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彥平

(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鎖定
1968年12月1日生 ,小教高級,祖籍山東膠南。
現為中國書協會員,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吉林省書法家協會創作評審委員,柳河縣書法家協會主席中國國家畫院胡抗美、曾翔工作室成員,中國書協翰墨薪傳工程專家團成員,中國人文大學特聘教授,吉林省十大青年書法家。 [1] 
中文名
黃彥平
國    籍
中國
出生日期
1968年
職    業
書法家
主要成就
中國書協會員
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

黃彥平藝術榮譽

書法作品參加六、七、九、十屆全國展,七、八屆中青展,一、二屆正書展,三、四屆楹聯展,一、二、三、四屆扇面書法展,三屆新人展,98年世界華人展,2000年全國書畫家新作展,首屆書法蘭亭獎,首屆冊頁展,二屆冊頁展,二屆草書展、鄧展、羲之展、公務員書法展,新世紀全球華人展,2008年千人千作展,第八屆國際書法交流展,千名書家進奧運場館,當代名家工程500家精品展,二屆青年展,全國首屆楷書創新論壇暨書法名家邀請展,首屆、二屆手卷展,第二屆蘭亭書法雙年展暨蘭亭雅集42人展,鄧石如展,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百人精品展,全國職工書法展入展,紀念中國書協成立30週年中國書協會員優秀作品展,中國瘞鶴銘獎書法藝術大展,烏海杯全國書法大展,孔子藝術獎”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一、二屆“趙孟頫獎”全國書法作品展,中華龍文化全國書法展入展,第二屆“平復帖杯”全國書法篆刻大展,首屆“鍾繇獎”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首屆“西狹頌”全國書法大展,首屆“三蘇獎”全國書法展,全國首屆書法小品展,“鐵人杯”書法作品展入展,紀念毛澤東誕辰120週年書法展,乾元杯全國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首屆“陶淵明獎”書法作品展,金山嶺長城杯全國展,“朝聖敦煌”全國書法大展,首屆“劉禹錫杯”全國書法作品展等。
書法作品曾獲龍崗杯全國書法大賽銅獎,高恆杯全國書法大賽三等獎,2006年西泠印社扇面獲獎,2007年正氣歌全國書法名家邀請展二等獎,2008年全國職工書法大展二等獎,95書法導報國際書法大賽專業組二等獎,屈原杯國際書法大賽二等獎,首屆平復帖杯國際書法大賽三等獎,新安杯全國書法大賽一等獎,烏海杯國際書法大賽銅獎,第二屆東北亞國際書畫攝影展銅獎,第三屆廉江地税杯全國書法大展一等獎,文化部亞洲藝術節最高獎,吉林省黨政幹部書法展金獎,吉林省改革開放三十年書法大展一等獎,“信德杯”全國個體私營(民營)企業書法展全國獎 , 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作品展獲獎提名,文化部2012羣星璀璨·全國羣眾美術書法攝影優秀作品展一等獎,2013年全國首屆“沈延毅獎”書法篆刻作品展全國獎,2013農行杯”首屆中國電視書法大賽三等獎,
法作品、書法散論先後發表於《吉林日報》《中國書法》、《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書畫報》《青少年書法報》。有作品被中國國家畫院、中國文字博物館、蘭亭博物館、吉林省博物院、吉林省美術館、吉林省檔案館、吉林省政協等地收藏。 [2] 

黃彥平藝術評論

漫説彥平
王寶林
初識彥平,源於他學生小丁的婚禮。
那是八 年前,我剛到中國書法家超市開網店,認識了超市管理層小丁。這年夏天,小丁結婚,我有生以來第一次大老遠參加“網友”的婚禮。婚禮前一天,我驅車兩百公里趕赴柳河。晚飯後,去小丁的單位喝茶,他老師拿出一疊書法,小行草,有書譜的影子,更多是“二王”手札一路風格。用筆從容精雅,飄逸婀娜亦剛健,很耐看。臨行時,他塞給我一本冊頁,我很意外。我努力記住了他的名字——黃彥平。
初見彥平,總覺得他與書法不搭邊。黝黑的外貌,可親的笑容,慢條斯理的語速,給人以踏實的安全感和信任感,這種淳樸親切的感覺,更像發小的朋友。而接觸多了,覺得他像書法家,嚴謹,紮實,一步一個腳印,在書法藝術的路上,砥礪前行。
我們都是從鄉下走到縣城工作的,一次他和我談起學書的經歷,我覺得我懂他。彥平的爺爺曾經作過教師,懂針灸,善繪畫,拉得一手頗具水準的京胡,而他的書法更是遠近聞名。每逢春節時,家中會聚集來很多街坊鄰居,他們手裏拿着自備的紅紙求爺爺寫春聯。大家吸着自卷的旱煙,在煙霧繚繞中,爺爺一會兒便也把客人需要的春聯寫完了。而那時,十來歲的小彥平自然成了爺爺的小書童,抻紙遞筆間,也便學會如何裁剪紙張,大小、長短、寬窄,有時也拿起毛筆象模象樣地寫幾筆,有些書寫的內容,至今他還在沿用着。
1985年,他以全縣第一的的成績考入梅河口海龍師範學校,可以説,從師範開始,彥平真正開始了他的書法人生。那時候學校要求學生統一練習結構嚴謹、筆畫瘦硬的柳字,人手一本柳公權的《玄秘塔碑》。而彥平選擇的卻是有着不同面貌的顏真卿《勤禮碑》,後來還刻了一枚閒章“與人同否”,時刻提醒自己是否隨波逐流是否人云亦云。在海龍師範學校的四年裏,他擔任了學生團支部書記、學校書畫協會會長,頻繁發起學校書畫交流活動,頻繁的參加梅河口市的書畫展。畢業後,憑藉自己紮實的基本功,被分配到縣城的一所小學擔任了全校的書法課教學。彥平喜歡自己的這份職業,放學後也和喜歡書法的孩子泡在一起。那時,他的教學和臨習基本限於“歐、顏、柳、趙”四家楷書字體,只是偶爾寫寫行書。一次縣裏搞的書法展覽,他臨寫的一件《蘭亭序》入選,引起了剛剛退伍回家的同道趙立新的注意。這位趙立新就是為柳河書法普及、發展和推廣有篳路藍縷之功的著名書法篆刻家、遼寧省篆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兼秘書長老漢。
相差兩歲的二人一見如故,在趙立新那裏,彥平知道了書法不應該僅僅是自娛自樂的小消遣,而是有着豐富內涵、探索無限的大事業。由於年齡相仿、興趣相同,他們一道研習書藝,一起參加吉林大學叢文俊教授的書法培訓班,一起與校友馬有林、呂昕、曲志剛、徐相凱等切磋交流,一起發起組織柳河首個民間書法團體“羅通山書社” ……他們以縣實驗小學為基地,每週定期或不定期進行筆會、作品評點,抓好書法骨幹成員培養,使書友們大開眼界,書法水平整體得到提高。彥平更是在諸書友中脱穎而出,1994年,他的作品首次入選國家級書法展——全國首屆正書大展,次年加入中國書協。到如今,他已累計六十餘次入展中國書協舉辦的各種大展,獲得的各種獎項更是不勝枚舉。1998年,彥平成為吉林省書協創作評審委員。2014年,被北京水墨公益基金會提名為“吉林省十大青年書法家”。
彥平性格靜默,多行少言,我們偶爾遇到一起,他很少插話,更沒有誇誇其談、洋洋自得的樣子。他的書法追求,一如他的性格,紮實而穩重。從開始法度森嚴的《勤禮碑》《黃庭經》,到“纖纖乎似初月之初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的《書譜》,到“天姿凌轢未須誇,集古終能自成家”的米芾,最後再回到“二王”手札。其學書以唐宋為圭臬,用筆上溯晉唐、下窮元明,不激不勵,風規自遠。日日臨池,勤勉不輟。如同淳樸的農民對待自己土地,深厚且專一。他知道不入傳統,便入淺薄的道理。他更知道以最大的勇氣打進去,還要以更大的勇氣衝出來的箴言。有了傳統的功底,是否能創作出有自己面貌的作品則是成為書法家的天分。彥平創作作品有個習慣,那就是先臨習一番自己喜歡的古帖,彷彿是運動員賽前熱身一樣,臨着臨着感覺上來的時候才進入一種所謂的創作狀態。他説,完成每一件作品的創作,能真正把古典書法中某一絲氣息注入作品中是很不容易的事,這需要常年的臨習品讀和思索。
談到創作,這些年彥平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這經驗如同嚴格的抄作工程,從作品的形式到字體風格,從線條走向到墨色濃淡,從書寫內容到紙張顏色,甚至印章的使用……足足可以寫一本“展覽攻略”。讀着彥平的經驗之談,我想起了偶然看到過一份彥平的成績單,他幾乎入選過全國書協主辦的各類國字號展覽,更是斬獲了無數的獎盃。而從十 年前開始,彥平的書法就已走向市場,尤其他的行草手卷、冊頁,頗受畫廊和收藏者的青睞,在吉林省青年書法家中也是佼佼者。他送我的那本冊頁,就被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看中,軟磨硬泡以高價收藏。可以説,彥平這些年的成績是驕人的,可以説是名利雙收。但對於這些成績,也有不同的聲音。記得幾年前,柳河出書法作品集,請叢文俊先生作序,先生坦誠地指出:“……既然融入了全國書法大潮,俗弊即很難避免。例如,審美旨趣與奮鬥目標從比較單純的藝術行為開始轉向唯入選參展方面,書法理想變得有些模糊遊移,固守一隅和欲變而不知變的問題正在困擾柳河的年輕人。……我希望大家不僅要努力實踐,還要學會想問題,學會自我診斷,找到持續進步的動力。從山裏走出來,就不要退回去,更不能迷路。”叢文俊説的柳河年輕人也包括彥平。
在吉林省書法界,有個“柳河現象”,這個通化市下轄的一個縣,是中國書法之鄉,有14名中國書協會員,“吉林省十大青年書法家”中柳河佔了兩位。可以説,柳河的整體書法水平在全省名列全茅。但是,柳河的書法羣體在發展中也遇到了難以逾越的瓶頸,那就是後勁不足。我曾經對彥平説,如果當代書壇是珠穆朗瑪峯,你已經是登到5200米大本營那撥人了。從現在開始,你不要再參加任何比賽,你的任務就是總結經驗,積蓄力量,繼續攀登。這過程已不是與他人比賽,而是與自然拼,與自己拼。這段路比以前的路更艱難,許多人會失敗,但你不努力拼搏,你就永遠不會成為登頂的少數人,就不會看到那裏的無限風光。
當今書法界有一個怪現象,就是過度注重書寫,過度注重技法,“技”與“道”的關係總是被人本末倒置。為什麼?因為目的不同。我們的書法理想是什麼?是入國展,入國展可以加入中國書協;是獲獎,獲獎可以評職稱、增加名氣;有了這些,才可以賣錢。如果這樣就是我們的書法理想,我們就玷污了書法的神聖。我與彥平交流過這些觀點,他表示贊同。這也是他思考的問題。我總忘不了彥平在全國電視書法大賽上的失利,那一幕深深地印在我的心裏。我總覺得彥平有成為大書家的潛質,只是缺乏更多的理論滋養和深層次的思考,來解決“欲變而不知變”的問題。那以後,彥平似乎對參展、參賽淡了一些,對書法理論也用功頗深。於是,我讀過彥平關於《書譜》、關於米芾的文章,看得出他從中獲取了大量的營養。不是每一個書法大家都是書法理論家,也不是練書法必須學理論。而廣泛的學識,則是攀登大本營至珠峯的特殊工具。“學書原無捷便途,期成端在下功夫。二分筆硯三分看,餘事還需廣讀書。”我喜歡這首詩。
乙未年春節後,彥平拿來近 期的一些作品讓我品評。我説我是局外人,自己不寫字,説不出個子午卯酉。彥平説,就想聽聽局外人的意見。作為老朋友,我無法拒絕。只好遵命寫下這些外行話。我沒有評價他的近 期作品,作品是需要讀者品評的,藝術又沒有統一的標準,我不能越俎代庖。“彥平為人作書深悟《書譜》精髓,‘若思通楷則,少不如老;學成規矩,老不如少。思則老而愈妙,學乃精藝可進。’世間事未有不學而能者,亦鮮有敏學而不精者也,為人淳樸熱情,矻矻於藝的彥平可謂技進乎道、書可通神也!”這話是我們的朋友、書法評論家許義説的,我似懂非懂。我只想在最後弱弱地對彥平説一句:“你再送我個冊頁,我能賣出更高價。”呵呵。
2015年3月21日2時於三惜草堂 [3] 

黃彥平作品賞析

黃彥平作品賞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