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書祥

(革命烈士)

鎖定
黃書祥(1901—1933),原名黃煥仁,又名黃明道。壯族。東蘭縣武篆人。1933年5月7日,由於叛徒黃金鏡告密,黃書祥在思林縣竹梅鄉那徐屯被思林縣警兵、團丁包圍,突圍時中彈犧牲。 [1] 
中文名
黃書祥
民    族
壯族
出生日期
1901年
逝世日期
1933年5月7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性    別

目錄

黃書祥人物生平

黃書祥(1901—1933),原名黃煥仁,又名黃明道。壯族。東蘭縣武篆人。因家境貧寒,小學未畢業就在家幫助父母兄長耕種。1923年參加韋拔羣領導的農民革命,參加農民武裝三打東蘭縣城戰鬥。1925年協助韋拔羣籌辦農民運動講習所,並任講習所教員,東蘭慘案發生後、1926年下半年,黃書祥參加廣西省第一屆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11月,受國民黨廣西省黨部農民部委任為農運特派員,到果德縣領導農民運動。
到果德後,黃書祥即在感圩、新圩一帶活動,進行社會調查,聯絡革命同志,組織成立區鄉農民協會。僅一兩個月時間,即有3個區11個鄉成立農民協會,會員1000多人。1927年2月,黃書祥到縣城馬頭街籌建縣農民協會,於2月19日成立果德縣農民協會辦事處。3月27日,果德縣農民協會成立,黃書祥任副主席。同年春,經餘少傑介紹,黃書祥加入中國共產黨。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廣西省當局也在右江地區清黨。黃書祥將縣農協會撤到感圩辦公,發動農民組織農民自衞軍,開展武裝鬥爭5月,果德縣農民自衞軍指揮部成立,黃書祥任總指揮。在他的領導下,果德縣農民武裝迅速發展,至7月有6個區和27個鄉農民自衞隊,2414人,1882支槍。7月中旬,廣西臨時軍政委員會把右江地區各縣農民自衞軍編為三路軍,黃書祥任第三路軍副總指揮。
1927年7月底8月初,他在感圩召開農會、農軍領導人會議,討論攻打果德縣城的作戰方案。會上,他做了周密的佈置;會後,他深入各地具體佈置、檢查暴動的準備工作。8月20日晚,他率農軍1000多人冒着傾盆大雨向縣城進發,21日強攻縣城,至下午攻佔城府,救出被關押的羣眾20多人,繳獲20多支槍。23日,桂軍一個營反攻縣城,黃書祥率農軍主動撤出縣城,回感圩、新圩一帶活動。隨後,他率農軍利用感圩、新圩一帶的有利地形,與桂軍和地主武裝開展游擊戰,多次擊退桂軍的進剿。9月5日,黃書祥與餘少傑令思林農軍總指揮黃永達率第三路農軍200餘人襲擊鎮結縣城,營救被捕的鎮結縣農民協會執委張太守,農軍攻城後獲悉張被押到思林縣城,7月,餘少傑、黃書祥率農軍300多人轉攻思林縣城,俘縣長黃懋森及縣黨部、團務總局的頭目,繳獲槍支30餘支,釋放被關押的羣眾30多人,但因張太守不在思林,營救未果。8日,農軍轉移到新圩,感圩一帶活動。
1928年2月,在敵強我弱情況下,他決定將農軍化整為零,分散隱蔽,保存了農民革命武裝。
同年秋,中共黨員嚴敏根據廣東省委、廣西特委的指示,加緊部署右江地區的建黨工作黃書祥積極開展建黨工作,成立中共果德縣支部,任支部書記,隨後,中共因南道臨時特委成立,他被選為特委委員。
1929年9月,廣西省主席俞作柏接受中共廣西地方組織的推薦任命一批中共黨員和進步人士任右江地區部分縣縣長,黃書祥受任為果德縣縣長,上任後,他恢復和發展農會、農軍,開辦農運講習班,培養農運骨幹,12月11日百色起義成功。15日,黃書祥主持成立果德縣臨時蘇維埃政府。同月,中共果德縣委員會成立,他任縣委書記,兼任果德縣農民赤衞軍總指揮。1930年2月上旬,他率赤衞軍1000多人配合紅七軍進行隆安戰鬥。2月中旬,桂軍攻佔右江沿岸各縣,果德縣舊政府復辟。2月22日,黃書祥率赤衞軍突襲縣城,活捉縣長黃玉燦等15人。當天在縣城處決。7月,他率果德赤衞軍600多人配合紅七軍襲擊過境的滇軍。
1930年11月,果德縣赤衞軍400多人由黃書祥帶領到河池編入紅七軍。12月,他與黃大權率100多人從東蘭回果德組建紅七軍二十一師獨立團,途中被衝散,他突出重圍來到果德、思林組建獨立團,他任團長,在果德、思林、向都、那馬等縣開展武裝鬥爭,1932年6月,中共右江下游臨時委員會成立,黃書祥任委員在險惡的環境下,他加強對黨員的氣節教育,激勵黨員堅定革命信心和保持革命英雄氣概。右江革命根據地喪失後,廣西當局懸賞1000塊銀元購緝黃書祥,黃書祥對此一笑置之,繼續堅持活動。1933年5月7日,由於叛徒黃金鏡告密,黃書祥在思林縣竹梅鄉那徐屯被思林縣警兵、團丁包圍,突圍時中彈犧牲。 [1] 
參考資料
  • 1.    黃永光;黃俊誠;方積凡;黃正軍.平果縣誌/第二十九篇人物.平果縣誌編纂委員會:廣西人民出版社,1996年01月:681-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