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

鎖定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簡稱軍校七分校),1938年3月29日在陝西鳳翔正式成立,5月份遷至西安王曲鎮。黃埔軍校第七分校是抗戰中最大的軍事院校之一,學生總隊畢業人數最多,居各分校之冠。為抗戰輸送了大批中堅力量。 [1] 
中文名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
簡    稱
軍校七分校
創辦時間
1938年
所屬國家
中國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學校簡介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以下簡稱軍校七分校)是在中央軍校西北軍官訓練班的基礎上建立的。抗日戰爭初期(1938年1月),軍校七分校奉命籌辦,同年3月29日在陝西鳳翔正式成立。抗戰勝利後(1946年1月)併入成都本校,成為陸軍軍官學校西安督訓處,續辦至二十一期學生畢業(1947年9月18日),後仍辦軍官訓練班。 [2] 
軍校七分校的訓練基地遠及陝甘兩省的蘭州、天水、鳳翔、西安、户縣等地,闢窯洞為營舍或駐寺廟,校部設在西安王曲鎮(原城隍廟內),陸續建有黃埔村、留村、曹村等新營房。 [2] 
七分校是國民黨軍事集團中最大的軍事院校之一,學生總隊畢業人數最多,居各分校之冠。各分校多在1945年前撤併,而西安督訓處仍在王曲辦教學。從十五期至二十一期共計培養畢業生29635人;此外尚有軍官訓練班、軍官教育隊、政工幹部訓練班、補訓大隊等畢業生約一萬人。 [2]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辦校經過

抗日戰爭初期,第十七集團軍在淞滬戰場浴血奮戰後,奉調皖豫邊區整訓,沿途知識青年紛紛相率請纓,要求參軍抗擊日寇,乃甄選優秀者千餘組為學生隊,隨軍受訓。軍校西北軍官訓練班,原駐天水,其第六期招有三湘青年八百餘駐長沙。1938年1月,軍校七分校奉命籌辦,乃集中以上各處學生來陝西,選編為十五期第二總隊。同年3月29日,軍校七分校正式成立於陝西鳳翔。 [2] 
校部組織情況:在鳳翔初創時,主任為胡宗南,辦公廳主任為吳允周。僅設有主任辦公廳、教育處、經理處、總務處等。1938年5月,校部遷王曲後,政訓處、醫務處次第成立,政訓處又奉命改組為政訓部。1938年秋,會計室與畢業生通訊處相繼增設。1939年春,七分校國民黨特別黨部成立。校部組織已臻完全。軍校七分校少將副主任先後有顧希平邱清泉周嘉彬羅歷戎洪士奇。中將副主任有張卓、吳允周等。 [2]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學習活動

入伍期六個月,但又因萬里行軍和補習高中文化而多達兩年。訓練內容有三小教程《步兵操典》《射擊教範》《陣中勤務令》等戰士基本教育為主,制式教練:從徒手各個教練,持槍教練至班、排教練;戰鬥教練:地形地物利用,進攻接敵、衝鋒和近戰、巷戰、肉搏戰;由戰鬥羣、搜索前進到班戰鬥的攻防演練。 [2] 
軍官生期,步科一年半,特科兩年。學習內容有政治八大教程:《總理遺教》(含三民主義建國方略建國大綱)《校長言行》《日本研究》《東亞地理》《東亞歷史》《政治學教程》《法律教程》《經濟學教程》和英語。軍事十大教程有《軍制》《戰術學》《武經》《地形學》《兵器學》《築城學》《交通學》《測量學》《防空與防毒化學》《戰車學》,另有劈刺拳術等。野外戰鬥演習以排連攻防演練為主。 [2] 
特科生學習步科全部課程外,炮科增加《炮兵操典》《觀測教範》《炮兵射擊教範》《馬廄勤務》《馬術教練》《通信教練》以及汽車駕駛和炮兵野戰演習。通信科增加《電學大綱》《電學原理》《有線電通信教程》《無線電通信教程》《密碼學》《電信器材的故障排除與檢修》《陸空聯絡》《旗語通信》《有線電永久線路架設》《戰時線路的敷設與搶修》《馬術教練》等以有無線電通信練習為主。在緊張熱烈的軍事訓練中,每日三操四講堂,每週有四次半天的野外演習摸爬滾打,搞得汗流浹背,疲憊不堪;總是戰酷暑鬥嚴寒,苦練殺敵本領切磋技藝和指揮才能,這就是黃埔軍校的學習生涯。 [2] 

黃埔軍校第七分校畢業生情況

軍校七分校的畢業生,從1939年元月後陸續分赴抗日前線各部隊,活躍在陝甘寧、蘇魯皖、晉豫等地。如1944年四五月洛陽保衞戰中,十五軍官兵,整連、整營地英勇奮戰,為國捐軀;守城21天后突出重圍,在城外收容得官佐316人,士兵1795人。可見其戰鬥之悲壯與慘烈。有人對七分校十五至十九期畢業生作統計分析,約有三分之一的人,在為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場上英勇犧牲。由此證明,徐向前元帥英明論斷“黃埔師生為抗日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是十分符合歷史事實的。另據台灣近年的同學通訊錄統計,約五分之一的人去台港澳及海外。這是與大陸黃埔同學有草鞋情,同窗誼,共同抗日的親密戰友,是反對“台獨”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重要力量。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