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子祥

(陝西省政協原副主席)

鎖定
黃子祥(1895-1982),陝西三原縣陵前甘露池村人。早年投入革命,後轉入中國共產黨,處理地下工作,具有一定貢獻,解放後曾任陝西省交通廳廳長,陝西省政協副主席等職。 [1-2] 
中文名
黃子祥
別    名
雲章
籍    貫
陝西三原縣陵前甘露池村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82年2月24日
性    別
政治面貌
中共黨員

目錄

黃子祥人物生平

黃子祥,1895年出生於陝西三原縣陵前甘露池村。大革命失敗後,他放棄了在楊虎城部任中校團副的職務,1928年春積極參加了其弟、共產黨員黃子文領導的三原農民革命武裝鬥爭的活動。1930年,當黨組織正處於白色恐怖極為艱難困苦的形勢下,黃子祥不顧個人安危,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爾後,他接受黨的任務,在三原縣武字區一帶秘密發展黨的組織,建立蘇維埃政權,擴大武裝力量,使武字區成為一塊紅色革命根據地。他在敵人懸賞通緝,家產被燒,親人犧牲的情況下毫不動搖,愈挫愈堅,頑強地在艱苦環境裏開展遊擊鬥爭,為建立擴大渭北武字區革命根據地,為發展游擊隊和恢復壯大紅26軍的武裝力量,以及發展陝甘根據地的鬥爭,都做出了重大貢獻。 [1] 
抗日戰爭時期,黃子祥積極向羣眾宣傳黨的抗日救國主張,團結抗日的力量,組織抗日救國會,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不屈不撓地對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堅決的鬥爭。 [1] 
解放戰爭中,黃子祥仍然十分重視開展統一戰線工作。1947年3月,當胡宗南數十萬大軍大舉進攻延安的嚴重困難時刻,黃子祥挺身而出,知難而進,在胡宗南血腥統治最嚴密的武字區,組織敵鄉政人員起義,打開了一條血路,衝進了關中地區,與關中革命武裝匯合,有力地配合了保衞關中地區的人民解放鬥爭。他曾先後擔任過渭北游擊隊指揮、紅26軍第4團團長、中共渭北工作委員會組織部長、關中軍分區渭北遊擊總隊長、關中軍分區副司令員等職。 [1]  [2] 
全國解放後,黃子祥曾擔任三原軍區司令員兼軍管會副主任、陝西省交通廳廳長、政協陝西省委員會副主席等職。他在三原軍分區,工作積極,認真負責,對於鞏固這一地區的新生政權,恢復和發展生產,都付出了不少心血,在渭北羣眾中享有崇高的威望。他在擔任陝西省政協副主席期間,注意廣泛聯繫民主人士,積極開展統戰工作。 [2] 
1964年,在“左”的指導思想影響下,黃子祥被錯誤地定為反黨分子;十年內亂中,又遭到林彪、“四人幫”反革命集團極“左”路線的殘酷迫害,身心受到嚴重摧殘。但他始終相信黨,相信羣眾,實事求是,堅持真理,保持了一個共產黨員的高尚的革命氣節。粉碎“四人幫”後,中央組織部和陝西省委於1979年對黃子祥的冤案予以徹底平反,恢復了名譽。他精神振奮,堅決擁護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的路線、方針和政策。在病重期間,仍然關心祖國的四個現代化建設。 [2] 
1982年2月24日,不幸與世長辭,時年87歲。 [2] 
參考資料
  • 1.    張軍孝著,史論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9,第398頁
  • 2.    張軍孝著,史論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09,第39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