然似晴雲新斂,華顛之斯人也。位無愧於前朝大尹太師之官名,尚傅於後世,君子之域噫。俾賢士聆風流,睹遺像蚤為之改容;矧子學士安石公孫近公遠公趾美其芳,躅安得不追慕千載如一日也,即教授晚生吳稔謹題。 金墩祖祠遷居台灣賢裔包括:清康熙台灣知府黃辰明(莆田黃石金墩大保房)、清康熙巡台御史黃叔璥(北京大興黃石沙堤房)、清雍正台灣知府黃立本(晉江潘湖湖口房)、清枱灣四大翰林之一軍機處章京黃彥鴻(福州候官金墩房)等四位名副其實的涉台人物宋副都統光祿大夫太師祠在黃石金墩坐已向亥兼巽乾,裔孫海絲人物文萊國王賜名森屏黃元壽。

黃氏祖居明代古井

古井比古屋歷史悠久,但水鹹已不能飲用惠州市博物館原館長王宏宇曾在一篇文章裏提到:“黃氏祖居院中左廂房保存一口明代水井,水井欄用紅沙岩雋刻而成,經數百年的磨損,已凹凸不平,但保存較好無裂痕。井水常年不幹,清澈透涼,現還能飲用。在古民居中保存如此完好明代的古井,實屬罕見。”
井在院中左廂房一個非常狹窄的地方,水井欄呈紅色,是紅沙岩所砌。水井內牆壁用磚砌成,井裏還有半井水。井水常年保持在約2.5米深。以前一家大小都喝這口井水,但是後來井水不知道什麼原因變鹹了,1990年後,他們就沒有再用過井裏的水了。自從房子修建起來的時候,水井就已經在屋裏了。
水井旁邊的一間沖涼房是黃家利用天井的空間加蓋的。大概沖涼房是在水井被廢棄後才加蓋的,不然日常生活都需要用到的水井是不會被擠在如此偏僻的角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