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嶺西村

鎖定
黃嶺西村,因地處黃嶺之西而得名,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下轄村,中國傳統村落,位於京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村域面積9.74平方公里。 [1-2] 
黃嶺西村為典型的山地村落,整體格局清晰,谷底沿天然的泄洪通道佈置村內主幹道,將村子各部分聯繫起來。村內尚存眾多清代及民國時期的民居院落,風貌古樸,村委會旁的靈泉庵為獨具特色的山村廟宇,廟內石雕體現了佛教文化與民間宅院的巧妙結合。黃嶺西村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黃嶺西排”共有18名烈士為國捐軀。 [1]  [3] 
2012年12月17日,黃嶺西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4] 
中文名
黃嶺西村
村落屬性
自然村
所屬政區
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
村域面積
9.74平方公里
形成年代
明末清初
主要產業
文化旅遊業、煤炭開採業
主要景點
靈泉庵、古道、英雄牆
保護級別
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批准單位
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
批准時間
2012年12月17日

黃嶺西村村落歷史

黃嶺西村因村子位於賈家祖墳地黃嶺之西,遂得名“黃嶺西”。
明萬曆年間(1573-1620年), 曹、王二姓始祖來到黃嶺西村,守墓之餘,二人墾荒挖煤,後成家立業,慢慢繁衍成村。
清代,因臨近交通便捷的京西古道,黃嶺西村一度成為商業繁榮的商品交易地之一,加之村子出產煤炭,村子處於穩定發展時期,規模不斷擴大。
清宣統元年(1909年),京張鐵路開通後,外地與北京的交通往來不再依賴京西古道,因此古道商業逐漸沒落,黃嶺西村轉而成為農業村。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本侵略者由涿鹿進犯齋堂地區,其中一支入侵黃嶺西村,殺害多位村民,燒燬、毀壞民居多處。村落格局遭到一定程度破壞。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隨着周邊公路交通的改善,黃嶺西村重新獲得了進一步發展的契機。
21世紀初期,隨着京西古村落旅遊的持續發展,陸續有外遷的居民返回村子,翻新舊宅或修建新居。 [5] 
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地理環境

  • 位置境域
黃嶺西村位於北京市門頭溝區齋堂鎮,地處京西齋堂西北狹谷中部,地理座標為東經115°38′25",北緯39°58′19",海拔595米,村域面積9.74平方公里。 [1-2] 
  • 土壤
黃嶺西村土壤為山地淋溶褐地,土層不均,多礫石。 [1] 
  • 植被
黃嶺西村植被以楊柳、核桃、山杏為主,山間以刺槐、木蘭、山荊灌叢為主。 [1] 

黃嶺西村村落格局

黃嶺西村選址理念

黃嶺西村周圍羣山環抱,具體選址在三條山嶺包圍的溝谷地帶,谷底有泄洪河道穿過。泄洪河道將三條山嶺分隔開,使之相互獨立,村落分別依靠山嶺、沿山麓地帶展開,其中鳳山是村字依憑的主要山體,周圍還拱列9個山頭,當地人稱這種環境格局為“九龍朝一鳳”,並相信這是福佑村落髮展的風水吉地。 [3] 
黃嶺西村村落依託鳳凰山面北而建,位於幾條山脈圍合的溝谷腰部位置。依山面北的選址最大程度上保證了民居建築的南向採光;半圍合的羣山環繞空間使村落微氣候温度調節處於最佳水平,半圍合的羣山環繞空間使村落微氣候温度調節處於最佳水平,巧借西高東低的地形走勢設置排水體系,使處於溝谷地帶的村落主路承擔村落的主要泄洪職能。 [3]  [6] 
黃嶺西村空間佈局圖 黃嶺西村空間佈局圖

黃嶺西村空間佈局

黃嶺西村整體格局清晰,分為三部分。所處的河谷地被泄洪河道分割成為“上澗”“中澗”“下澗”3個組團,空間分佈可以總結為“一村三澗,三山圍合”。谷底沿天然的泄洪通道佈置村內主幹道,將村子各部分聯繫起來。三路交匯處路面變寬成為村內最大的廣場空間,是整個村落的開放空間核心。每部分的建築以台地形式分層佈置,內部設垂直於等高線佈置的次幹道聯繫各層台地,並與主幹道聯繫。各層台地的建築均沿等高線橫向佈置,單個建築院落則在進深方向垂直等高線佈置,形成建築依山而建、層層展開的山地村落風貌。在村落西側與北側分別有菩薩廟和靈泉庵,作為公共建築,它們所在地勢較高,成為村內的兩個制高點。 [3]  [6] 
黃嶺西村三山圍合,以鳳凰山為依託,統領、順應地形的路作為形態結構的骨架,與周邊環境高度融合,體現出良好的環境適應性。 [6] 
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

黃嶺西村經濟社會

黃嶺西村人口

據2020年3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黃嶺西村以漢族為主,户籍人口370人,常住人口100人。 [2] 

黃嶺西村經濟

黃嶺西村舊時以採煤為主業,2002年已停止開採。 [1] 
黃嶺西在發展農業、旅遊業的同時,不斷地將第一產為業與第三產業融合。黃嶺西村發展了設施農業,建立了150畝葡萄採摘園、300畝花椒採摘園為主的農業主題公園,同時還栽培山野菜、雜糧等農產品。 [7] 
據2020年3月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官網顯示,黃嶺西村村集體年收入為300萬元,村民人均年收入為8000元。 [2] 

黃嶺西村主要景點

黃嶺西村靈泉庵

靈泉庵俗稱北庵,位於黃嶺西村北隅,創建年代不詳,清光緒年間重修。解放後改作小學校,現存殿堂,損壞嚴重,十分破舊,已無神像。 [1] 
靈泉庵坐東朝西,背靠山,面朝大街,為一進三合院,規模不大,前有山門一座,門額曰“靈泉庵”。門前左右兩側牆腿石上各雕有一尊護法金剛,頂盔貫甲,手持降魔杵,腳踏祥雲,形像十分威武。院內正殿三間,面闊9米,進深6米,硬山調大脊,兩端有磚雕鴟吻。合瓦頂,排山勾牆,六檁五架樑,徹上明造。六抹方格門。二抹方格窗。佛像全無。戧檐為磚雕“鹿鶴同春”,牆腿石雕佛門寶相花,其上為“福到眼前”。正殿原來供奉菩薩,共有三尊佛像,為女像,疑為觀音。正殿右則有耳房一間。 [1] 

黃嶺西村清泰寺

清泰寺位於黃嶺西村西北約十里深山中。清泰寺坐北朝南,四合院形式。山門南開,硬山式,大脊,單層椽子。大殿三間,面闊9.9米,進深6.7米,硬山調大脊,大鴟昒,尾捲回成車輪形狀。筒瓦覆頂,排山勾滴,前挑檐。前帶廊,檁枋繪一整二破旋子彩畫。兩側有耳房,小式作法,硬山大脊,合瓦頂,面闊8.75米,進深6米。東西兩側各配殿三間,硬山式,正脊,合瓦項,小式作法,面闊均8.4米,進深4.35米。該寺建築規整,小有規模。清泰寺又稱柏峪寺。 [5] 

黃嶺西村鄉村古道

黃嶺西村有通往齋堂、清水、柏峪的3條古道。
黃嶺西村東路
黃嶺西村東去齋堂鎮的古道,在盤山公路的南面,翻過一個山垵口下去進村。此路可行牲馱(據説還有一條抄近的小路,只可人行)。經雙石頭來往於齋堂和柏峪的牲馱走的就是黃嶺西這條路,黃嶺西產的煤及其它山貨亦須經這條路運出。 [5] 
黃嶺西村西路
黃嶺西村與下清水之間有一條山路,從西澗出村,沿西南方向,約二里多溝谷路,再翻山下嶺,一路向東再向南走山溝至下清水村東;一路向南、再向西、再向南至下清水。東邊這條路出口處東南即達摩溝口,是連接黃嶺西與達摩莊的通道;西邊這條路直達下清水村,並可向西北連接黃嶺西北道至梁家莊的山道。 [5] 
黃嶺西村北路
黃嶺西村北路從上澗北出村,後分為兩路,一路向西,左盤右轉,至大北溝,再向南至清水。向北經梁家莊、李家莊至燕家台,一路向北經柏峪寺至柏峪村。此路在地形圖上沒有,但卻是連接齋堂與柏峪之間的一條重要的古道。 [5] 
古道 古道

黃嶺西村歷史文化

黃嶺西村祈雨習俗

黃嶺西村是當地有名的“乾巴村”,所以祈雨成了村中的一項重要活動。尤其是在乾旱嚴重的情況下村中有“取水”的習慣,村中的主要人員敲鑼打鼓,抬上“娘娘架”直奔清泰寺的龍王巷子的靈泉(山泉)奏樂跪拜,先給“娘娘”洗臉,再擺上供品豬頭、羊腿、鍋餅匣子、燒香唸佛,再用一個盛水的葫蘆放入靈泉中讓他自然灌水,一個內部空蕩的葫蘆瓢在水面上,是很不容易灌上水的,為了表示虔誠,眾人只得跪拜久等,直到灌滿為止,有時灌不滿就説明就是下雨,雨量也不大,但總比無雨要好得多。帶上取來的水,返回到村中把水一古腦倒入村中的古井之中,這場“取水”祈雨活動到此結束。有時還真靈驗,上午“取水”,下午就會來場大雨,為了答謝天庭,還要分供果豬羊肉等,馬上召集村民拿出各家的木頭、木板、葦蓆等開始搭台唱戲慶賀一番。有些認真的老人們,三五成羣,帶上供品,到觀音廟上香,也是答謝的一種方式。 [1] 

黃嶺西村傳統戲曲

黃嶺西村有山梆子、蹦蹦戲兩個戲種,直到解放初期村中的老藝人還登台唱戲。村中現有王希禮、曹殿平、劉志蘭、大亮、宋良芹等五位藝人,他們唱的山梆子主要劇目有《打金枝》《罵殿》《牧羊圈》《大保國》《打魚殺家》等。蹦蹦戲主要劇目是《王大娘釘缸》《小女婿》等傳統劇目,還有《血淚仇》《沒法辦》等現代題材的劇目。 [1] 

黃嶺西村方言土語

黃嶺西村民仍然使用當地方言:齋堂話
齋堂話這一方言島地域面積800平方公里,佔門頭溝區面積的60%。齋堂話與普通話相比較有以下一些特點:
1、音調不同。如“福”字,普通話是二聲,而齋堂話是三聲。2、一些詞彙的韻母發生變化。如“哭”,齋堂話發音為“jue”,第四聲。
3、古語遺存。普通話説“進來”“進去”,齋堂話説“入來”“入去”。
4、語序變化。像“兄弟”,在普通話裏“兄”是“哥”的意思,而齋堂話卻將“兄”當作“弟”。 [8] 

黃嶺西村革命文化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黃嶺西村先後有數十名青壯年參軍入伍,僅“黃嶺西排”一次就達30多人,有18人犧牲,成為革命烈士,其中抗日戰爭15人,解放戰爭3人。他們是曹有起、曹有臣、王振廣、曹殿儒、曹殿喜、王希仁、曹殿厚、王克言、曹玉慶、王希斌、曹玉安、王振英、王振海、王克永、王克循、曹殿臣、王振文、曹玉進。曹家和王家各9人。加上1983年在煤窯捨己救人的曹殿忠,全村共19名烈士。 [5] 

黃嶺西村當地名人

曹庶民,男,黃嶺西人,1923年7月生人,1939年參加革命,1939年入黨,曾任北京市氣象局副局長、黨委副書記,北京市農業區劃辦公室主任。 [1] 
曹玉成,男,黃嶺西人,1925年1月生人,1940年10月參加革命,1940年2月入黨,曾任北京市地質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 [1] 
王振遠,男,黃嶺西人,1915年10月生人,1939年6月參加革命,1940年6月入黨,曾任北京市糖業果品公司副經理,中共房山貿易公司委員會書記,唐山商業局局長。 [1] 

黃嶺西村物產美食

黃嶺西村特產為花椒,黃嶺西的土壤和氣候,適於花椒生長。該村已種植花椒基地200多畝並註冊了“黃嶺西”牌花椒。。 [1] 

黃嶺西村榮譽稱號

2012年12月17日,黃嶺西村被住房城鄉建設部、文化部、財政部公佈為第一批中國傳統村落。 [4] 
2018年3月,黃嶺西村入選北京首批市級傳統村落名錄。 [9] 
2019年12月25日,黃嶺西村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為國家森林鄉村。 [10] 

黃嶺西村旅遊信息

交通
公交路線:929支線公交車從蘋果園地鐵站直達爨底下村,在黃嶺西口下車。
自駕路線:從北京沿109國道西行,到85公里處,進入爨柏線,到黃嶺西口左轉行1.8公里即到。
導覽
村口——碾房——村史村情展覽館——老槐樹——英雄牆——靈泉庵 [11]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