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埔系

鎖定
“黃埔系”,是國民黨軍隊中的一個派系,系因國民黨中央軍的骨幹多為黃埔軍校的教官和畢業生而得名。
中文名
黃埔系
形成地點
中國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內
所屬派系
中國國民黨
來    源
黃埔軍校
黃埔首任校長
蔣介石
黃埔創辦人
孫中山
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蘇聯顧問的幫助下,創辦培養軍事幹部的學校,命名為“中國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後更名為“中華民國陸軍軍官學校”。因校址設於廣州黃埔長洲島,通稱“黃埔軍校”。校長蔣介石(1924年—1947年)。軍校在此辦到第7期,1930年9月遷往南京,後又遷往成都和台灣。
在1926年—1949年的各個時期,黃埔軍校分別在各地開設分校和訓練班。黃埔軍校自1924年6月在廣州創辦到1949年底遷往台灣高雄縣鳳山市,在大陸共辦23期。在大陸時期其畢業生包括各分校、訓練班在內,計有41386人,其中1924年到1929年共培養7期13000餘人。黃埔軍校的教官和畢業生中的多數形成國民黨中央軍的骨幹—黃埔系。 [2]
黃埔系是蔣介石利用其長期擔任黃埔軍校校長之便,以國家力量豢成效忠其個人的一支武裝力量。在國民黨軍中,黃埔軍校出身的將領是蔣介石的嫡系。 [1]
黃埔畢業生大都由黃埔校軍的建立而開始起步。1924年10月,黃埔學生軍與友軍一起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後,於11月和12月先後成立軍校教導第1、第2團。次年參加北伐東征。此為黃埔軍校時期,也是黃埔系萌芽時期。
1925年2月,國民黨中執會決定成立黨軍第1旅,校軍變為黨軍。4月,組建第3團。6月,平定劉震寰、楊希閔叛亂後,增加第4、第5團。此為國民黨黨軍時期。
1925年8月,第1旅擴為國民革命軍第1師,原黨軍第4、第5團編為國民革命軍第2師。2個師合為第1軍,全是黃埔子弟,軍長蔣介石。次年參加北伐。此為國民革命軍成立時期。
1927年4月至1937年7月為黃埔系初步形成時期。北伐軍佔領東南一帶後,蔣介石將第1軍擴編為第1集團軍。由於黃埔軍在組織、紀律上相對比其他部隊更強,財政、裝備、後勤也較為充足,在歷次戰爭中屢敗眾軍閥,故而政治、軍事實力愈益雄厚。此後在多次進攻蘇區,“圍剿”紅軍時,黃埔系都是主力。
抗日戰爭時期,黃埔出身的許多將領紛紛率軍上陣與日軍作戰,黃埔系全面形成。其骨幹紛紛擔任師長、軍長、集團軍乃至戰區司令長官,從而完成對軍界的接班部署。
在反共內戰時期,黃埔系勢力達到頂峯。3年內,國民黨軍隊的“剿總”、綏靖區、警備區、兵團、軍、師管區的司令官以及軍、師長,大部分來自黃埔系,中央軍事部門的指揮大權也部分掌握在他們手中。
1949年大陸解放前夕,黃埔系繼大革命後出現第二次大分化,他們與保定系的不少將領先後走向光明,加入革命陣營。黃埔系逃到台灣者則多為陳誠、蔣經國所排斥,有實權者在數千黃埔系成員中不過數十人而已。至此,黃埔系走向沒落。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