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善藩

鎖定
黃善藩(1900——1932),海南澄邁縣長安鄉(今長安鎮)庫雲村人。1900年出生,1925年春考取廣州市省立師範學校。1925年,投到毛澤東在廣州舉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講習所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4月,黃善藩隨馮平參加反“圍剿”鬥爭。1930年4月15日,中共瓊崖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黃善藩再次當選為瓊崖特委委員。1932年犧牲。197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為黃善藩平反昭雪,追認為革命烈士。 [1] 
中文名
黃善藩
出生日期
1900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職    業
革命者
出生地
海南澄邁縣長安鄉

黃善藩個人生平

在穗求學期間,時適民主革命風潮高漲,黃善藩深受影響,課餘時間如飢似渴地閲讀《新青年》、《新瓊崖評論》、《共產黨宣言》《資本論》等進步書刊,開始接受馬克思主義。1925年,黃善藩和同學上街遊行示威,聲援廣州“省港大罷工”。為尋求救國救民的革命真理,毅然離開師範學校,投到毛澤東在廣州舉辦的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在講習所學習期間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2月,為加強瓊崖的國共合作,受黨組織委派,黃善藩離穗返瓊。7月,親自組織成立了“澄邁縣革命青年同志會”,任會長。9月,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和歐赤、馮振騰着手成立了9個鄉農會。參與領導組建“澄邁縣農民訓練所”,任農訓所政治部主任兼政治教官,負責主講“中國革命史”、“新三民主義”、“農民運動”等課。在家鄉創辦“加孟嶺平民學校”,教農民兄弟識字、記數;還深入淺出地講述“財主不下地勞動,為什麼堆谷千萬擔?光銀裝滿一缸缸?”“種田人像牛馬一樣幹活。為什麼年年吃不飽、穿不暖,甚至餓死人?”等道理,從而喚起農民的革命熱情,推動農民運動席捲全縣,使得地主豪紳震驚,連連驚呼:“赤腳跟牛屁股,拾牛屎的要變天了!”
1927年4月25日,王光煒秉承瓊崖國民黨當局的旨意,對澄邁共產黨人、進步學生、進步人士舉起了屠刀,製造了“四·二五”大屠殺慘案,黃善藩在大屠殺中脱險,澄邁國民黨當局為解除心腹之患,懸賞300塊光洋要他的首級。他不被白色恐怖所嚇倒,同蔡開基在加樂地區的加產學堂教書,以教書為掩護,秘密尋找到失散的26位同志,與他們取得了聯繫,為澄邁縣黨組織的恢復和建設,組織農民武裝,重新點燃革命烈火立下了大功。7月,和馮平、吳一青、劉青雲、馮道南等人在孔水村建立瓊崖討逆革命軍第二路軍,不久,奉命赴澄東區(羅浮、三多、金安一帶)着手恢復和建立黨組織,後又到金江、長安、太平等地開展工作,親自建立和恢復了10多箇中共黨支部,佔當時全縣黨支部總數的一半。同年8月,與馮平一起主持成立中共澄邁縣委,被選為縣委委員,分管宣傳。不久,縣委在太平鄉出頭塘舉辦黨員培訓班,由黃善藩等3人主持培訓班工作。培訓班上他反覆強調:澄邁共產黨人要建立農民武裝,要以革命武裝反擊反革命武裝;共產黨人沒有武裝,就沒有立足之地。
培訓班一結束,他深入橋頭地區文兵村,發動貧苦農民捐獻光洋400多塊,購買槍3支,匕首10多把。動員橋頭、金江、長安、太平等地100多名青壯年參加瓊崖工農革命軍,這個人數佔全縣工農革命軍人數的四分之一。同時發展新黨員6人,並建立中共日光黨支部。同年11月,黃善藩任瓊崖工農革命軍西路指揮部副總指揮。12月1日,和馮平、王文儒等人領導了“南田暴動”。此後,偕同王文儒、馮道南等人一起在尖石嶺創辦“列寧學校”,他親自講授《資本論》、《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和政治形勢報告。他明確提出“我們過去建立了革命武裝,現在還要建立農村革命立足地,沒有立足地,怎能長久佔據一方,怎能建立我們的政權”。“列寧學校”為澄邁培養了80多名區、鄉黨員骨幹,一為進一步發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政權建設、武裝建設做好充分準備,為尖石嶺根據地的建設作出了貢獻。
1928年4月,黃善藩隨馮平參加反“圍剿”鬥爭。瓊崖西路工農紅軍第一次反“圍剿”失敗後,按照黨組織的指示,在澄邁縣潛伏一段時間後,跋山涉水到湛江找省委彙報瓊崖西路紅軍失利情況。同年7月,廣東省委決定將海口和瓊山合併,黃善藩任中共瓊山縣委委員(未到任),8月任第一屆瓊崖蘇維埃政府委員。1929年5月,黃善藩任中共瓊崖特委委員,同年,先後被選為中共澄邁縣委常委、澄邁縣蘇維埃政府副主席。
1930年4月15日,中共瓊崖第四次代表大會在母瑞山召開,黃善藩再次當選為瓊崖特委委員。會議剛結束,就和王文儒奉命率領紅軍開赴羊山地區,掀起聲勢浩大的“紅五月”軍事攻勢,奪取槍械武裝自己,擴大紅軍隊伍,鞏固和發展了羊山革命根據地。然後揮師坡尾、西昌等地,打擊民團,發動羣眾,鬥土豪,分田地,恢復了尖石嶺革命根據地。8月1日,在母瑞山召開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他被選為第二屆瓊崖蘇維埃政府委員。同月,任紅軍獨立師第二團政治委員。
1931年冬,瓊崖紅軍行營指揮部成立,黃善藩任行營指揮部政治委員。和林國光一起,率領紅軍奔赴南坤、西昌、坡尾、大同、石浮、加樂。太平、新興等地活動,掃除了國民黨的一批地方武裝,鞏固了尖石嶺革命根據地。同時摧毀了澄三區的安仁、那舍兩座炮樓。同年底,設圈套消滅了瓊山縣十九區有名的土匪“五公子”,“五公子”的匪窩被端掉,羣眾拍手稱快,都説“共產黨就是有辦法,有力量!” [1] 

黃善藩笑着犧牲

1932年夏,黃善藩被捕。在獄中,他受到種種不公正的待遇,但他仍然保持至死忠誠於黨、忠誠於共產主義事業的樂觀主義精神。在母瑞山臨刑前,他笑着説:“革命者倒在敵人的屠刀下是無所畏懼的,但倒在自己人的刀槍下未免有點令人遺憾。一個真正的共產黨員,要經得起各種考驗,黨的誤會造成暫時的委屈也是一種考驗。我相信黨將來會宣判我無罪,事實將證明我是一個忠貞的共產黨員。”犧牲時年僅32歲。 [1] 

黃善藩追認革命烈士

1979年,廣東省人民政府為黃善藩平反昭雪,追認為革命烈士 [1] 
1983年4月2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頒發了黃善藩革命烈士證書。
1995年10月,長安鎮人民政府撥款3500元,在金(江)永(發)公路旁修建“黃善藩烈士墓”,以示紀念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