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國英

(民國南靖廣東同鄉會理事長)

鎖定
黃國英,1915年初出生於廣東梅縣,民國南靖廣東同鄉會理事長。
本    名
黃國英
出生地
廣東梅縣
出生日期
1915年
逝世日期
1992年

黃國英人物生平

黃國英,1915年初出生於廣東梅縣中醫世家,家族是當地的望族。抗日戰爭爆發後,黃國英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接受廣東抗日救亡團體組織的委派,赴平和、南靖救濟難民。家人知道後,十分支持,協助籌措到了藥品、錢物和大米糧食等,還僱請了3個幫工和10匹馬,馱運貨物。一路上見聞難民遭遇,更加激起他們強烈的同情心,加快前進的步伐。
在閩粵交界的松柏關,他們還遭遇到一夥手持刀械的劫匪。憑着勇氣和年輕時學過武術,打敗了土匪,保住了一行人馬和財物的安全。第二天,又翻過幾座大山,他們來到平和縣九峯鎮(當時的縣城)。考慮到前往南靖還有很長的一段路,他們決定在九峯住一晚,第二天早晨再出發。此時的九峯,店鋪冷清,客人稀少。街上及郊區,有無數的難民,有人沿街或依空地、樹下露宿,景象淒涼。次日臨行前,他們留下部分食物和藥品,委託當地的抗日救亡社團負責人,分給難民。經過三天兩夜的艱難跋涉,他們終於到達山城鎮,隨後立即安排救助事宜。
在福建省南靖縣城鄉一直傳頌着“梅縣客家好人”黃國英先生抗戰時期行善助民的事蹟。
1939年6月,日本侵略者攻佔廣東,之後潮汕地區淪陷。日寇所到之處,實行燒、殺、搶“三光”政策,無惡不作,到處焦土廢村,殘垣斷壁。部分潮汕難民逃到福建平和、南靖一帶,過着乞討生活。在這非常時期,廣東抗日救亡團體組織委派進步青年黃國英先生,前往平和、南靖,救助難民,並擔任“南靖廣東同鄉會”理事長。同鄉會會址設在南靖縣山城鎮的大廟口,民主東路一間二層樓上。
潮汕難民在山城較集中、較多的地方是在南靖的“乞丐寮”(人民電影院周圍)、“忠烈祠”和舊圩(山城集市)。
當晚,國民縣政府一些官員會見了黃國英等人,邀請他們到政府辦公室,召開簡樸的歡迎會,向本縣有關部門、社會團體和潮汕難民代表通報了黃先生的身份。
第二天,黃國英早早地把有關人員和難民代表以及幫工師傅,召集到一塊,做了詳細分工。整理地面、搭木架、和泥巴、砌灶、上山刈毛草等,許多難民也主動前來幫忙。當時建有八個灶台,大鍋煮粥,讓難民們吃上一餐熱食,許多難民吃到熱乎乎的飯菜,都激動得熱淚盈眶。此後,難民缺衣少食,沒錢治病,或者有什麼其它困難,都找黃先生幫忙,他都盡最大努力給予解決。
很快,從老家帶來的錢物用完了,黃國英回廣東找抗日救亡團體組織籌措,自家和親戚再籌措一些。從1939年6月到1945年9月,黃先生多次往返梅縣、南靖兩地,帶來了許多食物、藥品和資金,用於救濟潮汕難民。
抗戰勝利後,部分潮汕人返回老家,有的留在南靖,從事各行各業。黃國英也定居南靖,先後在政府機關和單位工作,養育的三兒一女都很有出息。1992年底,黃先生逝世,享年80歲。

黃國英人物評價

在南靖的潮汕後裔,每每提到黃國英先生,都説“國英公確實是個大好人”。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