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埔軍校舊址

鎖定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原為清朝陸軍小學堂和海軍學校校舍。民國十三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幫助下,創辦了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為名“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因地址位於黃埔長洲島,通稱黃埔軍校。 [3] 
黃埔軍校舊址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中山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北伐紀念碑、白鶴崗炮台、大坡地炮台等史蹟。 [2]  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在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軍校舊址成為反映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有關歷史的重要史蹟,有着重要的歷史價值。黃埔軍校舊址的文物建築,為研究瞭解有關軍校歷史提供了實地研究的場所,具有比較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5] 
1988年1月13日,黃埔軍校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2016年12月,黃埔軍校舊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8]  2017年12月2日,黃埔軍校舊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7] 
中文名
黃埔軍校舊址
外文名
Former Site of Huangpu Military Academy
地理位置
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
始建時間
1924年
建築面積
約 7 km²
保護級別
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批准單位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
文物編號
3-0021-1-021

黃埔軍校舊址歷史沿革

黃埔軍校原址
黃埔軍校原址(14張)
民國十三年(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於創辦。
民國十四年(1925年),東征陣亡將士墓動工,次年落成。
民國十五年(1926年)3月,改名為“中央軍事政治學校”。
民國十七年(1928年)5月,更名“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同年9月又改名“國民革命軍黃埔軍官學校”。同年11月,在校園南面八桂山上建立孫中山紀念碑。
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5張)
民國十九年(1930年)9月17日,黃埔軍校遷往南京
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國民政府在黃埔軍校舊址設黃埔海軍學校。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日軍飛機轟炸長洲島,校本部被日軍炸燬,成為日本海軍基地。
1949年,廣州解放後,黃埔軍校舊址主要建築由南海艦隊駐島部隊接管使用,另一部分劃入黃埔造船廠廠區。廣州市政府和駐軍修復了軍校部分建築。在孫中山紀念碑頂上豎立孫中山銅像。
1964年,黃埔軍校舊址做了一次較大的修繕,基本恢復了原貌。
1978年3月,廣州市紀念館博物館與黃埔造船廠達成協議,正式收回東征陣亡烈士墓園。
1984年5月14日,海軍駐島部隊暫將中山故居、校門、中山紀念碑等文物建築交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管理。
1984年6月16日,廣州市建立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並對外開放,館址設於中山故居。軍校舊址的紀念建築有軍校正門、中山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及東征烈士墓等。
1985年1月4日,黃埔軍校一期生徐向前元帥為“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題寫館名。
1990年,黃埔軍校舊址對外開放。
1992年3月31日,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與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部隊根據《黃埔軍校部分舊址移交原則協議書》的原則簽訂了《黃埔軍校部分舊址移交協議書》,達成了移交範圍、移交時限等協議,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正式收回黃埔軍校舊址主要建築物。 [5] 
1996年5月初,廣州市政府耗資2000多萬重建黃埔軍校舊址,按照國家文物局批示的“原位置、原尺度、原面貌”的原則重建了校本部;同年6月16日奠基,基本復原了孫中山、廖仲愷、周恩來及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各部的辦公室和課室、師生的飯堂、寢室等、學習的場所。於同年11月12日落成。 [3] 
2005年,黃埔軍校舊址嚴格按照“修舊如舊”和“不趕工期”兩大原則進行全面修繕。 [1] 

黃埔軍校舊址建築格局

黃埔軍校舊址大門軍校大門坐南向北,面臨珠江,在牌坊門額上書有白底黑字的“陸軍軍官學校”橫匾。門前有兩個哨崗,後面的兩間房子是衞兵室。
黃埔軍校舊址大門內正面有一幢走馬樓,稱為校本部。還設有學員宿舍、飯堂、展覽室等。舊址西南面,建有劇場式的俱樂部,其西側設有游泳室。大門西側有一幢2層磚木結構樓房,原是教職員宿舍,孫中山逝世後,改建為“總理紀念室”;1984年又改為“黃埔軍校紀念館”,陳列黃埔軍校校史和孫中山在廣東革命活動的照片。 [1] 
黃埔軍校舊址萬松嶺北麓,有東征陣亡將士墓。墓中埋葬了在兩次東征等戰役中陣亡的516名將士。墓的西邊是十七將校墓,為一座仿巴黎凱旋門式建造的建築,上書“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紀功坊的後面是入伍生和學生墓羣,東邊是一座單人墓——蔡光舉烈士墓。
黃埔軍校舊址南面,有教思亭和北伐紀念碑。紀念碑高7米多,為紀念民國十八年(1929年)北伐中陣亡的將士而建。
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主要建築

黃埔軍校舊址綜述

黃埔軍校舊址有軍校正門、校本部、孫中山紀念碑、中山故居、俱樂部、游泳池、東征陣亡烈士墓園、北伐紀念碑、白鶴崗炮台、大坡地炮台等史蹟。 [2] 

黃埔軍校舊址軍校正門

黃埔軍校創辦時在原陸軍小學堂祠堂式大門前面增建歐陸式大門。
黃埔軍校舊址正門風格樸實,中央上方橫匾上“陸軍軍官學校”幾個大字,是譚延闓所書。校門於1965年由中國人民解放軍南海艦隊重新修建。 [4]  在二門門口掛着一副對聯:“殺盡敵人方罷手,完成革命始回頭”,二門右側牆壁上,掛着蔣介石手書的“親愛精誠”校訓。軍校大門綵樓兩旁原掛有一副對聯:“升官發財,請往他處;貪生怕死,勿入斯門”,橫額為“革命者來”。孫中山逝世後改為總理遺囑中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5] 
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校本部

黃埔軍校原址
黃埔軍校原址(5張)
黃埔軍校舊址校本部是一座嶺南祠堂式四合院建築,呈日字形的二層磚木結構、三路四進、迴廊相通的樓房,即三條主要通道,四排房舍。在南北走向的中軸線東西兩側,四排房舍排列的形式一致,相互對稱。四排房子之間以走廊連通,四周有圍牆,建築面積1060平方米。全校自總理、校長、黨代表之下,設政治、教授、教練、管理、軍需、軍醫六部,機構總數約40個,樓底層當時稱大花廳,辦校初期用作禮堂,師生集會在此舉行。 [1] 
校本部樓上設校長室和總理室。校長室是蔣介石辦公和休息的地方,裏面的擺設是按原貌恢復的。牆上貼着第一期學生的名錄,包括姓名、籍貫、年齡、評語等項。
校本部中的校長會客廳有一副對聯:“登高望遠海,立馬定中原。”這是國民黨書法家于右任贈給蔣介石的。這副對聯很工整,表達了軍校師生立足黃埔,北定中原,統一中國的抱負,同時又抒發了革命情懷。

黃埔軍校舊址孫中山紀念碑

孫中山紀念碑的造型利用兩邊交叉而上的階梯及銅像,構成“文”字,暗含了孫文的意思。碑座正面刻有軍校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碑座底層7級,上層5級,中間隔有較長的平級將其截然分開。7級代表軍校在此辦了7期,5級則代表軍校師生共參加了五次戰役;也指軍校在長洲島辦了7期,在外地辦了5期,中國大陸共辦了12期。紀念碑身正面刻有“孫總理紀念碑”六個隸體大字,為胡漢民的筆跡。東面刻有孫中山彌留之際呼喚的七字“和平、奮鬥、救中國”。碑身背面刻有總理像贊,是孫中山一生的寫照。西面刻有總理訓詞,後來成為中華民國國歌。
孫中山銅像身穿西服、左手叉腰、右手前伸、面向大眾,高2.6米,重1000千克,是孫中山當年的日本好友梅屋莊吉出資,牧田祥哉敬作,筱原金作工場鑄造。從山底到山頂的階梯所在的山壁用石材裝飾,表面鑲有校訓“親愛精誠”四個大字。其銅像與廣州中山大學、南京中山陵和澳門孫中山紀念館的孫中山銅像一致。
黃埔軍校舊址孫中山紀念碑

黃埔軍校舊址孫中山故居

孫中山故居即“史蹟陳列室”,原為清朝廣東海關黃埔分關的舊址,稱為學海樓。磚瓦混凝土混合結構兩層,建築面積805平方米,是一座中西結合的兩層洋房建築,原為清朝末年的海關樓,牆上嵌有“孫中山先生故居”牌匾。1952年維修時,把木樓梯從西側改到室內。其中陳列有聶榮臻的皮箱、裝了輪子的椅子、墨鏡、墨盒,解放軍中外籍將軍洪水使用過的手紡毛毯,抗日遠征軍鄭洞國的私章等文物及校友的捐贈。

黃埔軍校舊址東征烈士墓園

黃埔軍校舊址
黃埔軍校舊址(2張)
東征烈士墓園坐落在黃埔軍校舊址西南的平岡,是民國十四年(1925年)廣東革命政府為紀念因討伐陳炯明等叛軍而陣亡將士修建的,安葬有國共兩黨516位烈士遺體,面積5萬多平方米,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6月落成。墓園前有民國十七年(1928年)修建的東征陣亡烈士紀念坊,是一座凱旋門式建築,上覆民族特色的琉璃瓦。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在墓園正門增建東征陣亡烈士紀功坊和碼頭,有“小黃花崗”之稱。紀念坊後由墓道、墓冢、紀功坊、入伍生墓碑羣構成長數百米的中軸線,墓冢東側有蔡光舉烈士墓,西側有17位出身軍校的將校墓。墓園於1984年修繕,1991年新建了“東征史蹟陳列室”。
北伐紀念碑矗立在長洲島平崗,是一座高10米的花崗石碑,為紀念北伐陣亡的軍校生建立的。由軍校代校務何遂撰寫的碑文“平岡之石齒齒兮,黃埔之水淙淙;屹豐碑以萬世兮,將以垂紀於無窮”。碑的正面刻“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學生出身北伐陣亡紀念碑”,碑座的東、西、北三面刻有北伐陣亡的獨立團第一營營長曹淵等353位黃埔軍校學生的名字。但由於第一次國共合作的失敗,大部分共產黨員陣亡者的名字未能刻記。
東征烈士墓園還有一座北伐紀念碑,是民國十八年(1929年)為紀念北伐犧牲的烈士而建,高7米多,碑架三面刻宇。正面刻:“國民革命軍軍官學校學生出身北伐陣亡將校紀念碑”,東面刻“捐軀救國”,西面刻“為民犧牲”。碑座的東、西、北三面還刻有在北伐中陣亡的353位黃埔軍校學生的名字。

黃埔軍校舊址俱樂部

黃埔軍校舊址俱樂部位於孫中山故居西側,建成時稱大禮堂,是歐式紅色建築,禮堂講台中央和兩側分別懸掛孫中山像、總理遺訓、中華民國國旗、國民黨黨旗和林則徐焚鴉片、義和團抗擊八國聯軍侵犯天津、沙基慘案和攻打惠州四幅大型油畫;禮堂懸掛廖仲愷、朱執信、史堅如等名人像。俱樂部西側的游泳池原是小船塢改建。

黃埔軍校舊址主要展覽

黃埔軍校舊址有《軍校校史》《東征史蹟》陳列和《孫中山在廣東革命活動》圖片展覽。樓內舉辦“孫中山先生在廣東革命活動的圖片展覽”和“軍校校史陳列”。
黃埔軍校舊址先後舉辦過“黃埔軍校名人油畫展”“黃埔軍校史蹟展”“黃埔羣英展”“世界著名軍校”“孫中山在南洋”“孫梅逸史——孫中山、梅屋莊吉與黃埔軍校”等多個展覽。 [4] 

黃埔軍校舊址歷史文化

黃埔軍校舊址軍校文化

黃埔軍校
黃埔軍校(2張)
民國十三年(1924年)6月16日,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的軍事政治學校。孫中山在開學演講中提出“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作為辦校宗旨,以"親愛精誠"為校訓。校內建立了黨代表制度和政治工作制度。蔣介石任校長,廖仲愷任黨代表,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葉劍英任教授部副主任,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共產黨人擔任教官及各方面負責工作。軍校分步兵、炮兵、工兵、輜重兵、憲兵、政治等科。軍校在長洲島共辦了7期。
黃埔軍校先後培養出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位元帥徐向前、葉劍英、聶榮臻、林彪和陳毅;解放軍首批授銜的十位大將陳賡、許光達和羅瑞卿。周恩來、陶鑄、劉志丹和左權等,也在黃埔軍校工作和學習過。國民黨軍隊的將領中,黃埔軍校畢業將領有杜聿明、胡宗南、鄧演達、宋希濂和陳誠等。

黃埔軍校舊址選址長洲

黃埔軍校舊址校
黃埔軍校舊址校(22張)
黃埔軍校選址廣州市長洲島的原因:
第一,在20世紀20年代,各路軍閥獨霸一方,滇桂軍閥盤踞着廣州市。當年孫中山選取在遠離市區的孤島辦軍校,就是要避開軍閥的控制和干擾。
第二,長洲島環境幽靜,四面環水,築有炮台多處,與隔江相對的魚珠炮台、側面沙路炮台形成三足鼎立之勢,把守控制江面,易守難攻,便於學習與練武。
第三,孫中山很熟悉長洲島,他曾多次來島視察,知道島上清陸軍小學堂的校舍仍在,略加修葺,即可使用,還可節省許多人力和資金,為此,孫中山決定把軍校設在長洲島上。

黃埔軍校舊址黃埔學潮

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政治部主任周恩來
抗戰時期,黃埔師生自發的一次愛國主義舉動,震驚了國民黨上層,並受到周恩來等黨組織的支持與幫助,黃埔學潮是抗日時期黃埔學潮是抗戰時期熱血黃埔青年的一次愛國舉動。事後,它對一些進步的黃埔學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和作用,在貴州都勻的黃埔十四期師生因校方禁書發生政治矛盾,引發了鬧學潮事件。高級炮校的學員在政治上分成兩派,一派以東北籍為主的學員,力主國共、中蘇合作,團結抗日。另一派是來自中央軍校黃埔派學員,堅持“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共觀點。兩派爭辯激烈,校方逮捕莽大齡等14名學生。掀起罷課,封鎖電台,校方與特務、憲兵團封鎖學校。並引起新聞界震動。蔣介石下令白崇禧、陳誠,何應欽調查此事,鄭新潮是兩名學生代表之一,面見蔣諫言,經周恩來和社會各界及媒體多方努力,學潮得以平息,學員獲勝,畢業後,致使鄭新潮等部分黃埔同學投奔延安、參加革命。

黃埔軍校舊址文化活動

黃埔軍校舊址設立有青少年學生軍訓營,進行軍訓。

黃埔軍校舊址出版書籍

黃埔軍校博物館編輯出版了《黃埔軍校》《黃埔軍校史料》等著作、論文、資料集約100萬字。

黃埔軍校舊址文物價值

黃埔軍校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在中國近代史和現代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軍校舊址成為反映第一次國共合作時期有關歷史的重要史蹟,有着重要的歷史價值。第一,它真正反映了黃埔軍校的歷史,代表和反映了黃埔軍校的革命精神,是真實的歷史原材料。第二,軍校舊址文物建築有幸保存下來,不僅是前人留下來的歷史遺產,也是留給後人的珍貴財富。第三,黃埔軍校舊址是一個文化遺蹟,也是一個旅遊景點,既可使人們瞭解到軍校的歷史,也可領略到軍校的風采和建築藝術。軍校舊址還有着重要的現實意義,它是聯繫海峽兩岸的一條紐帶,對實現和平統一祖國有着比較重要的現實意義。此外,黃埔軍校舊址還被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對廣大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場所。第四,黃埔軍校舊址的文物建築,還有一定的科學價值,它是歷史學家研究有關軍校歷史的最為原始的“史料”,是書本難以代替的,它為研究瞭解有關軍校歷史提供了實地研究的場所,具有比較重要的學術研究價值。 [5] 

黃埔軍校舊址文物保護

1962年,黃埔軍校舊址被列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 [5] 
1988年1月13日,黃埔軍校舊址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佈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6] 
1995年,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被評為廣州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 [1] 
2000年,黃埔軍校舊址評為廣東省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1]  [4] 
2016年12月,黃埔軍校舊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8] 
2017年12月2日,黃埔軍校舊址入選“第二批中國20世紀建築遺產”。 [7] 

黃埔軍校舊址旅遊信息

地理位置
黃埔軍校舊址位於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
開放時間
9:00-17:00,逢星期一閉館
門票價格
免費。
交通信息
公交:廣州市乘坐廣州公交517、261、882、292、43、50路公共汽車到魚珠碼頭,乘262、137路公共汽車到新洲碼頭或261路在魚珠總站下車,轉乘輪渡到長洲島或黃埔古港,後步行至景點。
地鐵:廣州市乘坐廣州地鐵5、13號線在魚珠站下車步行至魚珠碼頭,乘輪渡到長洲島或黃埔古港,後步行至景點。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