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岡起義

鎖定
黃岡起義,又稱潮州黃岡起義丁未黃岡之役,是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5月22日同盟會在廣東省潮州市黃岡鎮發起的反清起義。孫中山派同盟會員許雪秋、陳芸生、陳湧波何子淵等聯合發動,一舉佔領了潮州市饒平縣黃岡城。潮州總兵黃金福帶兵鎮壓,革命黨人被殺害200餘人,其餘起義軍流亡香港,至此歷時6天的黃岡起義遂告失敗。
中文名
黃岡起義
別    名
潮州黃岡起義
丁未起義
丁未黃岡之役
發生時間
1907年
發生地點
潮州市饒平縣黃岡鎮
主要人物
許雪秋
陳芸生
陳湧波
何子淵
黃金福
結    果
起義失敗
傷亡損失
革命黨人被殺害200餘人
剩餘人流亡香港

黃岡起義起義背景

1907年5月21日,商民演戲,防兵在台前調戲婦女,捕去出面干涉的黨人2名,並擬搜查泰興雜貨店總機關。
同盟會成立後,反清革命浪潮風起雲湧。1907年5月,同盟會在廣東省潮州市黃岡鎮發動了反清起義,史稱“黃岡起義”。
發動這次起義的人物是潮安許雪秋,他在1906年在南洋孫中山相識,並加入了同盟會,後被委任為中華國民軍東軍都督,主持嶺東軍務,遂返粵為武裝起義做準備。
許雪秋回潮州後,迅速召集同志進行起義的籌備工作,梅州的革命黨人謝逸橋謝良牧、李次温、李思唐、張煊、郭公接等參與其事,與許雪秋密切配合,籌備、佈置起義事宜,發揮了重要作用。
1907年2月,許雪秋與澄海陳宏生、梅州謝逸橋、謝良牧等決定在19日,進攻潮州城,但臨到預定起義時,饒平一路義軍因領隊臨陣脱逃而未至,其餘各路義軍時聚時散,行動不得不中止。雖遭挫折,革命者仍決定於5月25日在黃岡再度發難。當時謝逸橋的伯父和父親在潮汕鐵路公司佔有相當股份,頗有勢力,謝逸橋得以迅速到汕頭鐵路公司任職,借身份之便,以一己之力,承擔起革命黨人運送槍械、傳遞信件的事務。 [4] 

黃岡起義起義經過

由於不慎走漏風聲,革命黨人的行動引起了潮州總兵黃金福、黃岡都司隆熙的警覺。1907年5月21日,黃金福派兵勇數十名進駐黃岡鎮,並藉故捕去黨人2名。革命黨人陳湧波、餘既成等見事態緊急,次日即聚集黨眾200餘人於黃岡城外起義。經過一夜血戰,攻克黃岡。
負責起義的同盟會員餘紀成、陳湧波遂提前行動。22日晚,餘紀成聚集700餘人於黃岡城外,誓師起義。陳湧波為前鋒,由北門攻入,圍攻都司衙門。當夜忽降陣雨,義軍多為舊式鳥槍,彈藥盡濕,陳湧波便改用火攻。在熊熊烈焰中,陳湧波血戰一夜,攻克黃岡,生擒都司隆啓等。次日,在舊都司衙門成立軍政府,以陳湧波、餘紀成為正副司令,同時,以“大明都督府孫”及“廣東國民軍大都督孫”等名義發佈文告,宣稱“為官府苛税,民甚難堪,專欲除暴安良”,並頒發紀律十餘款。軍政府要地方殷富交銀獻米,“富室均被勒提軍費,為數甚巨”、“一廖姓者二次被勒,至有三四千元之多”。
23日,起義者在舊都司衙門成立軍政府,舉陳湧波為司令,餘既成、張躍為副司令,以“廣東國民軍大都督孫(指孫中山)”或“大明都督府孫”的名義佈告安民。起義軍紀律嚴明,深受羣眾擁護,附近貧民紛紛參加義軍,隊伍很快發展到五六千人。這次起義事出倉促,具體主持者不瞭解通盤計劃,事發後才派人去香港請許雪秋來督率義軍。當時黃金福部清軍已到達離黃岡20裏的潮州。於是,起義軍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陳湧波率領,直趨潮州、汕頭,目標是乘黃金福帶兵外出之時,攻佔其巢穴;一路由余既成率領,直接奔向潮州,攻擊黃金福部。25日兩路軍隊同時出發。餘既成抵達潮州時,天已黎明,而清軍早有準備,因此,初戰失利。進攻潮、汕的義軍,得知潮州失利,便立即改變計劃,轉援餘部義軍。恰於此時,清廣東水師提督李準所派援軍到來,雙方夾攻義軍,因而潮州未能攻下。
粵督周馥電責潮州總兵黃金福出兵,並派水師提督李準率隊繼進;又促閩浙總督松壽撥隊防堵。25日夜,陳湧波出擊黃金福軍,起義軍所用土炮威力不大,至第二日午,已死傷數十人,向黃岡乞援。餘紀成披髮痛哭,義軍大受感動,身帶雙刀,揹着濕被棉胎,準備肉搏。清軍援兵趕到,義軍腹背受敵,彈藥告罄,不得不下令退卻。27日晨,陳湧波、餘紀成等決定保存實力,解散義軍。餘紀成等由海道逃往香港。28日,清軍進入黃岡,搜獲陳餘等遺落的黨人名冊,按名逮捕,慘殺200餘人。東灶鄉民團曾為起義軍煮粥,被黃金福用炮轟擊,“慘斃多命”。這年是農曆丁未年,此次起義又稱“丁未黃岡之役”。 [1]  [4] 

黃岡起義起義領導

許雪秋(一作湫),原名有若,又名梅,1875年出生於廣東海陽縣(今潮安區)彩塘宏安村,年輕時往新加坡繼承父親一大筆遺產。他從小好練武術,功力過人,又仗義疏財,廣交潮汕一帶“三合會”成員,對會員們經濟上常有資助,被江湖會黨們譽為“小孟嘗”。 [2] 
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 辛亥革命元老、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何子淵
何子淵(1865年—1941年),字臨淑,諱東漢,客家人辛亥革命元老、中國現代教育的奠基人、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 1903年與丘逢甲蕭惠長等先賢創辦興民學堂,並首任學監;1904年冬,創辦石馬兩等小學堂,任董事會主席;1906年,與蕭惠長等人創辦興寧縣立中學,是中國第一批示範性高中興寧第一中學、粵東名校興民中學石馬中心小學的創始人,是中國現代教育的奠基人,梅州文化教育界先驅、興寧新學的開拓者。
何子淵是1905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創立同盟會後,最早入盟的盟員,同盟會嘉應州主盟人,黃岡起義領導人之一,曾秘密參與策劃黃花崗、黃岡起義,為推翻滿清腐敗政權積極籌款,在學生中宣揚革命,始終一節。 [2] 

黃岡起義歷史意義

黃岡起義在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首先,它是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次真正的反封建反專制的民主革命鬥爭。其次,它激發了潮梅人民的革命精神和鬥爭勇氣,對潮梅及其周邊的民主革命活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4] 

黃岡起義後世紀念

黃岡革命 黃岡革命
丁未革命烈士陵園(即塔護村古人公墓,坐落在饒平縣錢東大北山主峯南麓,建於公元1907年4月15日。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