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天蟾

鎖定
黃天蟾(1906~?),家名月華,又名映球,字自奮,別名王成功,廣東大埔縣高陂鎮黃塘村人,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三期。曾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警衞團排長、連長、營長,武漢憲兵司令部警衞團上校團長,中央軍校第十六期第二總隊第三步兵大隊上校大隊長, 國民黨粵漢鐵路護路司令部少將副司令等職。1941年率部投奔中共,改名王成功,並在八路軍中繼任軍職。194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卓有成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下屬的北京射擊場場長等職。1967年以軍級待遇退休,定居於貴州省貴陽市。 [2] 
中文名
黃天蟾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大埔縣
出生日期
1906年
畢業院校
黃埔軍校
人物經歷
黃天蟾(1906~?),家名月華,又名映球,字自奮,別名王成功,廣東大埔縣高陂鎮黃塘村人。縣立高陂小學、初級中學、中央步兵學校高等教育班畢業。民國14年(1925)初,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步科,畢業後,參加第二次東征和北伐戰爭。歷任國民政府軍第三軍警衞團排、連、營長,武漢憲兵司令部警衞團上校團長等職。民國26年後,先後任中央軍校第十四期第一總隊上校總隊副,中央軍校第十六期第二總隊第三步兵大隊上校大隊長,國民黨粵漢鐵路護路司令部少將副司令。
抗日戰爭開始後,天蟾目睹日軍燒殺搶掠暴行,生靈塗炭,而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剿共”,企圖消滅共產黨抗日力量。心存抗日救國的黃天蟾,為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身先士卒、前仆後繼的抗日精神所感動,他深明大義,決心改換門庭,毅然於民國30年率部投奔中共,改名王成功,並在八路軍中繼任軍職,得到信任和器重。參加了抗擊日本侵略者多次戰役,作出了應有貢獻。民國35年參加了中國共產黨。
在解放戰爭中,黃天蟾調晉冀魯豫軍區任高級參謀。期間,曾與王德安負責教育訓練上黨戰役和平漢戰役中被俘的國民政府軍旅團級軍官,卓有成效。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調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下屬的北京射擊場場長等職。1967年以軍級待遇退休,定居於貴州省貴陽市。 [1]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