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坑古村

鎖定
黃坑古村位於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水北鎮以東,距新餘市區33千米,三面環山一面環水。黃坑村清一色傅姓,始建於元泰定二年(1325年),迄今已有1000多年曆史。 [1] 
黃坑古村江右民居特色明顯,是一座融傳統宗祠文化、明清商業文化、明清贛派建築為一體的歷史文化內涵豐富的傳統古村落。 [1] 
2014年,黃坑村被列為國家第三批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1] 
中文名
黃坑古村
地理位置
江西省新餘市渝水區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天
著名景點
養正齋

黃坑古村發展歷史

元泰定二年(1325年),傅氏子嗣希聖公從清江縣(今江西省樟樹市)石頭村搬遷至黃坑,始建村。 [1] 

黃坑古村建築格局

黃坑古建築羣體現了濃厚的道家風水思想,大多依山麓而建,選址遵循中國古代“因天時就地利”的風水觀:因地制宜、觀形察勢、適中居中、順乘生氣。因地制宜就是“適形而止”,根據客觀性來採取適合的生活方式。黃坑三面羣山環繞,建築選址順山而建,或建於兩山之間,所謂前低後高為大吉。觀形察勢就是把小環境放入大環境來考察,建築前面一般為平緩開闊的農田,遠處則有羣山對應。適中居中就是恰到好處,建築做到不偏不倚,不大不小,不高不低。黃坑所有建築不論地勢高低,房頂基本保持在一個平面上,彰顯大家平起平坐,和平共處,而每棟建築的形狀大多為方塊形,寓意“四平八穩”。順乘生氣就是倡導在有生氣的地方修建房屋,只有得到生氣的滾滾,植物才會欣欣向榮,人才會健康長壽。 [1] 
黃坑古建築羣還反映了儒家“中正”、“平和”的哲學觀。如清道光年間所建的養正齋,是黃坑古村民居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為一進三開間,是黃坑民居的典型建築。該民居以寬敞的庭院為中心組織空間,主軸線上的建築講究對稱佈局,一般安排有寬敞的門埕、下堂、庭院、上堂,莊重規整。民居往往還在主軸建築兩側增建左右廂房,以狹長的天井與過水屋和主體相連。這種緊湊而有秩序的組合,使民居整體空間格局給人以主從分明、有機統一的美感。 [1] 

黃坑古村榮譽表彰

2014年,黃坑村被列為國家第三批傳統村落保護名錄。 [1] 

黃坑古村歷史文化

黃坑傅氏家族名儒商賈輩出,僅進士、舉人及秀才就達三十多人,有號稱“一門三進士,父子兩翰林”的“彥嗣三傑”,即:傅瀚與弟傅潮及子傅元連中進士,官位分別擢升禮部尚書、工部郎中和監察御史;有清代“父子州官”:即父親傅芬貴州安順府普安州知州;兒子傅世烈雲南和曲州知州。此外,還有很多經商的,足跡遍佈大江南北,至清道光年間,黃坑傅氏已發展成鼎盛時期,曾一度壟斷江南的棉花布匹生意,除一户官差外,各户都參與經商,“出門十八里,裏裏有黃金”,説的就是黃坑人善於經商,富甲一方景象。 [1] 
隨着傅氏家族的發展,其艱苦奮鬥、和合共贏、抱團互助、樂善好施的創業精神,不僅飲譽鄉里,而且傳頌海內,黃坑也因此成為了江西商人尋求精神寄託的地方,並策動、起源了江右商幫的形成,隨着江右商幫在全國各地的迅速發展,也讓江右商幫稱雄中華工商業900餘年。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