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時鑑

鎖定
黃時鑑(1935年9月5日—2013年4月8日),字苦竹,祖籍湖南,出生上海,官宦家庭,世代書香。著名歷史學家,中西關係史學家。1958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1958至1979年因歷史原因在內蒙古大學歷史系及蒙古史研究室從事教學及蒙古史研究工作,1979年調至杭州大學歷史系任教,1987年晉升為教授,1993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博士生導師。
曾兼任杭州大學圖書館長、杭州大學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任、韓國研究所副所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聘為特約研究員。 [1] 
中文名
黃時鑑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35年9月5日
逝世日期
2013年4月8日
畢業院校
北京大學
職    業
教師
出生地
上海
原    籍
湖南省長沙市

黃時鑑個人簡介

黃時鑑其父黃仲明,民國時期創辦大眾美術,印製進步報刊,1949年後捐歷代名家作品於故宮博物院等博物館,捐贈家藏字畫藏品,創辦“朵雲軒”,“朵雲軒”門匾三字為其所書。
黃時鑑其兄黃時樞,詩名方思,“方派”創始人,台灣著名現代派詩人,嫂洪籌,美籍著名學者,是中國現代話劇和電影的奠基人之一的洪深之女。
黃時鑑其外祖母許羣仙,清朝名臣許應騤之女,與魯迅之妻許廣平為表姐妹(許應騤道光30進士,清朝曾歷任禮部尚書,閔浙總督,官至一品)。
黃時鑑師從翦伯贊,張政烺、汪籛、鄧廣銘、許大齡、陳慶華,胡鍾達、齊思和、楊人鞭、張芝聯,商鴻逵,林耀華,夏鼐,邵循,季羨林,韓儒林等大儒。
黃時鑑的教學和研究工作除中國古代史基礎課外,集中在蒙元史和古代中外關係史兩個領域。為本科生和碩士生開設元史、中西文化交流史、元史研究導論、中國古代史專業英語等課程;為博士生開設中西(或中外)關係史研究導論、中西關係史名著研讀、中韓關係史研究等課程,主持定期的開放性的博士生研討會。 [2] 
從1963年起,黃時鑑發表有關蒙元史與中外關係史的論文近50篇,對中國十八世紀的圖像研究等,主要有:《元好問與蒙古國關係考辨》(《歷史研究》1981年第2期)、《The Persian language in China during theYuan Dynasty》,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34, Canberra, 1986.9、《(大元通制)考辨》(《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2期)、《阿刺吉與中國燒酒的起始》(《文史》第31輯,1988年)、《遼與“大食”》(台北《新史學》,第3卷第1期,1992年)、《關於茶在北亞和西域的早期傳播—兼説馬可波羅未有記茶》(《歷史研究》1993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94年第4期、《茶入歐洲及其歐文稱謂》(《學術集林》卷5,1995年)、《中國燒酒的起始與中國蒸飭器》(《文史》第41輯,1996年)、《慧超(往五天竺國傳)識讀餘論》(《佛教學報》,韓國,第33集,1996年)。出版著作6種(其中三種為文獻整理和研究)。1994年由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解釋插圖中西關係史年表》(主編與第一作者)獲第9屆華東地區優秀圖書二等獎(1995)。1996年由中華書局出版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整理並撰導言)完整地發掘了散失在海外的在中國境內創刊的最早的中文期刊。2006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九世紀中國市井風情——三百六十行》,開中國十九世紀圖像研究之先河。 [3] 
在蒙元史與中外關係史這兩個領域,黃時鑑教授的研究活動受到國內外相關學術界的重視。為中國蒙古史學會理事、中國元史研究會理事、中國中外關係史學會常務理事和中國18世紀研究會理事。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伊朗大百科全書》主編邀請撰定條目。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屬中國與海上絲綢之路研究中心聘為特約研究員。
1985年10月至1986年1月,應邀為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遠東歷史系客座研究員並發表學術講演。
1993年9月至1994年9月,作為高級訪問學者在美國衞斯理學院、哈佛大學、馬里蘭大學和庇博岱一伊賽克斯博物館從事研究工作,並在匹茲堡大學等校講學。
1996年4 、5月間赴韓國進行學術訪問,並在亞洲大學、東國大學、延世大學、高麗大學、梨花女子大學等校講學。 [4] 
1991年,黃時鑑為中國絲綢博物館廳繪製了一幅網絡式的絲綢之路全圖,成為真正完整描述三條絲綢之路的學者。
2002年由羅馬梵蒂岡教會邀請,出訪意大利參於中西關係交流會議。
2009年應邀赴台灣清華大學擔任客座一個學期。 [5] 
2010年“元代杭州論壇”,黃時鑑提出的“馬可波羅遊記與西方古地圖上的杭州”討論主題,用一幅1581-1585年間出版的“飛馬亞洲地圖”讓杭州人自豪地知曉:杭州曾經代表中國,西方世界曾通過觀察杭州來了解中國。而且,馬可波羅遊記對杭州的描寫篇幅甚至超過北京,佔全書的十五分之一。 [6] 

黃時鑑學術專長

元代社會文化史以及北方遊牧民族與東西文化交流史的研究。 [7] 

黃時鑑主要論著

《元好問與蒙古國考辨》,《歷史研究》1981年第1期
《The Persian language in China during theYuan Dynasty》,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34, Canberra, 1986年9月
《元朝史話》,北京出版社,1986年
《耶律楚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大元通制〉考辨》,《中國社會科學》1987年第2期
《阿剌吉與中國燒酒的起始》,《文史》第31輯,中華書局,1988年。
《遼與“大食”》台北《新史學》,第3卷第1期,1992年
《關於茶在北亞和西域的早期傳播—兼説馬可波羅未有記茶》,《歷史研究》1993年第1期,《中國社會科學》(英文版),1994年第4期
《解釋插圖中西關係史年表》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94年
《茶入歐洲及其歐文稱謂》,《學術集林》卷5,1995年
《中國燒酒的起始與中國蒸飭器》,《文史》第41輯,1996年
《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中華書局出版,1996年
《慧超(往五天竺國傳)識讀餘論》,《佛教學報》,韓國,第33集,1996年 [8] 
《利瑪竇世界地圖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9-10] 
《十九世紀中國市井風情——三百六十行》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7]  [11] 
《維多利亞時代的中國圖像》上海辭書出版社,2008年 [12] 
《黃時鑑文集》中西書局,2011年 [13] 
《人間詞話引句錄》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