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光鋭

鎖定
黃光鋭(1898年6月5日~1986年7月8日),廣東台山市白沙鎮龔邊田心村人 [4]  ,生於1898年。旅美華僑,曾參加中國同盟會,任採購軍火委員會技師。畢業於蘇聯第二航空學校及美國航空學校。曾任“羅莎蒙德”號雙翼機試飛員。1923年任航空隊隊長。1924年任航空局局長。1926年任教於中央航空學校。1936年兩廣事變中任抗日救國軍空軍司令。後率飛機40餘架,由廣州飛抵南京,依附蔣介石。1936年8月6日至1937年3月20日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1936年12月任航空委員會委員。1937年8月18日任空軍少將。1938年任航空委員會副主任及成都空軍司令。1941年任航空研究所副所長。1946年被委任為中將副司令,他堅決辭職,避免參與內戰。1986年秋在美國去世。 [4] 
(概述圖來源: [4] 
中文名
黃光鋭
民    族
漢族
籍    貫
廣東台山白沙鎮龔邊田心村
出生日期
1898年6月5日
逝世日期
1986年7月8日

黃光鋭人物生平

黃光鋭,廣東省新寧縣(今台山市)白沙龔邊田心人。童年時即被帶往美國旅居。民國5年(1916),人美國華僑蔡司度創辦的美洲飛行學校,考取美國飛行執照。民國6年,楊仙逸奉孫中山之命赴美國與蔡司度合作,集資在舊金山創辦圖強飛行公司,選16名華僑子弟學習,黃光鋭為其中之一。
民國11年(1922)年初,楊仙逸率黃光鋭等學員帶數架飛機回國到穗,參加南方革命政府空軍。翌年3月,黃光鋭任大元帥府第一飛機隊隊長,參加對陳炯明叛軍的作戰;11月,陳炯明軍3萬多人直逼廣州城郊,黃光鋭率全隊輪番轟炸掃射,配合革命軍反攻擊敗叛軍。
民國13年,任大本營航空局局長。翌年7月,任中央航空學校飛行教官,於民國15年任校長。民國16年年初,被派去蘇聯購買飛機,在蘇聯第二航空學校學習6個月。回國後任廣東空軍第1大隊大隊長。民國17年,參加從廣州飛到瀋陽的國內首次長途飛行,受到明令表彰並授予勳章。
民國19年,任國民革命軍第8路軍總部航空處處長。後寧粵分裂,廣州另立國民政府,成立空軍總司令部,黃光鋭任第1大隊司令。民國21年,先後任廣東空軍總司令部參謀長、總司令。民國23年,往法國、意大利、英國和美國考察軍用航空事業。
民國25年1月,任航空委員會委員;6月,陳濟棠發動“兩廣事變”,任黃光鋭為兩廣抗日救國軍空軍司令。黃光鋭反對陳濟棠的舉動,與南京中央政府方面的要人朱家驊等聯繫,於7月18日早晨5時,密令飛行員、機械人員共150人駕飛機82架,脱離廣東政權,飛往韶關再轉南昌。黃光鋭則帶其餘4架飛機飛往香港,併發出呼籲“團結禦侮”的通電。這一倒戈舉動,迫使陳濟棠下野。
同年8月,被調任中央航空學校校長。翌年5月,任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常務委員;8月,被授予空軍少將銜。民國27年,任航委會副委員長兼成都防空司令,參與指揮中國空軍與日本空軍作戰。翌年5月,任航委會副主任。民國30年,負責軍用航空,併兼任航空研究所所長,製成第一架國產飛機;並且發明製造出不少飛機急需的零配件。
1946年,中央航委改組,成立空軍總司令部,黃光鋭被委任為中將副司令。他堅決辭職,認為“空軍是國家的軍隊,只可以對付敵人,不可以對付同胞,殺人只能在戰場上,不能濫施胡為”,避免參與內戰。在下屬和朋友為其舉行的惜別會上,黃光鋭發表演説:“餘30年來,深信中山先生‘航空救國’名訓,故專心學習飛行技術,由美國回國報效……自信忠心赤膽為國,兩袖清風,而上司還是不甚相信。當今抗日戰爭已是勝利,已還我山河,初願已償,應該退位讓賢了。”
黃光鋭卸甲後回到廣州,創辦了廣東信託公司和萬國建築工程公司。1949年遷居香港,後移居美國。 [4] 

黃光鋭主要事蹟

黃光鋭參加同盟會

黃光鋭雖出生在廣東台山,童年時即被帶往美國,在舊金山的唐人街就學。他是被楊憲宜選中培養當飛行員的中國青年之一,楊是孫中山派往美國考察航空並招募新空軍人員的代表團團長。他買了兩架教練機並僱用美國教官。這一批受訓者中有林偉成(譯音)後任廣西省空軍司令,陳作霖(譯音),後為歐亞航空公司負責人;楊觀禹(譯音),他和黃光鋭參加了中國的首次長途飛行,並任中國空軍空運隊隊長。由於政府經費不足,飛行燃料及教官工資均須由受訓者自己支付。經過一年的初步飛行及維修訓練後,黃光鋭參加同盟會加州分會工作,擔任一個採購軍火委員會的主要技師。 [1] 

黃光鋭回國加入空軍

黃光鋭回國時曾攜帶了10架飛機和制機器材返廣州,在大沙頭設廠製造飛機。1923年6月,他們艱苦努力,成功地製造出第一架雙翼雙座偵察教練飛機,並由黃光鋭親自駕駛試飛,報請孫中山大元帥檢閲。孫夫人宋慶齡女士作為中國第一位飛上天空的女性,坐上黃光鋭駕駛的這架自制飛機升空,環繞廣州市飛行一圈,安全着落,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於是孫中山以宋慶齡的英文名字“Rosamonde”命名這架飛機為“樂士文”號。接着,黃光鋭擔任新組成的第一飛機隊隊長。當時飛機隊只有三架水上亞婆機(即老爺機),飛行員只有黃光鋭和一起回國的同學黃秉衡、楊官宇三人。這時,陳炯明突然背叛孫中山,令其部屬洪兆麟襲擊廣州大元帥府,孫中山脱險後,命黃光鋭的飛機隊沿珠江一帶巡弋偵察叛軍行動。恰巧黃秉衡、楊官宇兩人同時病倒,而叛軍已進逼到廣州東郊的石牌,情況十分緊急。大元帥府來了緊急命令,要空軍馬上參戰,黃光鋭即刻駕機飛到前線轟炸,他機智勇敢,輪流駕駛三架飛機上前線,終於炸亂了叛軍陣腳,再經地面陸軍的英勇狙擊,把陳炯明部隊逼回惠州,廣州市才轉危為安。1923年,革命政府在廣東成立軍事飛行學校,黃光鋭任首批飛行教練,後來又接替黃秉為航校校長。1927年,他隨陳濟棠赴蘇聯購買飛機,並進入蘇聯高級航校深造。
1928年,黃光鋭同陳慶雲、周寶衡、梁慶銓等人駕駛“珠江”號水上飛機,由廣州起飛,途經福州、寧波、上海、煙台、天津、武漢、長沙、南京和梧州,航程近萬里。在當時飛機性能和保障條件下完成這樣的飛行,無疑是中國航空史上劃時代的一次空中探險。這次長途飛行,不僅轟動了全國,也轟動了國外航空界。而他們的壯舉,在更大的範圍內激發了中國人對航空事業的熱情,藉此促進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加深了對孫中山“航空救國”思想的認識。這些傑出的活動,使黃光鋭在中國航空事業的開發史上具有突出的地位。

黃光鋭抗日戰爭

在1931年至1936年陳濟棠主持廣東軍政期間,黃光鋭先後擔任廣東空軍參謀長、空軍司令。1935年為擴充空軍,他和丁紀徐赴美宣傳航空救國,募款購得新型飛機30架和一批設備回國,使廣東空軍發展到擁有140多架飛機,其中廣東飛機制造廠製成的“羊城”輕型轟炸機就有17架。
“九一八”事變以後,全國抗日熱情高漲。時任廣東空軍司令的黃光鋭策劃廣東空軍效忠國民政府,指揮廣東空軍戰機70多架(一説62架)飛機、近200人飛離廣州,使陳濟棠陷入眾叛親離的絕境,當晚宣佈下台,倉惶出走香港。避免了廣東軍閥與中央政府一觸即發的內戰危機,為抗日救國保存了一支實力較強的空軍力量。 [4] 
1936年9月,黃光鋭任杭州筧橋中央航空學校校長。1936年12月任南京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委員。1937年抗戰後,他調任中央航空委員會副主任,兼成都空軍司令,被授予空軍少將銜。為加快培養飛行人員,他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空軍軍士學校,開展對各種專業航空技術的培訓。還曾負責飛機的採購工作。一份檔案中記載“頃接黃光鋭真電稱:‘借約今日簽字,訂貨單早經交付俄方,此次訂貨價約一萬萬二千萬,計輕轟炸機一百二十架、重轟炸機十架、驅逐機二百二十架、教練機一百架、驅逐機材料二百架、備份發動機一百二十架、製造廠機器設備美金一百萬、航校設備五十萬、零件二百五十萬、小高射炮一百門,聞俄方明日開會審查,日內可籤復,現又請耿公催俄方速辦。’” [2] 
至1939年秋,他改任空軍總指揮部軍政廳廳長,曾建議設立航空研究院於成都,自任院長,該院附設的工廠,製成輕轟炸機一架。被譽為空軍虎將的黃光鋭,經他所培育和指揮的原廣東空軍飛行員,大多數在抗日戰爭中勇敢戰鬥,作出重大貢獻——有40人共擊落日機70多架,有70多人為國犧牲,為中國人民抗擊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作出了貢獻。1941年4月黃光鋭調任航空研究所所長,培養了我國第一代高級航空工程技術人員,其中有不少人在新中國成立後轉而為新中國服務。黃光鋭還曾參與“駝峯航線”運輸。 [3-4] 

黃光鋭後世紀念

1988年7月7日,為紀念廣東航空愛國志士而建的廣東航空紀念碑落成,坐落在廣州十九路軍墳場陣亡將士碑的西側,黃光鋭作為航空先驅、愛國的抗日英雄名列碑內。其長子黃偉球多次參加相關紀念活動,如2005年廣東航空聯誼會主辦紀念抗日戰爭勝利60週年活動、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館舉行紀念孫中山誕辰140週年座談會等,緬懷父輩的英雄事蹟。 [4] 

黃光鋭故居

如今白沙鎮龔邊田心村的黃光鋭故居,是他出國謀生之後建造起來的。故居由獨立的兩幢樓組成,一座為中西合璧的洋樓,一座為青磚樓,兩樓之間是一個園子。 洋樓是故居的主體建築,樓高3層,屋後有廚房等附屬設施。黃光鋭父親去世後,由於其子女和親人都在國外,故居長期作為村委會辦公地點,整體結構保護較好。黃光鋭故居中曾保存有不少珍貴文物,如一張黃光鋭用過的淺黃色躺椅,靠背處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字,現藏於江門五邑華僑博物館;蔣介石所贈的一副極其精美的“下山虎”刺繡則藏於台山市博物館。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