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文田

鎖定
黃文田(1898-1968),一説1896年,又名喬森,字力耕,海陽古巷孚中孚梓寨人。民國3年(1914年),黃文田考上廣東海軍學校(又稱黃埔海軍學校)。畢業後就讀於吳淞、煙台的海軍學校及南京海軍槍炮魚雷學校。1921年冬回廣東,先後在肇和、海琛艦上當練習生。民國16年末,任威遠總枱台長;民國18年,在運輸艦海瑞號當航海員,此後任副艦長、艦長(中校);民國22年以後的4年間,在廣東航海學校當教員。抗日戰爭時期,黃文田任廣東省江防司令部少將司令、廣東航務處處長、桂林行營江防處副處長、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議、挺進第七縱隊副司令、韶關警備司令部副司令、粵桂江防司令等職。抗日戰爭勝利後,黃文田解職回汕頭港引水業務所當引水員,直至1968年逝世。 [2] 
中文名
黃文田
別    名
喬森 [1]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98年 [1] 
逝世日期
1968年10月 [1] 
職    業
海軍少將 [1] 
出生地
潮州市潮安區古巷鎮孚中村孚梓寨

黃文田人物生平

黃文田宦途坎坷 夙願難酬

黃文田出生於工商業地主家庭,少年時在孚中村小學和海陽(今潮州市)城南第一高等小學校讀書。1914年春,黃文田考上廣東海軍學校(因校址在黃埔,也稱黃埔海軍學校),1919年冬畢業,為該校第十六期畢業生。翌年春,他又再至吳淞、煙台的海軍學校就讀,並升入南京海軍槍炮水魚雷學校進一步深造。在校期間,他努力學習各門技術,想以此振興我國海軍,強盛中華。1921年冬,他從該校畢業。時南北分裂,北方軍閥怕南方籍學生傾向革命,將廣東籍學生全部遣返。黃文田回廣東後,先後在肇和、海琛艦上當練習生。 [3] 
1923年12月,粵海軍司令温樹德率海琛等艦北投吳佩孚。黃文田離開艦隊,進建國粵軍總部艦務處當中尉處員。1925年7月,國民政府在廣州成立,駐奧各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併成立海軍局,斯美諾夫(蘇聯人)任局長,黃文田被任命為光華艦艦長。其後,海軍局改編為軍事委員會海軍處,新任處長林振雄撤換原有全部艦長,以親信代之。黃文田因此回家,賦閒一年。到林振雄被撤職,黃文田才重回海軍處,先後任技術員、少校副官、少校隨從參謀等職。由於黃技術業務精通熟練,工作認真勤謹,深得海軍處長潘文治的器重。1927年11月,張發奎改組海軍處,潘文治被撤,黃文田也隨同離職。不久,張發奎失敗,李濟深主粵,潘文治任虎門要塞司令,委黃文田為威遠總枱台長。 [3] 
1929年春,政局再次更迭,李濟深被蔣介石扣於湯山,陳濟棠取而代之,黃文田隨潘文治再次被撤。6月,黃文田重進海軍。在運輸艦海瑞號上當航海正。此後逐步升為副艦長、艦長(中校)。1932年,陳濟棠與海軍第一艦隊總司令陳策發生衝突,陳策調動海瑞、飛鷹等艦駛赴海南據守對抗。陳濟棠派飛機將飛鷹艦炸沉。陳策兵敗,各艦為陳濟棠所收編,黃文田又被解職。 [3] 
其後四年時間,黃文田在廣東航海學校教書,當駕駛科主任。也曾當過短期的温州船舶登記所主任和廣東緝私處督察員。陳濟棠下台後,餘漢謀任廣東綏靖主任、第四路軍總司令。黃文田在第四路軍總司令部參謀處處長陳勉吾的推薦下重返軍界,任參謀處上校參謀。 [3]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八·一三”日軍進攻上海,華南沿海形勢也日趨緊張,李漢魂電邀黃文田來汕頭港主持佈雷封鎖工作。黃帶水雷隊在汕頭港媽嶼口布好水雷,正準備接受李漢魂主辦的潮汕抗日民眾訓練班兼任教官的邀請時,卻突然接到餘漢謀任他為廣東省江防司令部代將司令的命令。原來是日軍南侵,廣東海軍的擔子加重。餘漢謀認為原廣東江防司令馮卓黝非海軍人才,不堪重任,決意更換,初請潘文治出任,潘以年老力辭並轉薦黃文田,陳勉吾也力主由黃文田擔任。於是,黃便擔任起廣東江防的領導職務。 [3] 
抗戰八年中,隨着時局和軍政機構的變更,黃文田又歷任廣東艦務處處長、桂林行營江防處副處長、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部參議、挺進第七縱隊副司令、韶關警備司令部副司令、粵桂江防司令部司令等職。始終堅持抗日,轉戰於粵桂之間,沉重地打擊了入侵日寇。抗戰勝利後解職回汕頭當引水員,直至1968年逝世。 [3] 

黃文田抗日守土 厥盡職責

1937年11月,黃文田受命於危難之際。大敵當前,國土淪喪,形勢是十分嚴峻的。日艦經常開進珠江口開炮轟擊,日機轟炸更為頻繁,敵人掌握着制空、制海權,隨時都有登陸的可能。而廣東海軍兵員不足,裝備極差,只有千噸以下的大小艦艇二十餘艘,江防部隊千名左右,彈藥器材庫存極少。以這樣的兵力裝備,不要説沿海作戰,就連守衞各江口也無法勝任。黃文田面對這樣的局勢,不是畏葸退縮,而是奮發而起,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他感到過去多年一直未能擺脱作為軍閥內爭工具身不由己的處境,而今國難當頭,正是好男兒為國效忠的時機,決意竭盡心力,為保衞家國,挽救民族的危亡和敵人一決雌雄,周旋到底。 [3] 
黃接任江防司令之後,即全力佈雷封鎖江河要道,命令所屬艦艇協助各炮台嚴密防守。他把廢舊的艦艇如肇和、福安、海瑞等艦和折價徵用的大量民船沉放堵塞虎門至黃埔的航道,又通過香港向國外購買T.N.T炸藥,先後自制水雷約二千個,募集離職海軍士兵組成十一個水雷組,與原有的三個水雷中隊一道在各江口布雷,把各水道嚴密封鎖,抑止敵人的進攻。佈雷的重點是珠江三角洲一帶。黃文田還多次親至西江前線指揮籌劃並督促各水雷隊主動出擊,以漂雷襲擊在沿海遊弋活動的日寇艦艇。為了便於指揮,他曾在鶴山縣沙坪墟設立指揮所,把司令部遷至靠近前線的肇慶,一面積極防禦守衞國土,一面主動出擊敵人,取得了顯赫戰果。比較主要的有: [3] 
1938年10月,廣州淪陷,黃文田率部退守西江。是月底,日軍沿廣三鐵路前進,佔領了三水河口。黃文田決定乘敵立足未穩進行反擊,命令集中於西江一帶的執信、堅如、仲元、仲凱、飛鵬、湖山等六艦迅速開往河口,集中火力阻擊入侵之敵。但日寇已先在思賢滘、馬口山上搶築炮兵陣地,雙方展開了劇烈的炮戰,激戰約三個多小時,敵機趕來助戰,領隊的執信艦中彈沉沒,艦長李錫熙、副艦長林春炘等二十三人犧牲。其餘各艦也各有損傷,不得已撤回。這次戰鬥,雖未能到達預定的目的,只擊毀了敵人炮壘數座,但自廣州戰役以來,象這樣主動出擊並頑強戰鬥的戰例尚屬少見。它打擊了日寇的兇焰,使其不敢貿然前進,西江防線也得以保持至1944年9月。 [3] 
1943年,黃文田派出的水雷隊在順德縣馬寧河面佈雷伏擊,把敵艦協力號和炮艇1609號炸沉。乘坐協力艦出巡的日偽高級軍官多名棄船登陸,被水雷隊所圍捕,偽廣州基地司令陳皓企圖脱逃,被水雷隊當場擊斃。偽廣東海軍司令薩福疇、軍需處長何典燧等七名被捕獲。黃文田把這批俘虜押解重慶,漢奸賣國賊終受嚴懲,一律正法。此事大長我威風,滅敵志氣,大快人心,給予敵偽政權一次嚴重打擊。同是1943年,黃部戴偉水雷隊潛入中山縣橫河設伏,炸沉了日寇運輸船榮安丸。水雷爆炸時,附近大隊日軍聞聲前來,戴偉等被圍,以短槍奮勇反擊,彈盡全隊壯烈犧牲。 [3] 
1944年春,經常行駛在珠江河面的日寇武裝商船南海丸,不時開槍打死岸上行人,水雷隊決定殲敵除害,在順德縣李家河河面佈下遊擊水雷五個,把押運偽儲幣往江門的南海丸炸沉,船上七十多名日寇全被炸死。同年秋,日寇向湘桂進兵,肇梧地區駐防各部隊向西後撤,黃文田親率所部邊撤邊佈雷封鎖河道,擔負起阻擊敵軍的任務。黃部一個機槍中隊在肇慶對面水口的阻擊戰中,在眾寡懸殊的情況下英勇作戰,全體為國捐軀。 [3] 
在這幾年裏,黃文田的水霞隊在新會、天河、三娘廟等河道炸沉炸燬的敵艦艇還有運輸輪若恭丸、海剛丸等。日寇因屢遭襲擊,損失慘重,自南海丸被炸沉後,即調集大批兵力,在淪陷區大舉掃蕩,搜掘去黃部在中山縣內地下埋藏的水雷二十多個。水雷隊活動比前更困難了。為繼續加強對敵人的打擊,黃文田在中山、順德等縣淪陷區內聯絡愛國人士,組織了八個別動大隊。當時活躍在中山縣的共產黨游擊隊也主動派人與水雷隊長李北洲聯繫,表示要協助運藏水雷並在黃埔虎門佈雷截斷敵人的交通線,共同對敵作戰。黃文田接受合作,並擬運載水雷一百個前往游擊隊根據地。後因日寇進犯湘桂線,黃部後撤而未果。 [3] 
黃文田還以江防司令的身份兼任粵桂戰時引水人員管理委員會主席,把兩廣失業的引水人員加以組織訓練,前後受訓的有三百多人。這些人員以後陸續分赴各江幫運軍糧,支持了前線的對日戰爭。 [3] 

黃文田解甲引水 拒不合污

1945年9月,八年抗日戰爭甫告結束,蔣介石迫不及待地排斥異己,非嫡系部隊多被撤銷,粵桂江防司令部也在其列。抗戰功勳卓著的黃文田也被撤職了。從無情的現實和切身遭遇中,黃覺得蔣介石政府貪污腐化,正氣消沉,決意從此不再當蔣介石政府的臭官,憑自己的技術謀生。1946年冬,他從南京途經上海回家時,得知老上司李濟深住在上海,即往晉謁,敍説今後的打算,李先生對他説:“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隱,你不做偽官,我為你賀喜。”這一席話,使黃文田的決心更堅定了。回鄉之後,不少深知黃的學識為人的身居要津的權貴,或出自袍澤故舊之誼,或由於希冀網絡英俊以豐羽翼之心,多次邀黃東山復出。如1947年夏,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就叫在司令部工作的黃的同學楊元忠等寫信邀黃往南京任職;1948年春,潮汕土皇帝、專員兼清剿司令部總指揮喻英奇委黃為清剿委員會設計委員和顧問,不久又拉黃出任潮安縣長;1948年秋,汕頭市長李國俊委黃為汕頭市建設委員;1949年夏,餘漢謀寫信邀黃至廣州代他管理輪船。這些,黃文田都一一回絕了,並把喻英奇、李國俊送來的委任狀退回。黃有一段自述,談及他當時的思想狀況:“抗戰時期,見蔣匪反動統治下,有千千萬萬個機關,無一個可説是稍為國家人民及不貪污橫行者,他們的措施有千千萬萬件事,無一件可説是稍對得住國家人民的。凡是稍有正氣的人,就一定站不住。那種貪污黑暗,正氣消沉,禍國殃民的罪行,令人髮指眥裂。故自抗戰結束後,我解甲回鄉,決不干他們的事,而以技術謀生活。”黃終於在1947年經原來的學生推薦,進汕頭港引水業務所當了一名普通的引水員,決意自食其力,了此餘生。 [3] 

黃文田奮勇掃雷 另立新功

解放後,作為汕頭港引水員的黃文田,親身感受到在共產黨領導下新中國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深為折服。他自述道:“餘對當前革命及共產黨,認為系解除人類痛苦之救星,對解放軍之紀律良好及和藹尤為無限之欽佩。”又説:“解放以來,我經過許多學習和運動,並觀抗美援朝、土地改革、三反運動、根治淮河荊江分洪以及其他鐵路廠礦種種建設,種種措施,實為數千年來所未有。我於是知共產黨之偉大無邊,實為人類之福星。誰無心肝,見此情形,能不全心全意為國家人民服務乎!”出於對共產黨、新中國的熱愛擁護,他工作認真負責,引水絕對守時,決無誤期之事,並一再積極提出建設汕頭港的意見和建議。 [3] 
1950年夏,國民黨反動派在汕頭港航道上佈下水雷,英籍商船新亞輪、安徽輪、我海巡隊長平輪和一艘漁船相繼觸雷沉沒,三十多人傷亡,損失了大批貨物,汕頭港不得不因此停航,給正在迅速恢復的汕頭經濟建設造成嚴重的影響。為粉碎敵人陰謀,我市成立了“汕頭港掃雷指揮部”,黃文田也參加了。作為一名對日作戰時的水雷戰專家,他把自己的經驗和知識都毫無保留地獻給了掃雷工作。他幫助鑑別水雷型號,判斷敷雷軌跡,確定掃雷區域。在既無掃雷艇,又無掃雷專用工具的情況下,他幫助有關人員設計了掃雷方案,土法制作掃雷工具,還親自指導掃雷行動。經過十天的清掃,撈獲水雷八個,終於把國民黨反動派布在汕頭港的水雷全部掃清,恢復了海上交通,受到了黨和人民的嘉獎。 [3] 
參考資料
  • 1.    名人與汕頭  .政協汕頭市委員會.2014-09-12[引用日期2023-04-10]
  • 2.    潮州市地方誌辦公室編. 潮州人物[M]. 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2.06,P131-132.
  • 3.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汕頭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 汕頭文史 第3輯[M]. 1986.03.p68-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