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岩翻簧竹雕

鎖定
黃岩翻簧竹雕是浙江台州地方傳統雕刻藝術之一。因其雕刻在毛竹內壁的簧面上而得名,亦稱貼簧、反簧。在中國工藝美術界與青田石雕,東陽黃楊木雕並稱為浙江三大雕。黃岩是國內最早創造翻簧竹雕的產區之一,也是國內保存該手工工藝流程最完整的地區之一。2007年,翻簧竹雕先後被區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列入黃巖區、台州市與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1]  2008年6月,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
中文名
黃岩翻簧竹雕
項目級別
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
項目編號
Ⅶ-46
批准時間
2008年6月7日
項目分類
竹刻
申報單位
浙江省台州市黃巖區

黃岩翻簧竹雕製作工藝

黃岩翻簧竹雕製作工藝是:首先刨去大毛竹的青皮和竹肉,通過分層開片,翻出l毫米左右厚的竹琶;然後,再把竹簧破開,放任鍋內煮,將它軟化壓平,用膠將竹簧膠合在木板或竹片制的半成品坯上,刨光成型,這就是“翻簧”。藝人們在上面進行深雕或淺刻,便稱之為“翻簧竹雕”。整個製作過程要經過刨光、膠合、製坯、造型、整修、印花、雕刻、鑲嵌、彩繪、噴漆等多道工序。 [2] 

黃岩翻簧竹雕工藝特色

黃岩翻簧竹雕歷史悠久,有完整的工藝流程,採用天然原料製作,技藝精湛,具有鮮明的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在全國工藝美術博覽會上屆屆獲獎,在國內外享有一定的知名度。 [3] 
黃岩翻簧竹雕具有紋質細潔,花色多彩,色澤古雅,牢固耐用等特點。產品品種主要有茶葉盒、郵票盒、煙盒、首飾盒、糖果盒、筆筒、花瓶、枱燈等實用品,有台屏、掛屏、壁掛等裝飾性強的欣賞品。 [2] 
產品色澤光潤,類似象牙。淺浮雕線雕是翻簧製品的主要表現手法,線條粗中有細,疏密結合,特別精
黃岩翻簧竹雕產品品種
黃岩翻簧竹雕產品品種(6張)
致。翻簧竹雕在國內堪稱一絕,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 [4] 
圖冊參考資料 [5]  [6] 

黃岩翻簧竹雕工藝改進

過去,翻簧竹雕一直由藝人手工雕刻而成,耗工多、成本大,黃岩翻簧竹雕的繼承和發展者、工藝美術師羅啓松經過反覆試驗,率先採用激光雕刻與手工雕刻相結合的辦法——激光雕刻法,並取得成功,為黃岩翻簧竹雕進一步發展開闢了一條捷徑,讓傳統翻簧工藝煥發了青春。它既可解決雕刻一時難學的問題,也使暫時沒有美術基礎的人,有了學習雕刻的機會。東陽木雕青田石雕已採用半機械化替代手工勞作多年。實踐證明,用現代的科技手段和傳統相結合的方法,不僅省工省時,而且可以提高產品的數量和質量,降低成本。 [3] 

黃岩翻簧竹雕歷史發展

1869年(清朝同治八年),黃岩西鄉盛產竹子,鄉村從事竹、木製品藝人甚多。東山蔡陽村一位技藝高超的竹篾師傅製作竹籃、竹盤、竹盒特別精巧,產品出售之前都先送到陳堯臣的作坊,請他在竹製品上雕刻圖案,從而售價大增。陳堯臣從中受啓發,便和那位師傅合作,將竹簧從毛竹中劈出取出來,製成手掌形的掌扇,上雕以人物山水,並將掌扇稱為“雅扇”,以示與蒲扇、紙扇、芭蕉扇不同,一時銷路頗好。同時,陳堯臣兼作竹刻對聯生意,很受歡迎。當時黃岩知縣孫熹書法不錯,兼有大書家趙之謙為幕僚,求者若雲,孫應接不暇之際,常令趙為之代筆,孫熹見陳堯臣雕技甚高,便延請至衙內雕刻竹對聯,每日付給120大鈿。這種對聯文雅古樸,很受人喜愛。當年趙之謙書寫、陳堯臣雕刻的書法竹對聯至今尚能在黃岩見到。當時,黃岩城關相繼出現了兩家翻簧竹刻店,一家是陳堯臣父子經營的師竹館,另一家店號為鄭益昌。 [2]  [4]  翻簧雕刻工藝品的品種不斷增加,陸續製作出供當時官員們使用的翎筒、朝珠盒、圖書盒等製品。這樣,陳堯臣就成了黃岩翻簧竹雕的創始人。 [2] 
1929年,黃岩翻簧竹刻對聯在杭州西湖博覽會上獲銀質獎。 [4] 
1930年以後,當地藝人開始生產竹黃圖章盒、照相架等產品。 [2] 
1933年,在南京全國工藝品展覽會中獲特別獎。後翻簧銷路不旺,師竹館勉強維持,鄭益昌幾經波折後倒閉。至20世紀40年代末,黃岩翻簧竹刻藝人不到10人。 [4] 
20世紀50年代初期以“師竹館”為主體的技術力量,包括陳珊蓮、陳方俊父子等7人和以陳寶通為一方的翻簧店合併手工業社。後又與刻字社合併成“黃岩翻簧刻字生產合作社”。1957年,翻簧老藝人陳方俊參加全國工藝美術藝人代表會議。1958年至20世紀60年代初期,黃岩刻字生產合作社因有各級政府的積極支持,黃岩翻簧事業蒸蒸日上。在傳統線雕的基礎上,又創造了陽紋薄浮雕,並增加了方形、六角形、圓扁異形等各式各樣的品種,除部分產品自產自銷外,大部分產品和國內最大的工藝品經銷商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掛鈎,並由其經銷,製作翻簧一時蔚然成風。
老藝人陳方俊潛身專研,巧妙地將傳統國畫和名人詩、畫、印移植到翻簧竹雕上,更顯得翻簧竹雕品味高雅別緻。他創作的掌扇《浮雕仕女》和台屏《史湘雲醉眠芍藥圖》,在1958年浙江工藝美術展覽會上,博得了全省同行及參觀者的讚譽,並於1963年,獲得省級“翻簧雕刻老藝人”稱號。翻簧從事人員從50多人增加至90餘人,產值上升為4萬多元,品種由10多種發展至30多種。在1964年全省雕塑竹編觀摩會上,羅啓松等年輕人的作品《三折拼竹台屏》和《屏風浮雕人物》被評為二等優秀作品獎,還有一批溶入以硝酸腐蝕,結合雕、刮、填等技法表現古今題材各有特色的創新作品,曾數次參加出國展覽,使黃岩翻簧竹雕達到了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輝煌,並由此引出一段郭老與翻簧的佳話。 [7] 
1964年5月,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先生慕名特來黃岩,參觀黃岩翻簧竹雕,並給予極高的評價:“黃岩翻簧竹雕採用國畫手法,把繪畫技巧與雕刻刀法融為一體,有畫面、有題款、有圖章,構成一幅幅有詩情畫意的工藝品。真不愧浙江三大雕之一。”並收藏已故老藝人陳方俊先生根據唐寅作品雕刻的《秋風紈扇圖》掌扇一把,後珍藏於上海博物館。同年,中央廣播電視台專程來黃岩拍攝翻簧竹雕生產工藝的全過程,向全國播放。但到了20世紀70年代末,由於西方工藝品的興起,導致東方工藝品(翻簧竹雕等)的衰落。
1998年,黃岩翻簧產品在黃巖區政府扶持下,生產得到恢復並有了較大發展。1998年,一直從事翻簧研究的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羅啓松成立“台州市黃岩翻簧研究所”並任所長,帶了數個徒工學藝。在羅啓松的努力下,黃岩翻簧奏響了一曲曲凱歌。1999年黃岩翻簧產品榮獲“浙江中國民間美術作品展覽會”金獎,2005年榮獲“第六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中國工藝美術精品博覽會”金獎,2000年、2001年、2002年和2003年分別榮獲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屆全國杭州西湖博覽會銀獎,在博覽會上受到有關領導的讚譽。 [4] 
為使黃岩翻簧竹雕這項傳統工藝得到搶救、保護和發展,黃巖區政府文化部門2004年5月對參加首屆中國民間工藝品博覽會的工藝美術師給予了一定的經濟支持,並對獲獎作品給予了獎勵,還專門設立了專項保護基金。 [3] 
2006年5月,台州市黃巖區翻簧竹雕藝術館成立,羅啓松、顧啓望成為該館重要的兩位翻簧竹雕藝術家。 [4] 
翻簧竹雕藝術家羅啓松 翻簧竹雕藝術家羅啓松 [8]
2007年,翻簧竹雕先後被區政府、市政府、省政府列入黃巖區台州市浙江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08年6月,又被國務院公佈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 [4]  [9] 

黃岩翻簧竹雕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佈,黃岩希望工藝廠獲得黃岩翻簧竹雕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10]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