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揚略

鎖定
黃揚略,廣東徐聞縣人,暨南大學經濟學院、管理學院兼職教授。1982年於中山大學畢業後,進入新華通訊社廣東分社工作,歷任記者、採編副主任,深圳支社社長、廣東分社副社長;1999年12月任深圳商報社社長,2002年9月任深圳報業集團黨組副書記、集團副社長、集團總編輯兼《深圳特區報》總編輯。
中文名
黃揚略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52 年 12 月
畢業院校
中山大學
職    業
記者
出生地
廣東徐聞縣
代表作品
《第三條路》
《新時期黨報定位與功能拓展》等

黃揚略個人簡介

黃揚略,男,1952 年 12 月生,廣東省徐聞縣人。 [1] 
大學本科畢業,中共黨員,高級記者。
現任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 ( 正局級 ),兼任《香港商報》社長。 [2] 
1982 年畢業於中山大學中文系,進入新華社廣東分社工作,歷任記者、採編室副主任、深圳支社社長、分社副社長。
1999 年 12 月起任深圳商報社社長,
2002 年 12 月起兼任中國新聞攝影學會常務理事。
2002 年 9 月至今任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兼《深圳特區報》總編輯。
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主持集團編委會和《深圳特區報》工作期間,對黨報和黨報集團的功能與定位進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參謀助手論”(黨報應成為黨委和政府的參謀助手)和“交響樂團論”(黨報集團應建成高奏主旋律的交響樂團)。
2003 年兼任深圳新聞攝影學會會長。新聞作品多次獲得全國和廣東、深圳新聞獎。
黃揚略 黃揚略
2005年1月起任集團黨組書記兼社長、香港商報總裁兼香港商報社長。
1992 年被破格評聘為主任記者,
1994 年再次被破格評聘為高級記者,成為當時廣東省新聞界最年輕的高級記者,同年8 月以高票數獲得獲廣東省首屆記者最高獎--"金槍獎"。
1988 年至 1990 年連續三年被廣東省農、林、水、牧部門聯合授予“廣東省發展牧草先進工作者”稱號,
2001年被授予全國和廣東省先進報業管理者稱號,同年起享受深圳市專家津貼。
黃揚略 黃揚略 [3]
2002 年榮獲“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稱號。擔任深圳商報、深圳特區報領導職務以來,一向重視新聞圖片在版面中的運用,多次組織深圳市新聞攝影大賽評選活動,本人曾獲得廣東省總編輯攝影大賽特別獎。在擔任深圳商報社社長期間,《深圳商報》獲得全國報紙頭版運用照片版面評選一等獎。
2003 年 11 月 16 日當選中國新聞攝影第五屆理事會常務理事、副會長。
2006年被評為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2007年起受聘擔任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博士生導師。
2013年任全國政協委員。

黃揚略求索黨報

黃揚略同志 黃揚略同志
黃揚略同志1982年中山大學畢業後筆耕南粵26年,其中17年效力新華社,1999年至今耕耘於深圳這片熱土的黨報事業。歷任新華社深圳支社社長、分社副社長、深圳商報社長、深圳報業集團總編輯兼《深圳特區報》總編輯,現任深圳報業集團黨組書記、社長,兼任《香港商報》社長。

黃揚略業務探索

黃揚略 黃揚略
黃揚略同志是一位有思想的記者。他先後在《求是》、《新聞戰線》、《中國記者》、《嶺南新聞探索》等專業期刊發表論文多篇,獲得數項全國和廣東新聞獎。近幾年出版理論專著《黨報新論》和《新時期黨報探索》,主編《第三條路》、《新時期黨報定位與功能拓展》等書共800多萬字。1987年任職新華社廣東分社時,他採寫的兩篇內參《解決廣東缺糧問題的"希望之草"》和《黑水牛與白色革命》,提出我國南方應大力發展豆科牧草,解決廣東結構性缺糧問題;以及改良我國南方水牛,改革城鄉奶業結構,提高我國牛奶消費水平的建議,得到廣東省委主要領導的採納並被列入廣東"七五發展規劃"。兩篇內參對廣東省兩大產業的蓬勃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本人也連續三年被廣東省農、林、水三部門聯合授予"發展牧草先進個人"稱號。 2004年2月,他出版專著《新時期黨報探索》。《中華新聞報》、《嶺南新聞探索》等報刊紛紛發表書評,中宣部也充分肯定書中的論點。針對"主報管導向,子報找市場"的不良傾向,他提出黨報集團的各個媒體都有責任以正確的輿論佔領市場和陣地。黨報集團應是主報奏主調,子報子刊奏和聲,圍繞主旋律合奏多彩樂章的"交響樂團"。以此觀點為核心,2004年12月他在《求是》發表《黨報集團應成為高奏主旋律的"交響樂團"》一文,獲得中國新聞三等獎。 2006年1月他在《求是》內參發表長篇論文《論媒體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時任廣東省委書記張德江同志將此文批轉時任廣東省委副書記蔡東士和省委常委、時任宣傳部長朱小丹同志。朱小丹同志批示認為該文政治觀點鮮明,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媒體改革作了有針對性的深入思考,也是對深圳報業集團成功經驗的有益總結和提煉,並指示省委宣傳部將此文以簡報形式發到全省各市宣傳部和媒體學習。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同志閲後批示:"文中所提觀點應引起高度重視。" 2007年2月,他的理論專著《黨報新論》由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付梓,同年6月再次印刷,中國新聞界泰斗方漢奇先生和時任中共中央黨校副校長王偉光教授為該書作序。該書被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武漢大學等高校的新聞學院作為必讀或選讀書目。 黃揚略同志在《深圳特區報》和《深圳商報》組織《權謀文化批判》、《暴力文化批判》和《大片主義批判》,並於2008年初組織出版系列叢書。批判不良文化現象,以實際行動擔起文化工作者的社會責任,受到中宣部的肯定。 黃揚略同志提倡調查研究。針對報紙評論官腔重、套話多的問題,每遇大事,他必定自己動筆寫評論,用羣眾的語言闡釋重大決策,引導輿論。黃揚略同志署名"田各"的評論員文章經常出現在《深圳特區報》頭版。這些口語化的文章在讀者中留下深刻印象,多次受到省市領導的表揚。"田各"評論成為報業集團一大言論品牌,推動報紙評論文風的轉變。

黃揚略報業管理

黃揚略同志對黨報和黨報集團的功能定位深入思考,提出"參謀助手論"和"交響樂團論"。致力調整報刊結構,推行新媒體建設,佔領網上輿論陣地。支持《深圳特區報》、《深圳商報》、《深圳晚報》和《晶報》創辦特色網站,開展報網聯動,加快報業集團向現代傳媒集團邁進。作為《香港商報》社長,他主持該報改版,提出"為商界代言,為商家服務"的宗旨,積極進行股權改造,將《香港商報》帶上嶄新發展平台。 在他倡導下,集團各報圍繞中心服務大局,既牢牢佔領輿論陣地,又廣泛覆蓋文化市場。從社會效益看,集團一貫堅持"政治家辦報"的理念,2007年獲中宣部《新聞閲評》20多次表揚;從經濟效益看,深圳報業現有10報、5刊、7網、1出版社,是全國規模最大的媒體集團之一,資產超過50億元。2007年收入30億元,利税逾4億元。

黃揚略社會活動

黨報集團要當好黨委的參謀和助手,一個重要途徑在於參與到黨委的工作中去,參與到社會活動中去。黃揚略帶領深圳報業在"關愛行動"、"文博會"、"百萬市民講外語"等大型活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關愛行動"由深圳市委書記掛帥,黃揚略同志擔任組委會辦公室主任。關愛行動發掘的典型人物郭春園和叢飛都當選"感動中國十大愛心人物"。關愛行動特設銀行帳户2007年接收捐款一億多元。這些款項為大批地中海貧血兒童解決了定期換血費用,使他們的生命得以延續;為眾多兔唇患者免費手術,使他們過上正常生活…把深圳的關愛傳播到祖國大江南北,為深圳打造"關愛之城"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黃揚略同志率領報業集團參與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簡稱"文博會")的工作。與國內其他會展不同,文博會由深圳國際文化博覽有限公司(文博公司)完全通過市場運作來承辦招商招展。作為公司董事長,他為貫徹深圳市委"文化立市"的發展戰略和推動深圳文化產業發展作出了努力。

黃揚略人才培養

以黃揚略同志為班長的集團黨組重視採編人才培養。作為集團主要領導,他以德才用人,在集團內部營造一個人盡其才、寬鬆民主的氛圍。他認為,黨報新聞工作者的修為,除了作為一名公民,一名中共黨員的修養要求外,還需三方面的特殊素質:政治素質方面,要有大局意識,即把新聞報道放在大背景中去考察,服從並服務大局的能力;思想素質方面,要有辯證思維,即以聯繫的觀點、發展的眼光、辯證的角度來分析並解決問題;個人學識方面,要求做到博學多思,即眼裏有羣眾、腹內有詩書、落筆有觀點、身邊有朋友。 他提出"陽光報業、和諧報業、效益報業"的奮鬥目標,以此作為報業文化的重要價值觀,注重改善內部考核機制和人才競爭機制,一大批德才兼備的年輕採編人員已成長為各報的業務骨幹。為進一步提高學術研究能力,他整合了所屬各報新聞研究力量,積極向國家人事部申報博士後流動站。2007年他率集團和深圳大學傳媒學院聯合團隊,取得一項廣東重大新聞課題,項目正在順利推進中。

黃揚略兩會言論

黃揚略 黃揚略 [4]
今年全國兩會上,改革話題備受關注。正在北京參加兩會的全國政協委員、深圳報業集團兼香港商報社社長黃揚略昨日表示,目前我國社會建設和社會管理的改革任務繁重,亟待探索可行方法和路徑,新醫改是我國社會改革的一個成功範例,可以此新經驗為藍本,設定我國社會改革基本套路。
黃揚略委員認為,始於2009年的中國新醫改,目前成就顯著,其初步成效主要表現在:一是基本醫療保障面大幅擴大,全民基本醫保惠及全國95%左右的人口;二是基層醫療衞生服務能力明顯增強;三是基本公共衞生服務均等化取得新進展。
“新醫改的成功實踐,探索出一套基本的套路和方法,為我國社會領域的改革建設提供了難能可貴的藍本,其經驗和思路應成為社會改革的共同財富。”黃揚略委員説,“新醫改的運行機制實際上是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改革操作路徑,充分證明了‘中國模式’的可行性,這種模式不僅適用於醫改,也將為今後其他社會領域的改革帶來有益啓示。新醫改的成功經驗應好好總結,成為指導社會改革和建設的共同財富,在推動其他社會民生經濟領域的改革建設中,結合實際,加以推廣,舉一反三,造福國民福祉。”
為此,黃揚略委員建議,應組織專門班子,由相關機構牽頭,全面深入研究、總結、歸納和提煉我國新醫改的成功經驗,並將其上升為規律性的認識。“在全面深入研究我國社會建設、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研究在推進下一步社會建設和改革的進程中,如何總結和推廣新醫改的成功經驗,以新醫改的成功經驗為藍本,以從新醫改中摸索出來的規律作指導,設定我國社會改革與建設的基本套路,推動下一步的社會建設與改革。”

黃揚略新醫改

  • 改革原則:區分基本和非基本,進而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新醫改決策者從國家實際出發,把握大局、分清主次,運用先進的管理理念使滿足社會最基本需求的服務制度化、常規化,對未來中國社會改革事業具有重要的啓示價值。
  • 改革節奏:中國新醫改,一直採取“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漸進”的基本路徑,與暴風驟雨般的激進改革相比,這種漸進式改革更具深度、廣度,影響更為深刻持久。
  • 改革支點:從基層開始,以下促上。重視地方首創精神,鼓勵地方大膽探索,並總結經驗,加以推廣,充分體現了“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的羣眾路線,契合中國國情。
  • 改革關鍵:用新理念建章立制,運用政府主導和市場機制作用相結合的模式解決民生關切,顯示出中國改革更加註重運用經濟、法律等現代管理理念、機制和手段。
  • 改革共識:調整增量,予其利益,精巧平衡各方利益,凝聚共識,使得改革的動力最大化,阻力最小化,實現“民眾得實惠、醫務人員受鼓舞、衞生事業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多贏局面。  “這五點啓示綜合起來,可以給未來的社會管理改革道路提供思路。” [5]  黃揚略説,新醫改在實踐中探索出一套基本方法,為我國社會領域的改革建設提供了可貴藍本,其經驗和思路應成為未來社會管理改革的一大借鑑。為此,他建議組織專門班子,全面深入地研究、總結、歸納和提煉新醫改的成功經驗,並將其上升為規律性認識。在操作上,新醫改研究、社會建設改革與發展研究,以及如何借鑑新醫改成功經驗推進社會建設的研究,都可列入國家重大社會科學和發展科研課題,使新醫改的經驗早日注入到其他領域的社會建設與改革中去。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