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喉鵐

鎖定
黃喉鵐,又叫黃眉子、黃蓬頭、虎頭鳳 [4]  ,是鵐科雞屬鳥類。 [5-6]  黃喉鵐雄鳥,頭黑色,前頭具豎立的羽冠,枕部黃色;上背慄褐色,頸側、下背至尾上覆羽藍灰色;喉黃色,胸具大形黑斑,下體餘部白色,體側具褐色縱紋。黃喉鵐雌鳥頭棕褐色,喉皮黃色,胸無黑斑,虹膜深褐色;嘴黑色,下嘴色淺;腳紅色。 [7] 
黃喉鵐分佈於東亞等地,其中在中國夏候繁殖於東北地區,越冬和遷徒見於華北、華中、華東、東南至華南等地,包括香港和台灣地區 [8] 黃喉鵐棲息於低山丘陵地帶的次生林、闊葉林、針闊混交林的林緣灌叢中,營巢於林緣、河谷和路旁次生林與灌叢中的地上草叢中或樹根旁 [9] 一般主食植物種子,繁殖期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 [10] 黃喉鵐繁殖期在5-7月,一年可繁殖2窩,營造使用分別的巢。第一窩營巢於地面草叢,第二窩選址於茂密灌從或幼樹上。雌雄親鳥共同以枯草和纖維等構成杯狀巢,內墊獸毛。窩卵數通常第一窩為5-6枚,第二窩為3-5枚。雌雄親鳥輪流孵卵,孵化期為11-12天。維鳥晚成,經雙親共同餵養10-11天離巢。 [11] 
黃喉鵐被列入圍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黃喉鵐是一種珍貴的鳥類,其種羣數量較少,因此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12] 
外文名
Yellow-throated Bunting
別    名
春暖兒
探春
黃豆瓣
黑月子
黃眉子 展開
別名
春暖兒
探春
黃豆瓣
黑月子
黃眉子
黃鳳兒 收起
中文學名
黃喉鵐
拉丁學名
Emberiza elegans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鳥綱
亞    綱
今鳥亞綱
雀形目
鵐科
鵐屬
黃喉鵐
亞    種
2亞種 [1] 
命名者及時間
Temminck, 1835
保護級別
無危(LC)IUCN標準 [2] 

黃喉鵐形態特徵

黃喉鵐
黃喉鵐(35張)
黃喉鵐雄鳥夏羽前額、頭頂、頭側和一短的冠羽概為黑色,眉紋自額基至枕側長而寬闊,前段為白色或黃白色、後段為鮮黃色,有時延伸至枕,明顯較前段寬粗。後頸黑褐色具灰色羽緣或為灰色。背、肩慄紅色或慄褐色、具粗著的黑色羽幹紋和皮黃色或棕灰色羽緣。兩翅飛羽黑褐色或黑色,外翈羽緣皮黃色或棕灰色,內側飛羽內翈羽緣白色。翅上覆羽黑褐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具棕白色端斑,在翅上形成兩道翅斑;腰和尾上覆羽淡棕灰或灰褐色、有時微沾棕栗色。中央一對尾羽灰褐或棕褐色,其餘尾羽黑褐色,羽緣淺灰褐色,最外側兩對尾羽具大形楔狀白斑。頦黑色,上喉鮮黃色,下喉白色,胸具一半月形黑斑,其餘下體污白色或灰白色,兩脅具栗色或慄黑色縱紋,腋羽和翼下覆羽白色。冬羽黑色部分具沙皮黃色羽緣,其餘似夏羽。
黃喉鵐雌鳥和雄鳥相似。但羽色較淡,頭部黑色部分轉為黃褐色或褐色,眉紋、後枕皮黃色或沙黃色,有時眉紋後段沾黃色,眼先、頰、耳羽、頭側棕褐色。頦和上喉皮黃色或污沙黃色,其餘下體白色或灰白色,胸部無黑色半月形斑,有時僅具少許慄棕色或黑栗色縱紋,兩脅具慄褐色縱紋,其餘同雄鳥。
幼鳥和雌鳥相似。頭、頸和肩棕褐色具黑色羽幹紋,眉紋淡棕色,背棕紅褐色具黑色羽幹紋,翅黑褐色,翅上覆羽具白色羽緣,飛羽具棕色羽緣,腰灰褐色。頦淡黃色,喉、胸紅褐色具細的棕褐色縱紋,其餘下體白色或污白色,兩脅具黑色羽幹紋。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黑褐色,腳肉色。
大小量度:雄性13-24克,雌性11-18.78克;體長:雄性134-156毫米,雌性135-155毫米;嘴峯:雄性8-11毫米,雌性8.5-12毫米;翅:雄性69-79毫米,雌性64-74毫米;尾:雄性60-80毫米,雌性60-70毫米;跗蹠:雄性18-21毫米,雌性18-21毫米。(注:♂雄性;♀雌性) [3] 

黃喉鵐近種區別


黃喉鵐
體量
雄性13-24克,雌性11-18.78克;體長:雄性134-156毫米,雌性135-155毫米
體重25-29.5克;體長176-193毫米
體重♂20-29克,♀18.5-24克;體長♂134-159毫米,♀130-158毫米
特徵
黃喉鵐雄鳥,頭黑色,前頭具豎立的羽冠,枕部黃色;上背慄褐色,頸側、下背至尾上覆羽藍灰色
喙為圓錐形,與雀科的鳥類相比較為細弱,上下喙邊緣不緊密切合而微向內彎,因而切合線中略有縫隙
雄鳥額、頭頂、頦、喉黑色;頭頂和上體栗色或慄紅色;尾黑褐色,外側兩對尾羽具長的楔狀白班;兩翅黑褐色,翅上具一窄的白色橫帶和一寬的白色翅斑
圖片
黃喉鵐 黃喉鵐
藏鵐 藏鵐
黃胸鵐 黃胸鵐

黃喉鵐棲息環境

黃喉鵐
黃喉鵐(20張)
棲息於低山丘陵地帶的次生林、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的林緣灌叢中,尤喜河谷與溪流沿岸疏林灌叢,也棲息於生長有稀疏樹木或灌木的山邊草坡以及農田、道旁和居民點附近的小塊次生林內。黃喉鵐也常常結成小羣活動於山麓、山間溪流平緩處的闊葉林間以及山間的草甸和灌叢,極少活動於針葉林帶,遷徙季節亦不結大羣,途中會選擇平原的雜木闊葉林落腳。 [3] 

黃喉鵐生活習性

黃喉鵐除西南亞種在中國為留鳥不遷徒外,其餘兩亞種均遷徒。春季最早在3月。繁殖期間單獨或成對活動,非繁殖期間、特別是遷徙期間多成5-10只的小羣,有時亦見多達20多隻的大羣,沿林間公路和河谷等開闊地帶活動。性活潑而膽小,頻繁地在灌叢與草叢中跳來跳去或飛上飛下,有時亦棲息於灌木或幼樹頂枝上,見人後又立刻落入灌叢中或飛走。多沿地面低空飛翔,覓食亦多在林下層灌叢與草叢中或地上,有時也到喬木樹冠層枝葉間覓食。
以昆蟲和昆蟲幼蟲為食,繁殖期間幾全吃昆蟲。在長白山的研究,除成鳥在繁殖期間主要以昆蟲為食外,幼鳥則多以昆蟲的幼蟲為食,主要有鱗翅目夜蛾科、麥蛾科、尺蠖科、螟蛾科、膜翅目葉蜂科、毛翅目石蛾科、雙翅目食蚜蠅科。 [3] 

黃喉鵐分佈範圍

黃喉鵐世界

現存(留鳥):中國和緬甸。
現存(繁殖地):韓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和 俄羅斯聯邦(東亞區)。
現存(非繁殖地):日本和中國台灣島。 [2] 

黃喉鵐中國

分佈於內蒙古東北部呼倫貝爾盟、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湖北、湖南、四川、寧夏、甘肅、貴州、雲南、江蘇、浙江、福建、廣東、廣西、香港和台灣等地。其中東北地區為夏候鳥,陝西、甘肅、寧夏、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為留鳥,福建、廣東、香港和台灣等地為冬候鳥,其餘地區為旅鳥。 [3] 
黃喉鵐分佈圖 黃喉鵐分佈圖

黃喉鵐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1年繁殖2窩,第一窩在4月末至6月初,第二窩在6月初至7月初。剛遷入繁殖地時成羣活動在低山開闊地帶的農田、道邊、河谷和居民點附近的灌叢和小林內,隨着天氣的轉暖,逐漸沿河谷與道路兩側的次生林和灌叢向上部地帶擴散。4月中下旬開始佔區和求偶鳴叫,羽冠聳立,鳴聲悦耳。5月初開始營巢,在林緣、河谷和路旁次生林與灌叢中的地上草叢中或樹根旁、也在離地不高的幼樹或灌木上築巢,距地高0.8米以下。
每巢僅繁殖1窩,不用舊巢。第一窩多在地面,第二窩多在茂密的灌叢中或幼樹上。巢呈杯狀,外層用樹的韌皮纖維和枯草莖、葉以及較粗的草根等構成,內層則多用細的枯草莖、草葉和草根,再墊以獸毛等柔軟物質。巢的大小為外徑11-15釐米,內徑5.5-7.6釐米,高8-11釐米,深4.3-6.0釐米。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承擔,通常先築外部結構,然後再築內部,最後再鋪內墊物。營築過程,最快的要5-6天,最慢的要7-8天才能築成。通常第一窩築巢時間較長,巢的結構較精緻;第二窩築巢時間較短,巢的結構較粗糙。
巢築好後即開始產卵,每窩產卵6枚。第一窩多為6枚,少為5枚,第二窩多為5枚,少為4枚和3枚。1天產1枚卵,產卵時間在早晨5:00以前。第一窩產卵時間在5月初至5月末,大量在5月中下旬;第二窩在6月中旬至6月末。卵灰白色、白色或乳白色,被有不規則的黑褐色、紫褐色和黑色斑點和斑紋。卵為鈍卵圓形和長卵圓形,大小為16-20毫米×14-16毫米,重1.8-2.4克。
卵產齊後即開始孵卵,由雌雄鳥輪流進行。孵卵期間甚為戀巢,特別是雄鳥,有時人到巢前亦不飛,但雌鳥較膽怯,人還未到巢前即離巢而藏匿於叢林內。孵化期11-12天,雛鳥晚成性,剛孵出時全身除枕、肩、背中心、前肢、股溝和兩眼泡之間有少許纖細的灰色絨羽外,其餘全赤裸無羽、桃紅色,眼泡灰色。雌雄親鳥共同育雛,10-11天幼鳥即可離巢,在有干擾的情況下,留巢期僅8-9天。幼鳥離巢後在雌雄親鳥帶領下在巢區附近活動,但不再回巢過夜。 [3] 

黃喉鵐亞種分化

黃喉鵐(2亞種)

中文名稱
學 名
命名者與年代
1
Emberiza elegans elegans
Temminck, 1836
2
Emberiza elegans elegantula
Swinhoe, 1870
[1] 

黃喉鵐保護現狀

黃喉鵐保護級別

黃喉鵐種羣現狀

黃喉鵐全球種羣數量尚未確定,但據報道該物種相當普遍,而全部物種估計數包括:約100-100,000只繁殖對,約50-10,000只遷徙個體,小於平均1,000只在中國越冬的鳥; 小於約1,000只遷徙經過台灣,以及小於50只在台灣越冬; 在韓國約有100-100,000只繁殖對,約有50-10,000只遷徙個體和約1,000-10,000只越冬個體; 在日本約有100-10,000只繁殖對,約有50-1,000只繁殖個體和約1,000-10,000只越冬個體,在俄羅斯有約10,000-100,000只繁殖對和約1,000-10,000只繁殖個體(2009年)。
趨勢判斷:如果沒有任何下降或嚴重威脅的證據,則懷疑物種數量穩定。 [2] 
參考資料
  • 1.    Emberiza elegans Temminck, 1836  .ITIS [引用日期2019-10-19]
  • 2.    Emberiza elegans  .The IUCN Red List .2019-02 [引用日期2019-10-19]
  • 3.    黃喉鵐《中國鳥類志》(吉林科學技術出版社)下卷 雀形目 896頁
  • 4.    崑山市農業委員會,崑山鳥類圖譜,第158頁
  • 5.    崑山市農業委員會,崑山鳥類圖譜,第158頁
  • 6.    王雙貴,宋森,袁海龍著,六盤山鳥類圖譜,陽光出版社,2019.11,第199頁
  • 7.    吳海龍;趙凱;程東昇,貴池鳥類圖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出版社,2019.06,第281頁
  • 8.    趙欣如,趙碧清主編;央美陽光繪,鳥類圖鑑,青島出版社,2019.03,第521頁
  • 9.    李劍志著,湖南鳥類圖鑑,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11,第474頁
  • 10.    王雙貴,宋森,袁海龍著,六盤山鳥類圖譜,陽光出版社,2019.11,第199頁
  • 11.    趙欣如,趙碧清主編;央美陽光繪,鳥類圖鑑,青島出版社,2019.03,第521頁
  • 12.    崑山市農業委員會,崑山鳥類圖譜,古吳軒出版社,2018.09,第159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