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欖

鎖定
黃欖是橄欖科橄欖屬的常綠喬木。小枝粗,幼部被黃棕色絨毛;小葉紙質至革質,呈披針形或橢圓形;花序腋生,有少許絨毛至無毛,雄花序為聚傘圓錐花序,雌花序為總狀,表面有少許絨毛至無毛,花盤在雄花中呈球形至圓柱形,雌蕊表面有少許短柔毛;果卵呈圓形至紡錘形,外果皮厚,干時有皺紋;花期4-5月;果期7-12月。 [1] 
黃欖原產於中國,主要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地 [2] 在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菲律賓、印度及馬來西亞等國也有分佈 [3] 喜光,耐半蔭,喜高温、濕潤的氣候,不甚耐寒,耐乾旱,不耐過濕。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均可生長 [4] 人工繁殖時可採用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法。 [5] 
據《本草綱目》記載,“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黃欖味甘、澀、酸,性平。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菌痢、癲病、河豚毒及酒毒等病症。 [6]  可作防風樹種及行道樹,木材可造船或制傢俱、農具及作建築用材等。其果核可供雕刻;果實可生食或醃漬;種仁可食用,亦可榨油,還可用於製作肥皂或作潤滑油。 [7] 
中文名
黃欖
拉丁學名
Canarium album (Lour.) Rauesch. Nom. Bot. ed.
被子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芸香目
橄欖科
橄欖屬
亞    綱
原始花被亞綱
亞    目
芸香亞目
亞    科
橄欖科
種    類
亞熱帶果樹
栽培地區
福建、廣東、廣西等地
原產地
中國

黃欖形態特徵

黃欖是橄欖科橄欖屬的常綠喬木。喬木,高10-25(-35)米,胸徑可達150釐米。小枝粗5-6毫米,幼部被黃棕色絨毛,很快變無毛;髓部周圍有柱狀維管束,稀在中央亦有若干維管束。有托葉,僅芽時存在,着生於近葉柄基部的枝幹上。小葉3-6對,紙質至革質,披針形或橢圓形(至卵形),長6-14釐米,寬2-5.5釐米,無毛或在背面葉脈上散生了的剛毛,背面有極細小疣狀突起;先端漸尖至驟狹漸尖,尖頭長約2釐米,鈍;基部楔形至圓形,偏斜,全緣;側脈12-16對,中脈發達。花序腋生,微被絨毛至無毛;雄花序為聚傘圓錐花序,長15-30釐米,多花;雌花序為總狀,長3-6釐米,具花12朵以下。花疏被絨毛至無毛,雄花長5.5-8毫米,雌花長約7毫米;花萼長2.5-3毫米,在雄花上具3淺齒,在雌花上近截平;雄蕊6,無毛,花絲合生1/2以上(在雌花中幾全長合生);花盤在雄花中球形至圓柱形,高1-1.5毫米,微6裂,中央有穴或無,上部有少許剛毛;在雌花中環狀,略具3波狀齒,高1毫米,厚肉質,內面有疏柔毛。雌蕊密被短柔毛;在雄花中細小或缺。果序長1.5-15釐米,具1-6果。果萼扁平,直徑0.5釐米,萼齒外彎。果卵圓形至紡錘形,橫切面近圓形,長2.5-3.5釐米,無毛,成熟時黃綠色;外果皮厚,干時有皺紋;果核漸尖,橫切面圓形至六角形,在鈍的肋角和核蓋之間有淺溝槽,核蓋有稍凸起的中肋,外面淺波狀;核蓋厚1.5-2(-3)毫米。種子1-2,不育室稍退化。花期4-5月;果期7-12月。 [1] 

黃欖分佈範圍

黃欖原產於中國,主要分佈於福建、台灣、廣東、廣西和雲南等地 [2] 在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緬甸、菲律賓、印度及馬來西亞等國也有分佈。 [3] 

黃欖生長習性

喜光,耐半蔭,喜高温、濕潤的氣候,不甚耐寒,耐乾旱,不耐過濕。在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上均可生長。 [4] 

黃欖繁殖方法

人工繁殖時可採用種子繁殖和嫁接繁殖法。 [5] 

黃欖主要價值

據《本草綱目》記載,“治咽喉痛,咀嚼咽汁,能解一切魚鱉毒。”黃欖味甘、澀、酸,性平。有清肺、利咽、生津、解毒的功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煩渴、咳嗽吐血、菌痢、癲病、河豚毒及酒毒等病症。 [6]  可作防風樹種及行道樹,木材可造船或制傢俱、農具及作建築用材等。其果核可供雕刻;果實可生食或醃漬;種仁可食用,亦可榨油,還可用於製作肥皂或作潤滑油。 [7] 
參考資料
  • 1.    凌光振,李鎮魁,李靜鵬.防城港古樹名木及珍稀植物: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01:第71頁
  • 2.    張天柱.水果養生金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06:第59頁
  • 3.    賴鍾雄.橄欖優質栽培與綜合利用:中國三峽出版社,,2007.05:第1頁
  • 4.    任海,蔡錫安.華南植被恢復的工具種圖譜: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0.06:第102頁
  • 5.    陳士林.中華醫學百科全書:中藥資源學,中國協和醫科大學出版社,2018.04:第145頁
  • 6.    張天柱主.水果養生金典: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18.06:第59頁
  • 7.    凌光振,李鎮魁,李靜鵬.防城港古樹名木及珍稀植物: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2019.01:第7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