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山杜鵑

鎖定
黃山杜鵑是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灌木植物。 [4]  黃山杜鵑多分枝,粗壯;葉革質,聚生於枝端,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總狀傘形花序頂生;花冠寬鐘形,粉紅色至白色,內面基部有深紅色斑塊,寬卵形,頂端有淺缺刻;蒴果圓柱形;花期4-5月,果期9-10月。
黃山杜鵑分佈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及廣西等地區。 [5]  黃山杜鵑喜温涼濕潤氣候與土層疏鬆濕潤、排水良好、酸性反應的砂質壤土,多生長在陰濕的谷地溪邊。 [6]  黃山杜鵑的繁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壓條繁殖。 [7] 
黃山杜鵑辛、微温,用於活血止痛,可治療跌打疼痛。 [8]  黃山杜鵑是珍貴的園林觀賞花木,也可製成盆景。 [9] 
中文名
黃山杜鵑
拉丁學名
Rhododendron maculiferum subsp. anwheiense (E. H. Wilson) D. F. Chamberlain
別    名
安徽杜鵑
植物界
木賊門(有胚植物門)
雙子葉植物綱
杜鵑花目
杜鵑花科
杜鵑花屬
麻花杜鵑
亞    界
綠色植物亞界
總    門
被子植物門
亞    門
木賊亞門(維管植物亞門)
亞    綱
合瓣花亞綱
超    目
菊超目
亞    科
杜鵑花亞科
亞    屬
常綠杜鵑亞屬
常綠杜鵑組
亞    組
麻花杜鵑亞組
亞    種
黃山杜鵑
分佈區域
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廣西、河北、湖北、重慶、四川、貴州、陝西、甘肅
命名者及年代
1978年
保護級別
略需關注(LC) [10] 

黃山杜鵑植物學史

黃山杜鵑,中文學名黃山杜鵑,其拉丁學名為Rhododendron maculiferum subsp. anwheiense,那麼黃山杜鵑的學名是怎麼來的呢。 [1] 
1923年,南京金陵大學農學院美籍植物學家史德蔚(A.N.steward)教授在黃山首先採集到了黃山杜鵑的模式標本。1925年植物採集專家威爾遜把它以安徽杜鵑(Rhododendron anwheiense Wils)為名發表。後來植物分類學家張伯倫研究發現,黃山杜鵑與分佈在川、黔、鄂一帶的麻花杜鵑(Rhododendron maculiferum Franch)f非常相近,將其歸為麻花杜鵑亞種,才有了黃山杜鵑的學名。 [1] 
黃山風景區雲谷寺的黃山杜鵑 黃山風景區雲谷寺的黃山杜鵑 [1]
黃山杜鵑線稿圖 黃山杜鵑線稿圖 [11]

黃山杜鵑形態特徵

杜鵑花科杜鵑花屬灌木植物。 [4]  高1.5-5米;樹皮黑灰色,薄片狀脱落;幼枝棕紅色,密被白色絨毛,老枝淺黃褐色,有細裂紋。冬芽卵圓形,長1-1.5釐米,近於無毛。葉革質,葉卵狀披針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11釐米,寬2.5-4.2釐米,先端鈍至圓形,略有小尖頭,基部圓形,稀淺心形,幼時邊緣有細緣毛,上面綠色,無毛,下面黃綠色,中脈在上面微凹下,下面凸出,被淡褐色絨毛,尤以下半部為密,側脈12-17對,在上面稍凹下,下面不明顯;葉柄圓柱形,長1.3-2.2釐米,幼時密被白色絨毛,成長後近於無毛。頂生總狀傘形花序,有花7-10朵;總軸長1.2-2.5釐米,密被柔毛;花梗細圓柱形,長1.7-2.5釐米,近於無毛;花萼小,長2-3毫米,裂齒5,三角形,近於無毛;花冠寬鐘形,長3.7-4釐米,直徑3.8-4.2釐米,紅色至白色,內面基部有深紫色斑塊,裂片5,寬卵形,長1釐米,寬1.2-1.3釐米,頂端有淺缺刻;雄蕊10,不等長,長1.6-2.7釐米,花絲白色,基部有白色微柔毛,花葯長圓狀橢圓形,紫黑色,長1.5-1.9毫米;子房圓錐形,長4.2毫米,近於無毛,花柱長2.6釐米,無毛,柱頭小,綠色,頭狀,寬約1.6毫米。蒴果圓柱形,長1.5-2釐米,直徑4-5毫米,直或微彎曲,6-7室,綠色,有肋紋,被鏽色剛毛或幾無毛。花期4-5月,果期9-10月。 [2-3]  [5] 

黃山杜鵑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750-1700米的林緣、絕壁上以及山谷旁或密林中。模式標本採自安徽黃山。 [2] 

黃山杜鵑分佈範圍

黃山杜鵑分佈於中國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及廣西等地區。 [5] 

黃山杜鵑生長習性

黃山杜鵑喜温涼濕潤氣候與土層疏鬆濕潤、排水良好、酸性反應的砂質壤土,多生長在陰濕的谷地溪邊。 [6] 

黃山杜鵑繁殖方法

黃山杜鵑的繁殖方法有扦插、嫁接、壓條繁殖。 [7] 

黃山杜鵑主要價值

黃山杜鵑藥用價值

黃山杜鵑辛、微温,用於活血止痛,可治療跌打疼痛。 [8] 

黃山杜鵑觀賞價值

黃山杜鵑是珍貴的園林觀賞花木,也可製成盆景。 [9]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