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梅興

鎖定
黃梅興(1897年7月21日—1937年8月14日),抗日英烈、民族英雄 [16-17]  ,犧牲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二軍第八十八師第二六四旅旅長 [15]  ,1897年7月21日出生(另有報道稱1896出生 [1]  ),字敬中,廣東梅州平遠縣東石鎮坳上村人。
黃梅興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曾在第一次東征第二次東征北伐戰爭中屢建戰功。 [12]  1932年,“一·二八事變”爆發,黃梅興任264旅副旅長兼528團團長,奉命防守廟行以南一帶陣地,多次與日寇較量,屢建奇功,敵人稱他為“黃老虎”。 [7]  1937年8月13日,淞滬會戰爆發,8月14日,八十八師二六四旅旅長黃梅興率領部隊衝到八字橋時,不幸中彈,壯烈殉國,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僅40歲。 [2]  [15] 
黃梅興作為淞滬會戰中第一個為國捐軀的國民革命軍高級將領,被後人稱為“抗戰中重振民族之魂第一人”。為褒揚黃梅興將軍的功績,國民政府追授黃梅興為陸軍中將,並特准其靈柩安葬於南京雨花台。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紀念孫中山逝世13週年及追悼抗日陣亡將士大會上,稱讚黃梅興將軍是“全國人民崇高偉大的模範”。 [5-7]  [12] 
2014年9月,黃梅興被列入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3-4] 
本    名
黃梅興
敬中
所處時代
民國時期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廣東梅州市平遠縣
國    籍
中國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黃梅興人物生平

黃梅興出生在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0歲入本村私立富有學校讀書。1910年,初小畢業因家貧輟學,在家幫助父母種田。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民國,全國各地廢除私塾,紛紛興辦學校,學習風氣盛行。黃梅興懷着強烈的求知慾望,要求繼續學習。
1917年秋,黃梅興在鄰鄉大柘景清高級小學畢業,並以優異成績考入縣立平遠中學初中部就讀。但終因家貧,兩年後黃梅興再次輟學,後經人推薦到本村富有學校任教。任教期間,他勤奮好學,不斷進步;關心國家大事,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產生了革命的思想、信念和追求,為了實現自己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1921年,24歲黃梅興毅然辭去小學教員職務來到廣州,在憲兵學校讀書一年後又投奔粵軍第一師,開始了他的戎馬生涯。
1924年5月,黃埔軍校第一期招生,黃梅興考入該校,在這裏他系統地學習了政治和軍事知識,並堅定了革命思想。當目睹了軍閥混戰,生靈塗炭,民不聊生的社會現狀後,更堅定了黃梅興救國救民的決心。
1925年,以黃埔學生軍為骨幹的革命軍先後兩次東征,討伐陳炯明叛軍,黃梅興在兩次東征中都英勇善戰,屢立戰功。
第一次東征,黃梅興在建國粵軍第二軍薛嶽團當見習排長。揭西棉湖戰役中,他作戰勇敢,立下戰功,榮升為連長。後轉戰興梅大柘地區,當時,陳炯明叛軍一部退至東石,黃梅興不顧疲勞,主動請戰。經團部批准,由他率領三個連的兵力夜襲東石。他對這次戰鬥作出了周密的部署,戰鬥前派出先頭部隊到東石秘密發動羣眾爭取配合,半夜過後,再兵分三路包抄襲擊陳軍。他率領一個連打中路,在東石圩附近首先打響戰鬥,黃梅興帶領戰士衝鋒陷陣,猛攻駐曾屋的敵團部。東西兩路的部隊同時衝殺,事先部署好的羣眾開始點燃鞭炮、杉枝大造聲勢助威,頓時殺聲震天,敵人一時不知虛實,亂作一團,倉惶逃走。天亮前黃梅興又率三個連的兵力,把陳軍林虎、李易標兩個軍的殘餘一萬多人趕得丟盔棄甲,退出平遠縣境。
1925年10月上旬,國民革命軍進行第二次東征,黃梅興又轉戰興梅地區,在興寧合水戰鬥中再次立功,被提拔為第十四師四十團三營營長。
東征結束後,部隊駐防梅縣。這期間,黃梅興與家中的童養媳賴伴梅結婚。不久調回廣州,任黃埔軍校第六期的一個大隊長。
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誓師北伐。黃梅興率部參加北伐,部隊到達江西樂化車站時,與軍閥孫傳芳孟昭月的部隊作戰。黃梅興特別勇敢,在激戰中不幸負傷,送進後方醫院治療。傷愈後,黃梅興奉令招募新兵,任六團團長。
1927年春,黃梅興任學兵大隊長。同年冬,調任第四軍,暫編第二師副官長,兼汕頭達豪鹽場知事。
1928年春,辭職到南京,任蘇屬緝私內河遊巡隊長,旋調任第四軍教導第一師政治部主任。他到山東省境內後,又奉令調任總司令部徵募處第二區主任,駐蘇皖邊境徵募。隨後調任中央軍事政治學校第七期學生中隊長。
1930年春,升為陸軍四十五師二六六團團長,駐紮蘇屬實應、淮陰、皖屬泗陽、宿遷一帶。9月,國民政府警衞團擴充成旅,黃梅興兼該旅第六團團長。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侵佔我東北三省。
1932年1月28日,日軍又在上海閘北、吳淞等處發動進攻,駐守上海的十九路軍奮勇抵抗,淞滬抗戰正式揭開。2月14日,張治中率第五軍八十七、八十八師投入淞滬戰鬥。黃梅興當時是八十八師二六四旅五二八團團長,他率部與十九路軍等兄弟部隊並肩作戰,重創日軍。戰事結束後。黃梅興因作戰有功升為二六四旅旅長。
1932年1月28日,日軍在上海蓄意製造事端,進攻駐紮在閘北的中國軍隊。時任陸軍第八十八師二六四旅五二八團團長的黃梅興,奉命率部隨師開赴上海,支援第十九路軍抗擊日本侵略軍。2月14日,南京政府將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和中央軍校教導總隊合編為第五軍,由張治中兼任軍長。2月16日,第五軍抵達上海,17日進入陣地。第八十八師防守廟行,黃梅興團和工兵營作為預備隊,部署在廟行鎮以北。日軍在第二次增兵後,決定對中國守軍發動第二次總攻,即攻佔廟行,切斷第五軍和第十九路軍之間的聯繫,然後予以分別殲滅。
1932年2月20日,廟行戰役打響,守軍第八十八師英勇抵抗,使日軍連續攻擊一晝夜,未能得逞其志,戰局陷入膠着狀態。21日晨,在張治中軍長的命令下,黃梅興率領預備隊五二八團和工兵營迅速增援戰鬥,向敵突破區實施反突擊。中國軍隊從左、右和正面對日軍實施三面夾擊。已經打了兩天的日軍,十分疲憊,毫無防備。當中國軍隊像狂濤一樣席捲而來時,日軍頓時亂了陣腳,最終被打得人仰馬翻。黃梅興團在與其他增援部隊共同奮力抵抗下,最終止住日軍深入勢頭,敵人大部向淞滬線以東潰退。中國軍隊取得廟行大捷。黃梅興在這次戰役中作戰驍勇,被日本侵略者稱作“黃老虎”。因作戰有功,黃梅興升為第二六四旅旅長,並晉級為陸軍少將,駐防鄂西。後調駐閩、贛、皖南石埭,川東萬興一帶。1936年,調駐南京。
1937年7月7日,日本製造盧溝橋事變,發動了企圖滅亡中國的侵略戰爭。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上海事變,日軍又在上海挑釁,向中國軍隊開火,中國守軍張治中部八十七、八十八師奮起抗擊,淞滬抗戰爆發。戰爭中八十八師二六四旅少將旅長黃梅興身先士卒,親臨前線指揮作戰,廣大官兵同仇敵愾,鬥志昂揚,經過浴血奮戰,接連攻破了日軍十多個堡壘。
1937年8月14日下午6時,在進攻日軍的最後一個堡壘——愛國女子大學時,卻遭到日軍的猛烈攻擊,由於日軍炮火密集,加之從航空母艦起飛近百架飛機對我軍的轟炸,當黃梅興率領部隊衝到八字橋時,不幸中彈,壯烈殉國,他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犧牲時年僅40歲。 [2]  [15] 

黃梅興親屬成員

父親:黃汝龍 [13] 
母親:張大妹 [13] 
大哥:黃桂興 [13] 
弟弟:黃柏興 [13] 
妻子:賴伴松 [19]  、賴伴梅 [12] 
兒子:黃崇武 [7]  (上海市黃埔軍校同學會副會長 [14]  )、黃月生 [6]  、黃海平 [12] 
兒媳:蔡維勤(黃崇武之妻,國民黨將領黃維的妻妹) [18-19] 
兒媳:賴梅林(黃海平之妻) [19] 
孫子:黃小勇、黃小軍 [19] 
孫女:黃小玉、黃小寶 [19] 
黃梅興的父親名叫黃汝龍,母親張大妹。有兄弟三人,哥哥黃桂興、弟弟黃柏興。 [13] 

黃梅興人物軼事

兩份影印資料透露了黃梅興在這段時間於廣州的更多行跡。一份是民國十一年春季刊的《廣東省立宣講員養成所同學錄》,上有黃梅興的名字,登記着他的年紀、機關和住址。民國十一年是公元1922年,廣東省立宣講員養成所是陳獨秀創辦的。一份是《陸軍軍官學校詳細調查表》,這份相當於入學登記的表格,內容是黃梅興親手填寫的,有妻“賴氏”,家庭主要職業“田產為主”,他的入校介紹人是“鄧演達”,入校原因一欄寫的是“務期造深學識為國效勞”,一手有力的小楷書法,含蓄雅緻。 [19] 
賴伴梅本名“賴八妹”,當時黃梅興所在的第十四師第四十團團長薛嶽聽説他結婚,説“八妹”的名字不好聽,建議改成“伴梅”,取“陪伴梅興”之意。但這番祝福好意終被戰爭的烽火吹散。黃梅興婚後便回廣州,任黃埔軍校第六期一個大隊的大隊長。婚後12年,兩人的第一個孩子才出生。 [19] 
“馬革裹屍還,是男兒得意收場;可憐母歿半年,瞑目尚多身後事。鵑聲啼血盡,痛夫子抬魂不返;最苦孤生匝月,傷心猶剩未亡人。”這幅輓聯,寫於1937年8月15日,是妻子賴伴梅對陣亡丈夫黃梅興的泣血訴説。妻子賴伴梅所寫的輓聯道盡了家庭承受的犧牲與痛苦。黃梅興的母親張氏當年2月6日辭世,在家停喪半年,擇定安葬日期為8月24日(農曆)。黃梅興一直掛念着奔喪,但七七盧溝橋事變後,回家已不可能,而母親安葬的日期未到,他卻已為國捐軀———這就是“暝目尚多身後事”所指。而“孤生匝月”,“孤”即賴伴梅所生之子月生,黃梅興犧牲時,月生才出世27天。 [19] 
在黃梅興的孩子中,最為人熟知的是黃崇武。他是黃梅興隨軍夫人賴伴松所生。雖非一母所出,但三封落款時間分別是2004年和2005年的家書印證了上海和平遠兩地的兄弟情義,在信中,黃崇武的妻子敬稱賴伴梅為“母親”。落款時間2004年8月25日的信是黃崇武親手寫的。那一年,是淞滬會戰67週年。“上海各界隆重舉行了紀念會,併為先父黃梅興將軍銅像舉辦了揭幕儀式,愚兄與統戰部領導共同揭幕。現將銅像照片寄給你們,以資留念。”黃崇武稱海平為“弟弟”,黃梅興戰死那一年,黃崇武剛滿12歲。 [19] 
黃崇武曾回平遠故鄉兩次。解放後,他在上海一所中學任教導主任,後出任虹口區政協副主席。1986年9月,廣東省人民政府為紀念抗日英烈黃梅興、姚子青,弘揚民族精神和愛國主義精神,將城鎮中學改名梅青中學,黃崇武受邀作名譽校長回家鄉剪綵。 [19] 
在媒體人周海濱所著的《我們的父親:國民黨將領後人在大陸》一書中,黃慧南曾講述與姨夫黃崇武一家的交集:黃梅興與黃維、杜聿明是黃埔一期的同窗,黃梅興戰死殉國後,黃崇武得到他們的照顧,後與黃維的妻妹相識相戀,黃維作為戰犯被“改造”的27年裏,黃慧南從姨夫黃崇武處得到了父愛。 [19] 

黃梅興人物紀念

黃梅興為國壯烈犧牲後,靈柩運回南京,安葬於雨花台附近。為表彰黃梅興為國家、為民族英勇獻身的精神,國民政府追授他陸軍中將銜。 [2] 
1938年3月12日,毛澤東在延安發表的《紀念孫總理逝世十三週年及追悼抗敵陣亡將士大會上的演説詞》中高度評價並讚揚黃梅興等抗日烈士“無不給了全中國人以崇高偉大的模範。” [2] 
1944年,為了紀念抗日英雄黃梅興,在他的家鄉(東石)辦起了“平遠縣立梅興初級農業學校”。 [13] 
1947年,梅興農校與子青學校合併為“廣東省立梅青學校”,校址也從東石遷到壩頭河陂水。 [2] 
1957年,廣東省平遠縣人民政府在平遠縣城新建烈士陵園,黃梅興將軍的名字勒刻在紀念碑上。民政部追認黃梅興為革命烈士。 [5] 
1985年5月,中共平遠縣委、平遠縣人民政府為紀念著名抗日將領黃梅興、姚子青烈士,決定將原城鎮中學改名為“梅青中學”。 [2] 
1985年6月15日,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黃埔軍校同學會會長徐向前元帥在《談發揚黃埔精神》的講話中,也高度評價了黃梅興等在指揮對日作戰中“為中華民族的解放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勳”。 [2] 
2004年8月12日,在上海隆重紀念“八·一三”淞滬抗戰67週年之際,黃梅興將軍的塑像被安放在上海奉賢海濱的“人文之林”海上名人紀念園,與他的戰友馮玉祥將軍、謝晉元將軍並肩站立在他們曾為之戰鬥的土地上。 [7]  [11] 
2014年9月1日,黃梅興被列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公佈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羣體名錄。 [7] 
2017年3月24日,黃梅興故居被梅州市人民政府公佈為梅州市文物保護單位 [8] 
2019年4月19日,黃梅興故居被廣東省人民政府公佈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9-1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