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天厚土

(靈遁者的散文作品)

鎖定
《黃天厚土》是獨立學者,詩人,作家,國學起名師靈遁者的散文作品。首發於鳳凰網,中國作家網
作品名稱
黃天厚土
作    者
靈遁者
作品出處
非線性波動
文學體裁
散文

黃天厚土作品正文

黃天厚土
——靈遁者
有一個地方,真正可以用“黃天厚土”來形容。這個地方就是陝北。當一個江南女子,對我説:“我辛虧沒有找一個北方男人。要不然我真受不了。”我知道她指的是北方人粗,吃飯簡單,不精緻。很多人還很隨便。
我心裏自然是不高興。卻又沒有耐心去和她討論。心裏道:“隨她去吧。反正和她不會經常往來。相識而已。”
但她的話,確實留在了我心裏。也因為不止她一個人明確這樣説過。聽到這樣的話。我會在心裏不經思考的想起陝北,想起黃土高原,想起那裏的人。我會更加的自豪。而不是自卑。她所説的缺點,是我認為自己所具有的優點。
就像江南的秀美,江南的柔情。可能會讓我覺得咋一相處,非常美,非常享受。可是過不了多久,就會覺得有點“婆婆媽媽”,或者説“太費事了。”
這是兩種氣候的碰撞,兩種温度的碰撞,兩種文化的碰撞。我覺得用一個網絡笑話形容也挺合適。甲問:”為什麼越往北,人越直?“乙道:”廢話。天寒地凍的,誰有時間跟你墨跡。“如此説來,陝北應該是兼具“直”和“彎”。
我並不想説,南北地方或者人,那個好,那個壞。顯然這是斷章取義,不科學,也沒有對比性。就像吃大蒜與喝咖啡不能比優雅一樣。爭論都會顯得彼此不優雅。
但是我自己的理解是這樣的。北方文化和北方人需要被“仰視”;而南方文化和南方人需要被“俯視”。
從形式上和心理上都應該是這樣的。當我離開陝北,到了西安,接觸全國各地的人的時候。我發現北方人往往是高於南方人。甚至陝北人比關中人會大多高些。我覺的地理氣候,飲食肯定是一個原因。
還有北方的山會更高,更厚。“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陝北就是需要被仰望的地方。遠遠的看着,這片黃土是高大,深厚的。像個頗有藝術孤獨情懷的男人,走在荒涼的土地上。
我為什麼這麼説呢。藝術是需要孤獨的。而孤獨只有沉澱過的人才更能體會。黃土高原,曾經是原始森林。黃土高原,現在是千溝萬壑。黃土高原,黃塵滿天飛。他厚重的身下,全是死去的生命。曾經的原始森林,現在的煤炭石油。
當風起時,你站在山頂,就會聽到這種嗚咽和孤獨。他穿越千萬年。影響着這裏的植物,這裏的人。
所以他經不起細看,細細一看,都是滿臉的粗糙,滿臉的時間痕跡。而南方和南方人,經得起細看。而且就洋人生活來説,我覺得南方是更好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天府之國“等等稱謂,是有根據的,是歷史告訴我們的。
就裝修來説,我喜歡找南方人裝修。就因為南方的工大多細。就做生意來説。南方人精於經營,北方則要粗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南方富人多於北方。北方人錢來的快,往往去的也快。所以一個需要被“仰視”,一個需要被“俯視。” 之所以加引號,就是説這種對比一定沒有高低之分。
而且我固執的認為,一個人把他的家鄉,説的再美,都不為過。因為那是家鄉。
黃天厚土是描述陝北很貼切的一個詞。僅僅四個字,卻如一首詩歌。它告訴你它的顏色是黃色的,天很高,很藍。土很厚,很厚,沉澱了億萬年。即使在這裏生活的人,都甚至忘了他沉澱了這麼久。也或許是大家不願意提起,把這種性情根植在自己的性格中了。
我有點懷念小時候在土堆裏打滾,在高粱杆裏躲貓貓,在泥潭裏踩坑坑了……如果陝北黃土高原的孤獨和藝術,需要人代言。我會舉手大吼:”就選我吧。我來自陝北。“ [1] 
黃天厚土 黃天厚土
2015年5月17日。

黃天厚土作者簡介

靈遁者,獨立學者。原名王銀。陝西綏德縣人。現居西安。詩人,國學起名師,面相手相學者,科普作家。代表作品《觸摸世界》,《行者乾坤》,《探索生命》,《變化》,《相觀天下》,《探索宇宙》《手診面診色診大全》,《筆有千鈞》《非線性波動》等。其作品樸實大膽,富有新意。靈遁者作為80後學者,深受廣大網民喜愛。靈遁者本人也愛好廣泛,涉獵頗多。其作品多被認為深刻,而帶着淡淡的悲傷。語言樸實,卻不失哲理啓迪,讓人讀後久久回味其中。
靈遁者 靈遁者
詩歌《詩人在歌唱》《天生恐高》,《假如我是一道光》,《我的墓誌銘》《魔鬼的詩歌》《真正的藝術》被認為是靈遁者的知名詩作。靈遁者科普《變化》,哲學小説《探索宇宙》被認為是靈遁者思想最具代表的作品。小説以主人公”雨碩“為載體,採用哲學,小説,意識流等多種手法熔於一爐,富有哲學啓迪。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