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俊雄(1933年-),台湾云林县虎尾镇人,台湾布袋戏表演艺术家,黄海岱次子。14岁随父学习布袋戏,曾任台湾省戏剧公会理事长。
1951年起改良传统布袋戏偶尺寸并引入电影技法与西洋配乐 [3]。1970年将父作《忠孝节义传》改编为电视布袋戏《云州大儒侠》,首创1.1米大型戏偶与流行音乐配乐,创下97%收视纪录 [2] [6-7],后因政策停播。持续推出《三国演义》《包公侠义传》等题材作品,横跨多家电视台 [2] [4]。其家族形成霹雳、天宇、金光三大流派:长子黄强华与次子黄文择创立霹雳布袋戏,三子黄文耀开创天宇布袋戏,晚年与长女黄凤仪、幼子黄立纲共同经营金光系列 [3] [8]。2000年起推动布袋戏IP运营,开发影视、展览等多元形态 [3] [9],晚年尝试3D技术应用 [5],坚持闽南语口白与操偶技艺传承 [6]。
- 中文名
- 黄俊雄
- 出生日期
- 1933年
- 职 业
- 布袋戏艺人
- 代表作品
- 《云州大儒侠》
- 主要成就
- 首创将布袋戏搬到电视上表演
- 职 务
- 曾台湾省戏剧公会理事长
简介
播报编辑
目录[隐藏] |
1 代表作 2 影视作品 3 家族衣钵 4 外部链接
代表作
播报编辑
1970年3月2日,黄俊雄将黄海岱的《忠孝节义传》改编,成为自己的首部作品《云州大儒侠》,首创以布袋戏搬到电视上表演。他将布偶尺寸加大,强调眼部的神气,以流行音乐取代传统的锣鼓。在台视播出后轰动全台湾,造成万人空巷,连续演出583集,创下当年台湾电视节目最高收视率97%。1974年6月25日,乃遭国民政府以“妨碍农工作息”为由停播(非禁播)。
影视作品
播报编辑
1967年 《大飞龙》(电影)
1968年 《大伤杀》(电影)
1970年 《云州大儒侠》(台视) 《三国演义》(台视) 《云州大儒侠续集》(台视)
1971年 《新西游记》(台视) 《六合三侠传》(台视) 《大儒侠》(台视)
1973年 《新济公传》(台视) ※ 国语 《大唐五虎将》(台视) 《六合三侠传完结篇》(台视)
1974年 《云州四杰传》(台视)
1976年 《二十四孝》(中视) ※ 国语
1977年 《神童》(华视) ※ 国语 《百胜棒》(华视) ※ 国语
1982年 《大唐五虎将》(台视) 《六合三侠传》(台视) 《神刀魔剑六合魂》(台视)
1984年 《六义精武门》(台视) 《六艺七义》(台视) 《西岐封神榜》(台视) 《封神大伐纣》(台视)
1985年 《钦差游侠传》(台视) 《隋唐演义》(台视) 《唐朝演义》(台视) 《济公传》(台视) 《神刀魔剑六合魂》(台视)
1986年 《济公传》(台视)
1986年 《降龙伏虎传》(台视) 《义魄云天》(台视) 《大明游侠传》(台视)
1987年 《三国英豪》(台视) 《新云州大儒侠》(台视) 《史艳文与女神龙》(台视)
1988年 《真假济公》(台视)
1989年 《烽剑春秋》(中视)
1994年 《新云州大儒侠》(华视)
1996年 《金光霹雳菩萨藏》(录像带) 《万教大格杀》(录像带)
1998年 《金光十八龙》(民视)
1999年 《金光九天盘》(录像带) 《金庸布袋戏-射雕英雄传》(TVBS八点档) ※ 国语
2000年 《云州大儒侠【千禧年版】》(中视) [1]
2004年 《天地风云》(华视 另外于2006年起也在霹雳电视台开始重播)。
2006年 《六合水浒传》(民视)
2007年 《包公侠义传》(公视)※ 国语 8月13日至11月8日,每周一至周四21:00~21:45播出,改编自黄海岱的《七侠五义》。之后在2008年亦有改配客语于客家电视台内播出。
2009年 《黑白龙狼传》(DVD出租)
家族衣钵
播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