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少谷(1901年7月24日-1996年10月16日),湖南南县人。早年求学于南县第二高级小学与长沙明德中学 [5],1923年从国立北京师范大学肄业后,立刻投身于国民革命,之后更远赴英国深造。结束留学生涯归国后,他一直在军界和政界担任要职。 [5]1925年任《世界日报》编辑、总编辑,后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处长、秘书长。1934年赴英入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研究国际经济关系。1931年起任国民党中央执委、中央委员 [2]。1937年回国后,任湖南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郴县县长,1948年和1949年,他分别出任国民党中宣部部长和“行政院秘书长”。迁往台湾后,他历任总裁办公室秘书主任、“行政院”副院长,并于1958年被任命为“外交部长”。之后,他在1960年出任“驻西班牙大使”,最终于1979年担任“司法院”院长等重要职务。 [5]黄少谷在世时深爱祖国和故乡,他创建了湖南南县的方谷学校,慷慨解囊成立方谷基金南县奖助学基金会,并投资建造了连接南县县城和麻河口的方谷大桥。 [4]
1996年10月16日,黄少谷于台北医院离世,享年95岁。 [1] [3-4]
- 中文名
- 黄少谷
- 外文名
- Huang Shao-ku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籍 贯
- 湖南省南县
- 出生日期
- 1901年7月24日
- 逝世日期
- 1996年10月16日
- 职 业
- 政治家
目录
- 1人物生平
人物生平
播报编辑
黄少谷(1901—1996),湖南南县人,早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24年参加国民革命,在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部任秘书、处长、秘书长等职。1934年,黄少谷赴英留学,入伦敦大学专攻国际经济。那时,他已35岁。1937年抗战爆发,黄少谷终止了在英国的读书生活回国。当时,在湖南任省主席的张治中对黄少谷颇感兴趣,任命他为湖南省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兼郴县县长。黄少谷官运不佳,他走马上任不到半年,郴县农业因天灾欠收,黄辞职离开了湖南。
1938年,黄少谷到重庆,被时任监察院长的于右任延聘为监察委员。1940年,黄升任为国民党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3厅厅长,后兼任《扫荡报》社长。黄出席每周在蒋介石官邸举行的例行会报,商订国民党对国内外宣传的有关事宜。黄少谷对蒋说:“我在扫荡报工作时期所最感兴趣的是总裁对我这张报纸的关切。总裁日理万机,仍抽暇批阅《中央日报》与《扫荡报》,随时批示错误及改进之点,我深感责任重大。”当时,中共在重庆发行《新华日报》,很受读者欢迎。为了压制《新华日报》的发行,黄少谷绞尽脑汁,设计出了一个办法,即收买报贩头子,通令报贩,卖报时要把《中央日报》放在最上面,《扫荡报》其次,《新华日报》放在最下面,如此叫卖起来,成了““中央“”扫荡’‘新华'”。但是,卖报的报童却反其道行之,变成“新华扫荡中央”。黄少谷得知后,哭笑不得。
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黄少谷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部长。去台后,任“行政院秘书长”、“外交部部长”,还当过一段时间的驻西班牙“大使”。回台湾后,任“总统府国策顾问”、“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院长”。1993年,任国民党第十四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96年10月16日,在台湾病逝,享年95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