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建新

(新疆畫院一級美術師)

鎖定
黃建新,(1949.3—)出生於陝西,祖籍河南南陽,擅長油畫、壁畫。畢業於新疆大學文學系。1972年入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系學習。 新疆油畫學會副主席,新疆畫院一級美術師。 [1] 
中文名
黃建新
出生地
陝西
出生日期
1949年3月
畢業院校
新疆大學
代表作品
作品有《戈壁春風》
《繁花似錦》
《山泉》
個人作品
作品有《戈壁春風》、《繁花似錦》、《山泉》、《遠逝的山村》、《小木屋》、《明月出天山》等。作品入選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第六、八屆全國美展、全國少數民族美展、全國民族百花展獲銅獎、全國絲綢之路美展獲金獎。作品《漫長的路》、《帕米爾的春天》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出版《黃建新油畫集》。
新疆山河繪不盡——記著名油畫家黃建新
黃建新,漢族,籍貫河南,生於陝西,長於新疆。一歲多就隨西征大軍中的指揮員之一的父親來到了崑崙山下的和田,開始了終其一生的新疆山河繪不盡的藝術生涯。説他“終其一生”不是誇飾之詞,是事實。
曾有友人問他什麼時候對繪畫藝術產生的興趣?他沉思片刻道:“好像生來就愛。”同時又説:“這一輩子我沒有什麼物質上的奢望,就是能把新疆的大好河山走遍,並盡我所能地表現在畫布上。我與新疆分不開,扯不斷。”
曾有關內某海濱城市誠聘他,他最終還是婉拒了。他離不開新疆這一片哺育他成長的熱土。
身為中國人民解放軍一員虎將的父親,卻有着不少文化人的朋友,其中就有在延安時結識的油畫家羅工柳和五十年代初結交的好友國畫家黃胄。這兩位藝術大師到和田採風時,免不了要去看望他們的武將朋友。那時,還是小孩子的黃建新就受到了這些藝術大師的薰染,得以見識過他們的藝術佳作,在不知不覺中,繪畫藝術的種子落在了他的心田。
儘管遙遠的和田不乏壯美的山河,不乏厚重的歷史文化積澱,不乏獨特的人文地理、民風民俗,卻不是經濟文化的中心,對於一個酷愛繪畫藝術的少年來講,正規而嚴格的繪畫教育的基本條件,較之大都市,這裏是先天缺失的。
大概是上天也喜愛這個天資聰穎、刻苦勤奮、痴迷矢志的繪畫少年,命運眷注了他,讓他還是個小小少年時就遇上了馬紹先、張良渡、王勳奇等幾位受過正規教育的青年藝術家。在當時的和田美術圈裏,黃建新年齡最小,課餘和在鄉下接受再教育的間隙中,這幾位青年藝術家充當了他的老師兼兄長的角色,毫無保留地把繪畫的一些基本功都傳授給了這個虛心好學、樸實忠厚的小弟弟。當三十餘年過去,黃建新已成為新疆油畫界的領軍人物時,談起當年的這幾位師長,他依然念念不忘他們對他的扶助。對他們,他永懷一顆感恩的心。
上世紀70年代早期,黃建新雖然還是個普通的知識青年,但他的素描和水彩、水粉及油畫小品已經在和田地區小有名氣了,一些作品多被朋友收藏。
1973年,對黃建新而言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年份。那一年的高考是中國教育史上最具有戲劇性的事件。藝術院校,包括美術學院沒有在新疆招生,渴望接受大學美術教育的他只能報考與美術比較接近的文學專業。
那次文革中的高考,首先是“貧下中農推薦”,其次才是文化考試。當時,黃建新的父親尚未“解放”,他依然是“走資派”的兒子,但卻以“可以教育好的子女”身份獲得了高考資格。高考成績剛一公佈,他剛被新疆大學錄取,“白卷英雄”事件就暴發了。此後的文革高考,文化考試形同虛設,有的地方甚至完全取消。當時,如果高考成績晚一點公佈,這個難得的上大學的機會就有可能與黃建新失之交臂,其命運的走向就可能改變而無法預測了。
大學三年,他在汲取文學養料的同時,從未荒疏了畫筆,只要有畫畫的機會,他從不放棄。在大學期間,他參加了學校的美術創作組的各項活動。1976年,他從新疆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畢業,分配到伊犁自治州黨委宣傳部從事宣傳工作。業餘時間除了堅持繪畫外,沒有更多的愛好,撲克麻將等更與他無緣。
何時才能圓了他的職業畫家的夢呢?他不知道,但他時刻準備着,渴望着,雖然年齡在一年年增大着……
儘管世上有懷才不遇者,但機會總會去敲有準備者的門。黃建新在30歲那年終於聽到了這久久盼望的“敲門聲”。
1979年,浙江美院(現更名為中國美院)的全山石教授親率文革後第一批研究生到伊犁寫生創作,接待任務自然就交給了“業餘畫家”黃建新。
在黃建新的藝術生涯中,全山石教授對於他來説是一個里程碑式的人物。完全可以這樣説:如果沒有全山石教授那雙“慧眼”,黃建新這顆油畫“明珠”或許就會“暗投”。全山石發現黃建新,恰似“伯樂一顧”。
全山石教授曾留學蘇聯,當時已是我國著名油畫藝術家和著名教授。大師不期然降臨眼前,黃建新豈能不虛心求教。他大着膽子把自己的一些習作拿給全教授看,希望能得到教授的一些指教。看過黃建新的習作,全教授問他,為何不去美術學院進修提高?黃建新説,沒有機會,而且年齡又這麼大了。全教授説,年齡大不是問題,你就到浙江美院去進修,不用考試了,我收你為學生了。當時全教授是油畫系主任,一錘定音。“業餘畫家”黃建新一夜之間,做夢一般就跨進了美術殿堂,得見油畫藝術的堂奧大美。
當時,在浙江美院有一位特殊的研究生,他就是黃建新。在研習油畫的一年時間裏,他吃往都在全教授家裏,每天都能得到全教授的耳提面命,可以零距離地目睹全教授作畫的全過程和每一個細微精妙之處。全教授待他如親生兒子一般,毫無保留地向他傳授着油畫藝術的真諦與技巧。這一年的進修,相當於他自學十年的功夫。
一年進修結束後,黃建新終於調到了自治區文化廳中國畫創作組,並籌備成立新疆畫院。新疆畫院成立之後,他又聯繫誠邀全山石教授在新疆藝術學院為新疆開辦了一期油畫進修班,黃建新又跟着全教授學了一年。這前後兩年的正規學習,使黃建新快速地攀上了油畫藝術的新的高度,也終於圓了他職業畫家的夢想,成為新疆畫院油畫創作的骨幹畫家。
雖然,這一切已經過去了三十年,但每每提起全教授當年對自己的精心培育,黃建新依然發自內心地感謝恩師的無私、慷慨和心血。他常説,沒有全教授對我的幫助提攜,就沒有我的今天。
俗話説,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如果徒弟是個懶鬼或笨蛋,再高明的師傅也要徒喚奈何。黃建新是個具有慧心又勤奮刻苦的藝術門徒,更是一個視藝術為生命的藝術聖徒。
命運安排他成長在新疆,又讓他愛上了油畫藝術,這似乎是一種巧合,因為,新疆無比壯美的山河最適合用油畫這種藝術形式來表現。不是有人説嗎,新疆是油畫藝術的天堂福地。
新疆,以其佔全國面積六分之一的雄姿高高聳立在中國的大西北,因為其遼闊、其曠遠、其神秘、其無與倫比的多姿多彩的山河美景為視覺藝術和造型藝術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絕的創作源泉。新疆總會震撼你的心靈,總會點燃你的激情,總會讓你的藝術靈感如天山雪水般長流不息。然而,你必須走向她,投入到她的胸懷之中,與她親近,與她相處,與她融為一體,用你的四肢五官去觸摸她,感受她,用你的心智神思去考究她、精研她,你不能怕路途遙遠,怕山高水長,怕酷熱奇寒,怕狂沙山洪,怕野獸蚊蟲,怕乾渴飢餓,甚至不能怕死,否則,壯美無比的新疆山河與你毫無關係,何談藝術創新?遑論傳世佳作?
黃建新正是一個為了自己鍾愛一生的油畫藝術什麼都不怕的人。他一年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山野間奔走,足跡印遍了新疆的山山水水,有些地方他不止去了一遍兩遍,有些地方從未有人去過,他卻去了。眼睛一閉就可以神遊三山兩盆,真切如身臨其境,蒐集的創作素材和寫生作品已使他有了富翁般的成就感。在烏魯木齊時,一天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不大的畫室裏度過,連午飯都簡而又簡,對於一些雜事的干擾,他或置之不理,或是儘快地解決處理,而且從不午睡,因為午睡時間正是雜事最少的時候。專心作畫是他最舒心的、最愜意的、最享受的事。
耕耘固然艱辛,收穫必定快樂,碩果是對艱辛最好的回報。改革開放後的第一次大型全國美展——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黃建新以一幅名為《漫長的路》的油畫作品參展。火紅的火焰山、彎曲的古絲路、遼闊的戈壁灘、跋山涉水而來的駝隊、平坦又彎曲的現代公路,遠古與現代相連,現實與理想接軌,凝練成歷史進步的漫長的路。此作品展後被中國美術館收藏。接着,他又參加第六屆、第八屆全國美展,以及“新疆好”美展。其中一幅作品《帕米爾的春天》再次被中國美術館收藏,還有一幅作品展後則不知去向,是否被哪個人或哪個機構“偷”而藏之,至今還是個謎。
90年代後,他先後參加中國油畫雙年展,歷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美展、中國藝術博覽會油畫展,作品多次獲金、銀、銅獎。許多作品刊發於《美術》、《人民日報》、《中國當代畫家絲路作品精選》、《中國美術館館藏油畫集》、《台北——北京——烏魯木齊名家畫集》,美國《僑報》、法國《歐洲時報》和我國的《世界知識畫報》發表專刊。1995年在烏魯木齊、廣州,舉辦個人畫展,並在香港、台北、美、日、加、澳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出版個人專集《黃建新油畫集》。2003年榮獲新疆文藝最高獎“天山文藝獎”。其藝術傳略已被《中國當代藝術家名人錄》(文化部編)、《中國美術名人辭典》、《中國當代美術家辭典》、《1990——1992中國美術年鑑》、《中國青年名人大辭典》、《中國當代書畫名人大辭典》、《中國文藝家專集》所收錄……
黃建新因其作品絕大部分都是表現新疆壯美、奇麗、嫵媚山河的動人景色,很多人都把他視為新疆風景油畫巨擘。其實,他也繪製了一些人物畫,雖數量不多,卻質量上乘,比如曾參加第六屆全國美展的作品就是一幅典型的人物畫,儘管畫名叫《繁花似錦》。那實在是一幅人物畫的佳作。
還有一幅名為《山泉》的作品:一位上了歲數的哈薩克女牧民,在勞作間隙,坐在一塊岩石上,用一個白色的搪瓷缸接了從山上跌淌下來的清冽的泉水,一邊喝一邊歇息。她背靠着的巨大巖壁上刻滿了先民留下的巖畫。除了其服飾的特點及細節的真實,最吸引人的是老年女牧民的容顏和表情:滿臉的皺紋刻劃着漫長歲月留給她的痕跡,眯縫的眼睛含着滿足的笑意,她在看什麼呢?可以想象,她在看着正在不遠處埋頭吃草的羊兒(羊兒並不在畫面裏);緊抿的嘴唇,既表現了她的堅毅,也讓人想象到山泉的甘甜爽口。總之,這是一位勤勞、善良、慈祥的老人,她不懼生活的艱辛,內心是充實的、安寧的、滿足的,好像我們對着她輕喚一聲“阿娜”,她就會答應你,就會熱情地讓你坐在她的身邊,讓你也品嚐甘甜的山泉,也看看她心愛的羊兒……
這,就是我,一個欣賞者面對《山泉》時的感受。
此外,他在“崛起的天山”和“沸騰的塔里木”等畫展上展出的作品《建設者》、《果園承包人——庫爾班大叔》等也堪稱人物畫的佳作。
黃建新曾在和田生活過20多年,會講一口流利的維吾爾語,接受再教育時,和維吾爾族老鄉同吃同住同勞動,他以一個知識青年的身份虛心向鄉親們學習,同時以一個造型藝術家的眼光近距離地觀察他們,他從心裏熱愛着那些純樸、勤勞、善良的維吾爾鄉親。即使當了專業畫家,在踏遍新疆山河的同時,依然與他們真心交往,他熟悉他們,熟悉到有時只須看上一眼就能猜透他們的內心。
一個藝術家,對他所要表現的對象,既懷着一顆摯愛的心,又如此的熟悉,豈有不出佳作的道理?
全面考察黃建新的藝術實踐和他的全部作品,我們完全可以説:黃建新是一位繪景與塑人同樣優秀的畫家,是新疆的山河和人民哺育了這位才華出眾的藝術家。
黃建新作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