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信介

鎖定
字金龍,台灣台北人。曾任啓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及鑫泉工業公司常務董事。50年代退出國民黨。1961年1月當選為台北市議會議員。1969年當選台灣“立法委員”。又曾任律師,《台灣政論》雜誌社、《美麗島》雜誌社發行人。1979年12月因“美麗島事件”(也稱“高雄事件”)被捕,依“叛亂罪”被台灣當局判處有期徒刑12年。1987年5月出獄。1988年3月加入民進黨。是民進黨第三任、第四任黨中央主席,1990年11月成立的民進黨“台灣主權獨立運動委員會”主任委員。 [1] 
中文名
黃信介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28年8月20日
逝世日期
1999年11月30日
出生地
中國台北
代表作品
黃信介紀念文集

黃信介人物生平

黃信介在 1928 年出生於台北市大龍峒,1943 年赴日本就讀上野中學。從小立志做大官的黃信介,在光復後從東京回到台灣;1949年,他當選台北市議員, [6]  1969年選上立法委員 [3]  ,在台灣民主運動開始萌芽的年代,黃信介儼然成為反對陣營的大龍頭。 [6] 
1975年4月蔣介石去世,蔣經國接任國民黨主席,將核准新刊物發行的權力,由警備總部轉移到“行政院”新聞局,為新刊物的創行提供了條件。8月,由黃信介擔任發行人、康寧祥擔任社長、張俊宏擔任總編輯,有志於成為新時期“民間輿論的發言台”的《台灣政論》創刊。《台灣政論》與此前民間刊物相比有顯著的不同,一是直接動員政治反對力量,開啓了思想啓蒙與政治運動緊密結合的新格局;二是象徵反對力量的本土化,不僅創編人員皆為本省籍意見領袖,而且雜誌名稱公開標示“台灣”,標誌着台灣本省知識分子站到民間報刊的前台。《台灣政論》繼續以“革新保台”為訴求背景,要求執政黨朝政治民主、經濟平等、消除政治偏見和省籍歧視三大方向努力,被史家稱為“七零年代後期到八零年代所謂‘黨外雜誌’的濫觴”。《台灣政論》的出現適應了人心思變的社會心理,加上適逢“中央民代”選舉,創編人員大力介入推動反對勢力參選,銷量急增(第一期再版五次,到第五期時銷量達五萬份),但因第五期中的《兩種心向》一文(作者邱垂亮,時為澳洲學者)借大陸學者之口提到“武裝起義”和“祖國統一”以實現台灣人當家作主,被禁止繼續發行。《台灣政論》被查禁,黨外雜誌反而此伏彼起紛紛出現,70年代後期即有《夏潮》(1976)、《這一代》(1978)、《八十年代》(1979)、《美麗島》(1979)等三十多種刊物,到80年代更是如雨後春筍,《亞洲人》《暖流》《民主人》《深耕》《生根》《台灣青年》《台灣廣場》《台灣潮流》《蓬萊島》系列、《前進》系列、《新潮流》《政治家》系列等近百種刊物,擁有數百萬的讀者羣。這些刊物中也有屬於外省籍第二代知識分子主導的。各種“黨外雜誌”大多發行幾期即遭遇取締,採取的是遊擊式的個體生滅總體延續的戰略,但風格上有的激進,有的温和。 [4] 
1975年8月, 張俊宏與康寧祥、黃信介共同創辦《台灣政論》月刊,黃信介任發行人,康寧祥任社長,張俊宏任總編輯,並聘姚嘉文擔任法律顧問。《台灣政論》每期都用大量篇幅抨擊時弊,要求民主,並從各種角非難國民黨的統治體制。後進一步探討當時避諱的一些敏感性問題,如解嚴、省籍、權力的不平等問題。該刊自稱要繼承《自由中國》與《大學》雜誌的傳統,“搭起民間輿論的發言台,在批判官僚制度的行徑上,在閉鎖的環境中所造成的諸種不合理的事象,發揮掃除髒亂的功能。”該刊很快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被公認為在野反對派的旗幟。 但該刊發行至第5期,即遭停刊處分。 [3] 
1977年,台灣舉辦五項公職選舉,黃信介與現任監察委員的康寧祥組成“全省黨外後援會連線”,並在1978年組成“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為呂秀蓮、姚嘉文、黃煌雄等人助選。 [6] 
1978年10月6日舉辦的“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中,黨外人士首次組成全島性的“助選團”,為黨外候選人進行助選; 並向候選人提出包括要求“解除戒嚴令”、 “開放黨禁”、 “台灣省議會全面改選”、 “省市長民選”、 “司法獨立”、“軍隊中立”等內容的“十二項共同政見”,作為黨外候選人的共同競選綱領。11月24日,“全國黨外民意代表助選團”總部成立,黃信介擔任總聯絡人,施明德任總幹事及發言人,陳菊為秘書長,總部的任務是,為黨外人士提供統一的政見、競選標語、歌曲等。黨外反對勢力秣馬厲兵,準備着與國民黨進行下一輪的爭鬥。
1978年12月25日,“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發表《國是聲明》,除重申“十二項共同政見”外,並提出厲行民主憲政,反對暴力等主張,並決定1979年1月29日起,作環島拜年活動,並沿途散佈《國是聲明》。1月22日,當黨外人士得知黨外核心人物之一餘登發被捕後,又在其家鄉高雄高明橋頭鄉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要求釋放餘登發的集會遊行。這次遊行的人數雖不多,但這是繼“二二八”事件後,台灣首次針對國民黨的政治性示威遊行,是對30年來戒嚴體制提出的挑戰。4月27日,黨外人士吳哲朗和陳婉真主辦的《潮流》雜誌問世,這是30年來台灣第一家未向當局登記而自行出版的地下刊物。雖然國民黨不久即宣佈《潮流》為非法,但實際上未採取強硬的查封措施,以至使《潮流》發行到46期。除《潮流》外,黨外勢力還利用國民黨恢復登記雜誌出版的機會,不斷創辦刊物,出版書籍,以造成強大的輿論攻勢。在短短的幾個月中,經當局批准的新生刊物便有七、八種之多。而在這些眾多的雜誌中,代表黨外“激進派”的《美麗島》雜誌的創刊,影響最大。
1979年8月16日《美麗島》雜誌創刊。該雜誌發刊詞指出:“黨外推展新生代政治運動的目的是要徹底從國民黨製造的禁忌、 神化中解放出來,反省、 挖掘國家社會的種種問題,並要讓民主永遠成為我們的政治制度”。該刊由黃信介為發行人,許信良為社長,黃天福、呂秀蓮為副社長,張俊宏為總編輯,施明德為總經理,由姚嘉文、林義雄、黃天福、呂秀蓮、王拓等負責實際工作,並由康寧祥、黃順興等91位黨外知名人士擔任社務委員。創刊後《美麗島》迅速在全台建立分社、基金會和服務處。每在一處聲勢與影響迅速在全島擴大,發行量第二期就達10萬份,創黨外雜誌最高記錄,成為當時最有影響的黨外刊物。 [3] 
1979年12月10日,《美麗島》雜誌社黨外人士,以慶祝“國際人權日”為由,向台灣當局申請在高雄市舉行3萬人的集會遊行,未獲批准。他們不顧當局禁令,決定按原計劃舉行羣眾集會,當局派出大批軍警嚴陣以待。當日晚,《美麗島》雜誌社在高雄街頭組織集會,與憲警發生大規模衝突。宣佈散會後,憲警又施放催淚彈,用電棍驅趕不願離去的羣眾,結果發生了更嚴重的衝突。在整個事件中有上百名憲警受傷,而受傷民眾人數迄今沒有可靠的統計。12月12日,《美麗島》雜誌社舉行記者會,對高雄事件加以説明。次日清晨,當局突然行動,逮捕了《美麗島》雜誌社主要人物14人,並於當日查封《美麗島》雜誌社及各地服務處。14日,“警總”經“立法院”同意,逮捕了“立委”黃信介,其後又逮捕了152名,“美麗島”派系人士,還查禁了黨外勢力主辦的《八十年代》、《春風》等雜誌。1980年3月18日至28日,台灣當局對黃信介等人進行公開軍法審判,4月8日,判處黃信介有期徒刑14年,施明德無期徒刑,張俊宏等12年徒刑。其罪名是“為中共統戰”和從事“台獨叛亂”進行雙線“顛覆政府”。 [2] 
1987年黃信介假釋出獄。1988年,黃信介重新為民進黨掌舵,擔任民進黨第三屆黨主席,1989年連任第四屆主席。任內他不僅獨擔民進黨困窘財務的重擔,並從創意到領導,完成帶動台灣地區領導人直選的政治工程。黃信介三次與台灣省議會告別,第一次是因美麗島事件拘禁囚牢,被迫取消終身職的立委資格;第二次是1991 年9月,以“請與我一同告別舊時代”辭去立委,呼籲老法統一同引退,復職後僅當了40分鐘的立委;最後一次,則是在打完1992年“元帥東征”的戰役,曾為東部民主沙漠注入活力的黃信介,正式告別台灣省議會。1996年,黃信介受聘為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資政,1997年他三度面見李登輝,化解台灣地區領導人選舉制及公投等修憲僵局,1998年,他受聘為民進黨顧問。 [6] 
1989年10月28日至29日,民進黨第四屆第一次全體代表會於在台南召開,會議由黨主席黃信介主持,改選了黨主席、中常委、中評委和中機委.黃信介連選連任黨主席。"通過了成立"台灣地區領導人直接民選行動委員會”案等多項提案。 [5] 

黃信介大事年表

1928年8月20日,出生在台北大龍峒一個富裕世家,祖籍福建省安溪縣。
1940年至1945年,在日本讀初中。
1951年,畢業於行政專科學校(中興大學前身)。
1958年,當選台北市議員。
1969年,當選終身“立法委員”。
1975年,與康寧祥、張俊宏等創辦了《台灣政論》並任發行人。
1977年,與康寧祥組成“全省黨外後援會聯機”,
1978年,任《這一代》雜誌社社長,組“全國黨外助選團”。
1979年6月,創辦美麗島雜誌社並任發行人,8月發行《美麗島》雜誌。
1979年12月,因《美麗島》雜誌高雄服務處暴力事件被捕。
1980年4月,因“叛亂罪首犯”身份被判刑14年。
1987年5月,獲假釋出獄。
1988年3月,加入民進黨。10月當選民進黨第三任黨主席。
1989年10月,當選民進黨第四任黨主席。
1990年5月,獲李登輝特赦。
1991年12月,當選第二屆“台灣省民意代表”。
1992年12月,當選第二屆“立法委員”、辭“台灣省民意代表”職務。
1996年5月至1999年5月,獲聘為有給職“台灣地區領導人辦公室資政”。
1999年11月30日,病逝於台北。 [8] 

黃信介後世紀念

李登輝在2000年黃信介追思紀念會上説,“他有肚量,他的心胸非常寬闊,這種偉大的人,我稱他為台灣精神真正的代表者。”雖然他離開了我們大家,但是他為人做事的風範,永遠(活)在所有台灣民眾的心目中。台灣歷史的長流中,可以説建立了一個偉大的紀念碑。”
黃信介先生90誕辰紀念活動 黃信介先生90誕辰紀念活動 [7]
黃煌雄認為:“李登輝與黃信介兩位先生都有台灣悲愴年代的投影,但黃信介比李登輝有更深黨外運動的印記。大體上,黃信介是一位宅心仁厚的‘老伯伯’,讓任何人覺得他是他們的鄰居,濃厚草莽性格,不時流露出率直樸真的性格,口無遮攔卻出口即為頭版頭條。他擅長髮掘人才,肯出錢出力培養後進並提拔菁英,他是最能領導精英的領導人。他的無為而治、無所不包成就他的大肚,他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成就他的大智;大智若愚是大家對他的共同印象。這就造就黃信介從黨外人士羣雄並起脱穎而出成為黨外共主、美麗島大家長、再進而成為民進黨主席,今天更從民進黨的黃信介一躍蜕變成台灣的黃信介。”
2019年適逢“信介仙”逝世20週年與美麗島事件40週年,10月25至27日,台研會與維也納大學東亞研究院台灣研究中心合作,於“Taiwan’sCultural Diplomacy - a Decade of Intercultural Discovery”研討會上播放《黃信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第一領導者》紀錄片(20分鐘版)英語字幕版;同時發放本會創辦人黃煌雄之專文:《黃信介:戰後台灣民主運動第一領導者》(“Huang Hsin-chieh: the First Leader of the Post-War TaiwaneseDemocracy Movement”)雙語手冊與共同與會之海內外貴賓,共同見證“美麗島”的民主紀事。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