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崖山

(山東黃崖山)

鎖定
黃崖山位於山東肥城。
中文名
黃崖山
界    於
肥城、長清間的黃崖山上
山東黃崖山
縣舊志多有記載
歷史事件
張積中,字子琴,江蘇揚州儀徵人,排行居七,人稱張七先生。張積中出身“上流”社會,學識淵博,著作豐富,是太谷學派的領袖人物。太谷學派發源於江蘇,大旨以儒家思想為核心,兼採釋、道,揉合《易經》,頗具宗教色彩。學者張積中以此為理論基礎,於兵荒馬亂之際,在黃崖山寨付諸實踐,建立了一個烏托邦式的“小國寡民的氏族公社”。
清同治四年(1865年)九月,濰縣民王小花忽治裝盡室徙黃崖。知縣靳昱怪之,掩捕王小花窮究其事,供出曾拜黃崖張積中為師,説“彼處聚眾多人”,知縣靳昱稟報山東巡撫閻敬銘,閻派人密查後,得到報告“張積中系前任臨清州知州全家殉難之張積功胞弟,世襲雲騎尉現任山東候補知縣張詔陵之本生父,習靜居山,以授徒講書為業。即省中官幕亦有攜眷居山者,並無違悖情跡。”後閻又派人去各處密查,大體得到類似的報告,遂未加處理。
同治五年(1866年)九月,青州府閻廷佩、益都縣何毓福稟報:“拿獲匪犯冀宗華、冀兆棟,供出同拜黃崖山張七(即張積中)為師,現山中業已聚集多人,令彼等赴青州一帶勾匪,定期九、十月間起事,先取青州、後取濟南。”根據稟報閻敬銘即令山東藩司丁寶楨派人去黃崖捉拿張積中到濟南投案對質。清兵兩次捉拿,張積中均避而不出,且在捉拿中清兵與黃崖自衞人員發生衝突,少數兵弁被擊斃。
藩司丁寶禎又派張積中的兒子張紹陵赴山勸父投案。張積中對兒子道:“吾講學有何罪?若輩乃欲媒孽我耶!貪黷官吏,欲藉此以興大獄,為立功地。我若往,彼輩鍛鍊周內,何求不得,即幸而事得解,乃公肯以磊磊落落之身,低首下心以乞活耶?汝輩懼,可自往也。”張紹陵跪請之,張積中怒曰:“積中此生決不履公庭必欲積中出者,積中出就死耳!積中亦丈夫也,伏劍而死則可,桎梏而死則不可,積中以身殉學矣,何出為!”
隨後,閻敬銘率萬餘大軍兵臨城下,斷其汲道,山寨飲水困難。張積中的學派弟子前濟南知府吳載勳,在事件發生前離開黃崖,做了閻敬銘勸降的説客。在兵臨山下的威逼情況下,張積中沒有為兵威、勸降所動搖。
最後,黃崖的萬餘羣眾(包括老弱婦幼),在張積中的領導下,進行了堅決的反擊。由於眾寡懸殊,鬥爭慘遭失敗,張積中率領的大部人員在“聖人堂”自焚,年輕力壯的人員大部戰死,少數被俘人員,亦“形色灑然,笑語如平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