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克誠故居

鎖定
黃克誠故居位於永興縣三塘鄉下青村。黃克誠故居初建於咸豐五年(1855),佔地170餘平方米,是一棟典型的兩進式湘南古民居。故居側後方建有豆腐房、雜房等配套建築等。室內陳列有黃克誠大將青少年時期與父母家人共同生活的起居用品及物件。 [1] 
中文名
黃克誠故居
主    人
黃克誠
地    點
湖南省永興縣
建築時間
1886

黃克誠故居景點簡介

黃克誠故居 黃克誠故居
黃克誠故居:位於湖南省永興縣三塘鄉下青村,始建於1886年,系磚木結構的湘西農家民居。1902年10月1日黃克誠在這裏誕生,並在此度過童年和少年時期,1920年他外出求學。1927年10月回故鄉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和開展游擊戰爭,1928年10月離開這裏致力於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1952年7月黃克誠回到闊別24年的故鄉開展農村調查。故居外邊看是一棟房子,進到裏面才知道是窮人家,裏面有一邊的房子還賣給了別人。故居於1998年進行全面維修,2002年5月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黃克誠故居人物介紹

黃克誠(1902—1986),1902年出身於湖南省永興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1928年在湘南起義中參與領導永興年關暴動,並率部隨朱德、陳毅上井岡山。曾任中國工農紅軍團長,師政委,軍政治部主任,紅三軍團政治部代主任等職。 抗戰期間,任八路軍總政治部組織部長,第三四四旅政委,第二、四縱隊政委,第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新四軍第三師師長兼政委,蘇北區黨委書記。 抗戰勝利後,進軍東北,領導創建西滿根據地,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副書記、代書記,東北民主聯軍副司令員兼後勤司令員、政委,中共冀察熱遼分局書記兼軍區政委、東北野戰軍第二兵團政委。天津解放後,曾任中共天津市委書記兼軍事管制委員會主任。 建國初期,任湖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2年10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參謀長兼總後勤部部長、政委。1954年後任中共中央軍委秘書長,國防部副部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第八屆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山西省副省長,中央軍委顧問。 1959年的廬山會議上,同彭德懷等一起被錯定為“反黨集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殘酷迫害。1978年12月,被平反昭雪。 [2]  是中共第七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八屆中央委員,1978年在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被增選為中央委員,中紀委常務書記;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第五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 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曾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 1986年12月28日因病在北京逝世,終年84歲。

黃克誠故居相關事蹟

生活節儉,一心為民
黃克誠 黃克誠
黃克誠同志參加革命以後,無論是在艱難困苦的戰爭年代,還是新中國建立以後位高權重、生活條件優裕的時候,他都始終保持着勞動人民的本色,個人生活從簡從低,處處為人民羣眾着想。
1977年,蒙冤18年的黃克誠從山西回到北京,開始住在幹休所的一座樓房裏,條件不錯,但他眼睛不好,上下樓不方便,後來被安排到城裏一處平房小院裏。房子是1949年建的,做了一點簡單的維修就住進去了,雨季一到,多處漏水。管理人員申請了一筆維修房子的經費,黃克誠要來預算一看,一臉嚴肅地説:“ 不行,不行,不要大修,簡單一些,哪裏透風漏雨,就修哪裏。”工作人員拗不過他,只好按他的意見辦。
取暖鍋爐和暖氣管道老舊,冬季屋內温度上不去,管理部門打算改造為燒煤氣的鍋爐,但接煤氣管道需要一筆錢,黃克誠問管理部門,周圍老百姓能否用得上,管理部門説,投資太大,老百姓目前用不起。結果黃克誠也未同意改造。他住的房子鄰街,行人車輛,噪聲較大,工作人員提議請管理部門調一個安靜的地方。黃克誠説:“不要提,別人搬到這裏不同樣吵嗎?”後來,根據秘書的建議,管理部門擬將臨街的牆和門樓加高一些,並已備好材料,黃克誠聽説要花一兩萬元,又婉言拒絕了。直到他去世,住房始終未大修。

黃克誠故居免費政策

2020年2月,為致敬奮鬥在抗“疫”一線的醫護工作者,景區從2020年開園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對全國醫務工作者和農村(社區)基層幹部免票。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