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偉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放療科六病區主任醫師)

鎖定
黃偉,腫瘤放療專家,主任醫師 [2]  ,博士生/博士後導師,山東大學臨牀醫學副教授。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胸部放療五病區科主任 [1]  ,美國威斯康辛醫學院公派訪問學者。2019年獲“泰山學者”青年專家,首屆“齊魯健康與衞生傑出青年人才”稱號。兼任中國醫師協會青委副主委,中華醫學會腫瘤放療分會第十屆青委及山東省醫師協會腫瘤放療醫師分會副主委、中國抗癌協會腫瘤乳腺癌專委會青年委員、山東省醫學會腫瘤放療青委副主委等。主持國家自然基金2項,參與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科技部重大專項2項。以第一或通訊作者在國內外雜誌發表論文40餘篇,首位獲山東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第6位),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2位),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第6位)及山東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第2位)。
學    歷
博士研究生
教學職稱
副教授
臨牀職稱
主任醫師
執業地點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職    務
病區主任

黃偉科研成果

[1] 開展胸段食管鱗癌放療靶區的系統研究:首次在國際上對日本食管疾病協會(JES)的食管癌淋巴結區進行了CT定義。系統研究了胸段食管鱗癌淋巴結轉移規律,提出了食管鱗癌精確放療腫瘤臨牀靶區(CTV)的“中國建議”,對於指導如何進行“選擇性淋巴結照射”提供了依據,國外多部經典放療教材引用指導食管癌放療靶區勾畫。也被《中國食管癌放射治療指南》引為佐證,已經成為國內臨牀勾畫食管癌放療靶區的主要依據。相關文章2次發表在放療頂尖SCI雜誌《Radiother Oncol》並獲得山東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山東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探索食管癌放療聯合免疫的相關臨牀研究,涉及新輔助、同步以及鞏固治療各個方面。
[2] 開展原發性肝癌精確放療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系列研究:首次在國內提出原發性肝癌精確放療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問題,並根據臨牀及放療劑量體積參數進行多因素分析,在國際上首先發現放療致乙肝病毒再激活的高危因素,並建立NTCP模型及數據挖掘模型,為此類患者的精確放療提供了指導。共發表6篇中文文章,SCI文章7篇。
[3] 開展了 18F-FDG PET在非小細胞肺癌療效和生存預測的系列研究:發現18F-FDG PET多定量參數在NSCLC放療早期(40Gy)即可預測治療敏感性、生存和復發。在早期預測放療敏感性方面,較之其他參數,發現△MTV預測效能最高,敏感度、特異度、準確度可達91.7%、84.6%、92.3% (Eur J Nucl Med Mol I, 2011, IF=5.537);經過長期隨訪,證實△MTV是唯一預測復發及生存的可靠指標。文章分別發表在核醫學排名前兩位的雜誌《Eur J Nucl Med Mol Imaging》、《J Nucl Med》,更為重要的是以封面文章發表在國際核醫學排名第一的雜誌《J Nucl Med》上,且得到國外臨牀試驗RTOG 0235證實,充分證明了該系列研究的臨牀價值,為NSCLC放療策略的選擇提供了功能影像學方面的依據。相關研究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山東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目前正在做PET-CT新型PD-L1探針方面的基礎研究與人體試驗。
[4] 開展MRI在保乳術後放療瘤牀確定方面的研究:在國內率先開展保乳術後俯卧位放療、大分割放療的臨牀工作,減輕了相關損傷,降低了治療費用。國際上率先開展早期乳腺癌新輔助放療及放療免疫聯合的基礎與臨牀研究,開展的MRI與CT在保乳術後放療瘤牀確定方面的比較性研究發表放療頂尖SCI雜誌《Int J Radiat Oncol Biol Phys》,曾在2019年全美放療大會(ASTRO)口頭髮言等。

黃偉獲獎情況

2019年獲“泰山學者”青年專家,首屆“齊魯健康與衞生傑出青年人才”稱號。首位獲山東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第6位),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第2位),中華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第6位)及山東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1項(第2位)。

黃偉社會任職

中國醫師協會放射腫瘤醫師分會青委副主委
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分會乳腺學組副組長
山東省醫師協會腫瘤放療醫師分會副主委
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學分會青年學組、免疫學組委員
中國醫教協會腫瘤放療分會常委
中國抗癌協會乳腺癌專委會青委
山東省醫學會腫瘤放療委員會青委副主委
山東省醫學會煙草病學與戒煙多學科聯合委員會副主委
山東省醫學會肺癌多學科聯合委員會委員

黃偉擅長領域

食管癌、乳腺癌、肺癌的精確放療及全身治療。 [1] 

黃偉出診時間

週一全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