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有鳳

鎖定
黃有鳳(1914年-1989年7月8日),江西省興國縣人。1930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1932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在紅軍中,歷任紅軍學校團政治處幹事、西方野戰軍司令部機要科科長等職。參加了長征。後任八路軍總指揮部機要科長、中共中央機要科股長、中共中央東北局和東北民主聯軍司令部機要處處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東北軍區司令部機要處處長、中共中央辦公廳機要局副局長、總參謀部機要局局長、總參機要局顧問等職。系中共七大候補代表。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1988年7月榮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1989年7月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2] 
中文名
黃有鳳
國    籍
中國
籍    貫
江西省興國縣
出生日期
1914年
逝世日期
1989年7月8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性 別

黃有鳳人物生平

黃有鳳從興國來的小老表

1914年5月,黃有鳳誕生在江西興國縣澄江鄉鍋口堡一個貧農家裏。父兄除佃田耕種,也還學有一點手藝。父親農閒當木匠,哥哥學油漆,他倆還兼做看陰陽的差事,以維持家計。黃有風也自然過着“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的日子。從小在家放鴨,稍後也跟入學剔竹椅,學撐竹筏子,成了一名“小學徒”。按説家裏租點田種,加上又有大小三個“手藝人”幫襯,生活應對付得過去,但他自家的“陰陽”就看的不準,他家的“風水。並未好轉,過的依然是入不敷出的日子。由於時局不定,船路阻塞,他還時常失去“活路”,閒在家裏。好在父親算是“見多識廣。乘時叫他讀了三年私塾,打下了點文化基礎。
真正改變有鳳家命運的是,1930年2月在他家鄉開展的分田運動。老百姓過上了好日子,揚眉吐氣了,感謝毛委員給他們帶來了好福氣。他夢想着能見到毛委員。這時,他參加了童子團,扛着紅纓槍在村裏站崗、放哨、打菩薩、燒家譜,成天東奔西跑,他以為,這就是“為窮人幹好事”,就是“革命”。
1930年6月,他加入了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10月,便正式跨入了革命行列。他當過宣傳、組織幹事,又任過少先隊長、鄉少共特支書記、鄉蘇維埃主席等職務。
第二次國內戰爭時,興國縣由於各方面的工作做得出色,被譽為“模範縣”,農家子弟踴躍當兵。他們唱道:
“十七十八正年輕,當兵就要當紅軍,
膽壯心雄志願大,紅軍到處受歡迎。”
興國縣當紅軍的農民很多,於是又有了“興國師”的美稱。1932年秋,18歲的有鳳帶頭參加了紅軍,成了“興國師”的一名戰士,成為駐紮在瑞金的中國工農紅軍學校第4期的一名學員,校長為葉劍英。通過學習,他對蘇維埃政權與國民黨政權、紅軍和白軍性質的區別有了較清楚的瞭解,也學到軍事方面的一些基本知識。他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這時,這位從興國來的“小老表”,思想上有了巨大的昇華。

黃有鳳來到毛主席身邊

1933年春,是有鳳同志人生征途中的一個重要驛站。這天,他奉命從紅軍學校到了瑞金附近的葉坪——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臨時政府中央執委何叔衡通知他,調他到勞戰委員會機要室工作。
一天上午,一位老同志叫他把一份電報送給毛主席,他飛快地進了毛主席的辦公室,看見一位身材魁梧的首長和他打招呼,並示意他在椅子上坐下,他猜想這肯定是毛主席。不知為啥,這時他反倒緊張不安了。毛主席看完電報問他是否新來的,叫什麼名字,還問他在參軍前的簡單經歷。當聽了他的回答後,主席風趣地説:“你做過的事情不少嘛,當過篾匠,撐過筏子,還是個工人,是無產者嘍!”主席又問他願不願做機要工作,有風説他願意幹機要工作,就是文化低,怕做不好。主席説:“可以在幹中學嘛!我願當個先生,不收學費。。有風望着主席,激動地不知説什麼好。因為戰時流動性大,不久,機要室只剩下他一人,初學乍練,工作自然遇到不少困難。
有一次,他給毛主席送完電報正要往回走,主席突然叫住他説:“黃有鳳,你過來,這裏可能有一個字譯錯了吧?”他滿臉羞紅,心情格外緊張。回去一核對,那個字果然譯錯了。主席深情而嚴肅地説:“我們的工作關係到革命的成敗和千百萬人的生命,不能有半點馬虎,要慎之又慎才行啊!”這次的批評與教育使他銘刻心頭,終身難忘,成為他在機要戰線奮鬥50個年頭的座右銘,也成為幾代機要工作者奉行的準則。
為更有效的在“幹中學”,毛主席又送他一本同音字典,並親自教他如何查字典,還講解一些生詞的詞義。結合工作,主席又教他如何查校電報,如何使用標點符號。為適應戰時緊張情況,主席還教他如何分析電報內容。還有一個晚上,他在房間練字,主席走了進來,他連忙站起,主席笑着説:“我來看看你。護説着順手翻開了他的練字本,一頁一頁地翻着,隨口説:嚴唔,不錯,進步很大嘛1”接着,指着本上一個錯字説:“瞧,這個字好像錯了,多了一點。”主席接過筆,給他寫了一個樣子,又叫他照着寫,他一連寫了好幾遍,直到掌握了這個字的寫法,主席才笑眯眯地離開了。有鳳默想着,一定要加倍努力學習,永遠當一名毛主席的好學生。

黃有鳳坐上毛主席的擔架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了中國歷史上有劃時代意義的二萬五千里長徵。1935年2月,有鳳調任毛主席的機要參謀,實際上是個“全權參謀”。因這時除他和警衞員外,身邊再無別人。他與毛主席日夜相伴,風雨同處。行軍中,主席一有機會就給同志們講政治,講歷史,講革命道理,耐心地回答同志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主席對機要人員的安全分外關心,一到宿營地總要親自過問機要人員住地的安全,並指示機要人員不能離開首長的左右。主席還時常和大家一同挖野菜,幫助大家識別什麼是野菠菜,哪種是野韭菜。有多少夜晚他同主席同睡一鋪,合蓋一被。這些,都成為他長久記憶的美好畫面。平日,除機要參謀工作外,一切生活照料基本上都是他一人負責。每到宿營地,要查看主席住房,安排辦公桌椅,掛地圖,接着要打鋪,離開住地時,又要忙着歸還老鄉的東西,主席一般是白天睡覺,夜晚工作,有風白天要收文件、接電報、聽電話,入夜主席工作,他也沒替班的,一天幾乎沒有多少睡眠時間,連吃飯都稀里馬虎,很是辛勞。
1935年6月,部隊到了四川懋功。由於長途跋涉,有鳳身體消耗太大,染上瘧疾,身體軟的要散架,他咬牙挺着,怕主席知道。一天隊伍又出發了,他身上冒虛汗,步子不穩,兩腿發顫,稍停了一會兒想歇歇氣。主席發現了忙問:“黃參謀,你怎麼了?”他回答説:“沒什麼。”用盡力氣往前走了幾步,眼看着要栽倒。這時,一隻有力的大手將他扶住,他定神一看,是主席。主席輕輕地摸他的前額,便責備了起來:“看你,病成這樣,為什麼不早説?”説完便叫衞生員給他量體温,又叫衞生員拿出幾片奎寧叫他吃。奎寧在當時是十分貴重的,是給主席備用的,他堅決不吃。主席理解他的心情,從衞生員手中拿過水壺又塞到他手裏,一直看他把藥吃下去。這時,主席又吩咐擔架員把擔架抬過來,他一看這陣勢更驚慌了,他知道這擔架是為照顧主席而專派的,忙説:“主席,我好多了,可以自己走。”主席説:“你不要再逞強了,你發燒得燙手呢!”説畢,親自把他扶上擔架,又替他蓋上一條灰軍毯,叮嚀着:“好好養病,過幾天好參加一、四方面軍的大會師!”他流着眼淚,牢記着主席的叮囑,珍藏着主席的愛心,在擔架上想了許多許多……
1936年5月,紅一方面軍到達陝甘蘇區後,組織上決定有風參加西征戰役。這意味着要和主席暫時分別了,他的心像是五味瓶被打翻,説不清是啥滋味。一天下午,警衞員跑來説主席口叫他,他立馬到了那裏,主席問了他交代工作的情況後説:“我看你這幾天情緒有點不對頭,是不是對工作有想法?”有鳳回答説,;他堅決服從組織決定,只是擔心主席。主席親切地説:“我這兒的工作你放心。你到野戰軍司令部工作也很重要,要擴大新的根據地,要做的事很多。你從機要參謀升為機要科長,要領導‘一班人’了,一定要帶好‘一班人’,團結好‘一班人’,保證總部的指揮。”有風的心輕鬆了許多。“相別必有相逢時!”,他堅信總有一天能再回到毛主席身邊。

黃有鳳毛主席當他的主婚人

1940年4月,有鳳從晉東南隨朱老總回到延安,任朱老總的機要參謀。他作為十八集團軍總部直屬機關“七大”候補代表,準備出席“七大”。他的住處正好在主席的旁邊,他趕緊去看闊別近5年的主席。主席詢問了前方的情況,並留他吃晚飯,以示接風。之後,有風便留在中央秘書處工作,併兼任為中央領導同志服務的小作戰室的參謀。
這年6月裏的一天,有鳳給主席彙報完工作後,主席關心地問起了有風的婚事。原來,中央機要科科長老鍾為有鳳介紹了個對象叫趙雪明,她11歲當童工,15歲入黨,1938年到延安,1940年調做機要工作。用當今的話説,她是個“女強人”。他們雖確定了關係,但女方提出三年內不結婚,婚後不馬上生孩子,即使將來生了孩子,也不當家屬。有風答應了這些條件,因之,婚事一直未辦。有風靦腆地向主席敍述了他們的“約法三章”。主席聽後忙説:“你快30歲了,你倆都幹機要,這很不錯嘛!”主席並示意在旁的秘書葉子龍説:“成立個促進委員會,促進促進。”葉子龍就擔任了“促進委員會主任”,就這麼三促兩促,婚事便促成了。
1941年10月10日,有鳳的婚禮在延安新建成的中央辦公廳二樓舉行。主席用自己的稿酬讓食堂炒了幾個菜,並獻出自己釀的土葡萄酒招待嘉賓。機要室、機要科不能來參加婚禮的,主席也自己出錢叫食堂給他們加了兩個菜。應約來參加婚禮的上賓,都是由主席親自下請帖請來的,有朱總司令夫婦、王稼祥夫婦、張聞天夫婦、任弼時夫婦和胡喬木、王明等。席間,主席帶頭舉杯為這對新人祝賀,還幽默地即興賦詩道:“兩個機要,白頭到老,比翼雙飛,永不掉隊。”大家拍着手,哈哈大笑,熱鬧氣氛更加濃烈。婚宴後的又一“節目”,是參觀洞房。
洞房設在辦公廳二樓的一個單間內。陳設樸素、簡單,一張雙人牀,一張桌子和兩把椅子,便是全部家當。牀上鋪着白色牀單,枕頭和被子整齊地擺放着。最引人注目的是毛主席和朱總司令送給新人的二件禮品:主席送的是一牀紅底黃白花的洋布被面;朱老總送的是一條毛毯,是三五九旅自己生產的,用樹根染印成咖啡色的土產品,朱老總如今又轉送給這對新人。兩位領袖贈送的禮品,一洋一土,相得益彰,令人回味無窮。洞房牆上貼滿了來賓們書寫的賀詞,還有康克清和陳琮英(弼時夫人)合作用紅藍墨水噴制的一張彩色鴛鴦戲水圖,也引起來賓們的稱讚。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本是一樁尋常之事。然而,由中國革命的一代偉人為一對普通幹部主婚,並有諸多無產階級革命家參加婚禮,卻是極不平凡的。它像一首動人的詩,像一篇迷人的傳説,是那樣富有魅力。它對於新人來説,固然是終身難忘的喜事,而它包含的意義卻更加深遠。在這裏,我們體察到偉人對普通同志無微不至的關懷,品味到領袖與羣眾魚水相依,血肉相連的動人情景。

黃有鳳一份特殊的乳汁

1943年冬,有鳳的第一個女兒玲玲出生了。這孩子不足8個月,她媽媽連醫院都來不及去,便早產了,是由有鳳等三個“老爺們”幫助接生的。夫人體虛又沒啥營養,有風從窯洞上的鳥窩裏掏了4只麻雀燉成湯,算是對夫人的體恤與愛護。他逗着説:“快喝,麻雀雖小,可賽過人蔘!”他懷着“為人父”的喜悦,像“小媳婦”般的殷勤,在寒冬臘月冰冷的延河裏洗尿布,承擔了全部家務活,忠實地履行“約法三章”的諾言。
由於營養差,奶水少,小玲玲餓得啼哭不止,小臉又黃又瘦,只好用小米湯喂她。這事也讓主席知道了,有一天警衞員拿了一個黑瓦罐到他家,説這是主席給的。他打開一看,是一罐牛奶。警衞員説這是組織上配給主席的一份牛奶,以後就給玲玲享用了。有鳳當然不能接受,他跑到主席那兒,準備好的幹言萬語像被阻塞了,激動地幾乎要哭出來。主席笑着説:“看你,都當上爸爸了,還這樣孩子氣。”有鳳把奶罐放到桌子上,顯出一副堅決的表情。主席又説:“我們現在的條件好多了,陝北的飯菜也很不錯。娃娃們是未來的希望,把他們撫養好,是我們的責任。”説完又把奶罐塞給他。依有風對主席的熟知,他知道再推辭也沒用。小玲玲吃着這份“特殊”的奶逐漸胖起來,不滿週歲就咿呀學語,很逗人喜愛。再往後,玲玲能吃小米稀粥了。可是喂水時,孩子因水不甜不喝,主席又送來大米、白糖。他們為節省,給孩子喂水時,只沾一點糖水。主席送的白糖,一直吃到1945年秋日本投降。
召開“七大”前,有鳳夫婦身體不好,主席又讓他們一家搬到棗園作短期休養,與主席作近鄰。他們和主席的小女兒李訥及葉子龍的兩個女兒一起吃飯。這段日子充滿了温情和歡快,給他們留下了美好的記憶。

黃有鳳到中南海做客

1955年初夏,有鳳同志從東北調北京擔任機要部門的領導。因主席國事紛繁,他們和主席見面的機會不像在延安時那樣多,但彼此都不曾忘卻。
有鳳的二女兒莉莉是1953年出世的,這丫頭趕上了好時光,長的胖乎乎的,又很機靈,舉止頗像個“假小子”,嘴也乖巧,從不認生。1956年盛夏的一個星期六,主席叫葉子龍邀有鳳一家去做客。他全家高高興興,換上新衣來到中南海菊香書屋。這時主席不在屋,孩子們就在豐澤園院裏跑着玩。主席回來了,走到孩子們跟前和藹地問:“你們是誰家的娃?叫什麼名字呀?”孩子們只顧着玩,又跑到院子的養魚缸前。可能由於自家生活的天地太小,莉莉見小金魚在缸裏遊戲是那麼悠閒自在,好不羨慕,很想見識一下這些小精靈,伸手便從缸裏抓出一條小魚玩耍,待有風夫婦發現時,可憐的小金魚已奄奄一息了。他們嚴厲地訓斥孩子,“假小子”意識到這回是真闖大禍了,頓時老實了。主席馬上制止了對孩子的教訓,拍拍莉莉的頭,算是一種“寬恕”。
要吃午飯了,大家在豐澤園的涼棚下準備用餐,氣氛歡快。這時小莉莉又無拘無束了,她看看毛主席,覺得桌前的毛主席和她看到的天安門城樓上掛的毛主席像很像,只是,掛像上的毛主席更大一些。於是,她乖聲乖氣地問:“伯伯,你是大毛主席呀,還是小毛主席呀?”主席微笑着伏下身把莉莉摟在懷裏,學着孩子的聲調説:“你給我唱支歌,我就告訴你”。莉莉從容地站在地上,揹着小手,放開嗓子唱了起來:
小鳥飛,小鳥飛,
你要飛到哪裏去?
請你飛到我這裏。
有件事兒告訴你,
媽媽給個大蘋果,
我想送給毛主席。
小鳥,小鳥,謝謝你
請你帶給毛主席。
莉莉唱畢,主席一下子又把她抱起來,高興地説:“我是小毛主席呀!”引得在場的人哈哈大笑。自此,主席一見莉莉來玩,便有趣地説:“你又來看小毛主席啦!”
由於有鳳夫婦工作很緊張,大女兒已上學,全家到中南海做客的次數往後就比較少了。因住地相近,小莉莉倒還時常到主席那兒“做客”。毛主席有時就穿着睡衣跟莉莉玩,見到可愛的孩子,彷彿主席一天的疲勞就能馬上消除。主席有時問莉莉:“媽媽爸爸誰好?”莉莉就告狀説:“爸爸不好,爸爸關我‘禁閉’。”主席又問:“為啥子關‘禁閉’呀?”機靈的莉莉就不言語了。主席有時還教莉莉寫“大”“小”等字,還叫她寫10個阿拉伯數字給主席看,當看到她寫的“3”、“8”都是躺着的時,就手把手地教她寫。當年,主席教有鳳練字的情景,又在他的下一代身上重現了。這中間藴含着多少深深的情意啊!

黃有鳳桐油罐精神永存

有鳳同志參加革命60年,從事黨的機要工作近半個世紀。他是直接在黨和毛主席教育關懷下鍛鍊成長起來的一名共產主義戰士,是毛主席的好學生。在他身上,閃耀着一個共產黨員諸多優秀品格的光輝,無愧為機要人員學習的榜樣。
人們敬仰他對黨的事業無私奉獻,一生“埋頭苦幹”。因他姓黃,早在延安時,人們便送給他一個“老黃牛”的綽號。1944年,由於他在工作、學習和生產上有卓越的成就,被延安中直機關評為“甲等模範工作者”,獎狀上印有毛主席的簽名,同時還獎給他一枚刻有“埋頭苦幹”字樣的獎章。他長期擔任機要工作的重要領導職務,由於職業特性的陶冶,他老成持重,平日少言寡語,但他是以身先士卒來教育大家的。他具有戰略眼光,鑽研業務技術,並有所創見。注重機要人員的教育培訓,親自辦學,培養了幾代人,可謂“桃李滿天下”。
“文革”中,他遭受迫害。徹底平反後,組織徵求他對重新工作的意見,他用富有寓意的一句家鄉俗語表達他的心願:“我桐油罐還是裝桐油吧?”這就是他的敬業精神,獻身機要事業的精神,這就是可貴的“桐油罐”精神。
他始終保持了農家子弟勤勞的本色,以儉樸為榮。在延安,為支持趙雪明紡線,他利用廢木料製做了一輛很“時新”的紡車,時速大大加快,使雪明在紡線比賽中得了二等獎。他還用舊料給孩子做了一個小木籠子。即使他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後,也仍過着。布衣素食。的日子。家裏的沙發,椅子許多是經有風修理過的。什麼東西到他手裏都能變廢為寶。也許是他曾當過“小匠人”,才變得如此心靈手巧。
平日,他吃的是粗茶淡飯,穿的內衣、襪子都是補丁摞補丁,軍用布鞋和自制的布草鞋伴隨他度過了一生。就在他與世長辭,人們邁着沉重的步子從他靈前走過,向他作最後的告別時,看到安祥地躺在靈牀上的這位老紅軍,仍是穿着一雙棉線襪子和一雙布條草鞋。這就是他留給我們的最後形象。他決不吝惜自己的財物和愛。他曾將自己住的大房讓給部下居住,曾親自將患病的部下背上車送往醫院,他接濟有困難的同志的錢糧不計其數。在清理遺物時,發現在一個類似中藥房用的櫃櫥裏,上面別滿了卡片,寫有需接濟人的名字,有的還放有布袋,是用來裝糧食準備送人的。每當災區人民有難,他總是慷慨地捐錢捐物。當同志犯有錯誤時,他決不袒護而是嚴肅耐心地批評教育,直到他們改正錯誤。
嚴守紀律,淡泊名利,這又是大家稱頌的美德。他曾當過毛主席、朱老總的機要參謀,也在彭老總身邊工作過,但從不炫耀。這些光榮的經歷,許多人還是在他作古後才陸續聽到的。他在家從不向親屬子女談論工作,還立下“三不準”(不該問的事不問,不該看的不看,不該去的地方不去)的“家規”。他們夫妻都在機要部門工作,但“出門不問去向,歸期不知時日”是很平常的。他的組織紀律性很強,因之大夥又戲稱他為“保險櫃”。1952年,在東北工作時,組織上擬提升他為準軍級,他表示“保持正師級就知足了”。他曾多次讓職讓級,被頌為美談。1952年,東北軍區領導決定調一機要負責人到遼西省委工作,這意味着要脱軍裝,享受地方待遇,這又是對每個人的考驗。他毅然決定將自己的妻子調去,由他一人承擔侍老育幼的生活重擔。早在1950年,組織上決定趙雪明出席全國英模大會,他又以單位負責人的名義向上級報告,説其愛人新近沒有突出的事蹟,請組織重新考慮(最後組織仍決定趙出席全國英模會)。他是1955年我黨我軍機要部門唯一被授予少將軍銜的,之外,他還榮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級解放勳章,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等等。在榮譽面前,他是那樣平靜、沉默,彷彿一切都不曾發生,這就是他的名利觀。
有鳳同志還是一位自學而成的“秀才”,對詩詞更情有獨鍾。
1956年10月,他寫了一首《七律·憶長征》:
難忘萬里長征路,
號角旌旗擁鐵流。
赤水河邊聞擊楫,
金沙江裏起飛舟。
雲橫雪嶺添豪氣,
月落草灘照吳鈎。
往事悠悠成別夢,
眼前風物正清幽。這首詩被收進《將帥詩選》。在有風同志6週年祭日即將來臨之際,戰友們默默地背誦着這豪邁動人的詩章,深情地懷念着這位機要戰線的將軍。 [3] 
參考資料
  • 1.    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錄: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526
  • 2.    吳如蒿著.中華軍事人物大辭典:新華出版社,1989:302
  • 3.    楊復沛,李庚奇主編.光榮艱鉅的歷程 機要人員工作生活紀實:中央文獻出版社,1997: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