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黃任寰

鎖定
黃任寰(1888-1952),字旭南。廣東梅縣西陽人(一説平遠人)。廣東武備學堂第二期畢業。歷任廣東陸軍混成協排、連長,廣西護國軍林虎部第2軍第2團團長兼兩陽警備司令,粵軍第5路第1統領,粵軍第1軍第5獨立旅旅長。陳炯明叛變後,任陳軍第1軍第1師師長。1925年被國民革命軍東征軍擊敗,逃往上海閒居。1928年起任西江綏靖公署參謀長,第8路軍總指揮部參謀長兼教導旅長,第1集團軍第3軍獨立1師師長第1集團軍第4軍軍長,廣東第2軍區司令。1936年10月授陸軍中將。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衞團統率委員會副主任兼參謀長,平蕉饒埔4縣聯防總指揮官,梅蕉平埔守備司令官,第7戰區司令部高參。1947年當選國民政府監察院監察委員。1948年移居香港。1952年病逝於香港。 [1] 
中文名
黃任寰
別    名
旭南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88年
逝世日期
1952年
畢業院校
廣東武備學堂
出生地
廣東省梅縣西陽鎮

黃任寰人物生平

黃任寰,字旭南,生於1887年,梅縣西陽鎮黃坊村人,歷任國民黨師長、軍長等職,上將軍銜。
黃任寰早歲畢業於廣東陸軍速成學堂,其時尚在清末,黃任寰僨清政不綱,積極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革命活動,立過戰功而當上師長,後因事去職。至三十年代,陳濟棠主持粵政時,因陳濟棠前為黃任寰之舊部,乃聘黃任寰為第八路總指揮部參謀,旋任獨立第一師師長,率部駐防閩粵贛邊區,負責阻擊紅軍。
紅軍在閩粵贛邊活動時,何長工受紅軍領導人的派遣與黃任寰聯絡,請其讓路紅軍經過,黃任寰允諾不予阻擊,並關切地詢問何長工,紅軍部隊還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解決。何説:“紅軍部隊藥品奇缺,莫説盤尼西林缺少,就是紅藥水、碘酒、藥棉都缺乏”。黃任寰概然答應供給紅軍部隊大批藥品。其後,黃任寰再問何長工,尚有什麼困難否?何答沒有。黃任寰笑道:“紅軍槍支裝備陋劣,槍支彈藥不屬困難乎”?何説:“兩軍對詩,得藥品足矣,何敢過望供給武器!”黃任寰笑道:“此又有何不可!”後來,紅軍在閩粵贛邊活動,果然未受黃任寰部阻擊,而且得黃任寰暗中資助的槍支藥品。
黃任寰在國民黨軍中早有儒將之稱。黃任寰駐防蕉嶺、梅縣期間,對地方建設做過許多有益的工作。1931年至1933年,黃任寰駐防蕉嶺,見當地交通不便,乃與蕉嶺縣政府碳商,曾整修梅松公路,梅蕉公路,並循古道修築蕉嶺至福建武平的公路,新東公路(蕉嶺的新鋪至平遠的東石);派遣士兵興修了蕉嶺縣公共體育場;為改善蕉嶺的醫療衞生狀況,利用廢廟改建縣立平民醫院,清理亂葬崗,闢建公墓;拆除路旁廁所,整頓交通市容;發動軍民種樹,並嚴令保護(蕉嶺現在許多公路地段綠樹成蔭,有些是當年所種的);為解決蕉嶺縣立中學和新鋪中學的經費現狀,他通過整頓蕉城市場,闢建新鋪市場,以市場租收入維持辦學經費;倡導修築新鋪大橋等。
1933年至1936年,黃任寰率部移防梅縣。當時梅縣縣長為彭精一,兩人合作,拆除梅城舊城牆,擴建凌風東、西路,修築梅江橋、白渡橋,興建梅縣圖書館、民眾教育館。黃任寰重視文物,集資印刷嘉應所屬各縣誌書及先賢著作,修建東山千佛塔。黃任寰還動用工兵連開闢公共體育場(即現在的梅縣人民體育場),體育場建成後,他又捐錢及募集資金,按照南京體育場的大門式樣,利用拆城的城磚,建造了體育場的大門(即現在體育場的紅門)。公共體育場的興建,對促進梅縣體育事業,尤其是對足球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體育場原址是東較場,前清時是處決犯人的地方,有不少無主骸骨。為此,黃任寰又在大河背察背嶺,城西寺塘便建義塚,收葬無主骸骨。其家鄉黃坊常患旱,他也捐資在蘇姑凹坑尾建一簡易士敏土水壩,蓄水灌田。
國民黨政府控制廣東後,黃任寰去職寓居香港。1941年12月,香港滄陷。日本軍佔領香港後,妄圖利用黃任寰的聲望,請黃任寰出任香港維持會長,遭到拒絕。日軍再次找黃任寰出任,黃任寰再次拒絕。日軍惱羞成怒,以凍結黃任寰的100萬存款相要扶,黃任寰鐵骨錚錚地説:“要凍就凍吧。”爾後,黃任寰寫密信給第四戰區司令長官張發奎,張接信後拍案叫好,連聲稱讚黃有骨氣。後來,張發奎組織人力暗中營救,使黃任寰全家脱離虎口回到廣東。其100萬存款直至抗日戰爭勝利後才解凍歸還。
黃任寰返粵後,任國民黨第七戰區長官部高參,1944年任梅蕉平埔守備區指揮官。抗日戰爭勝利後,黃任寰退役寓居台灣,1951年6月在其寓所病逝。(一説1952年) [2] 

黃任寰人物軼事

1933年,黃任寰部移駐梅縣,他與梅縣縣長彭精一合作,組織地方人士成立市政委員會,親自督促部隊,參加拆除舊城牆擴闢街道、填平梅縣體育場地面、疏通梅城下水道等各項建設。又倡建民眾教育館、縣立圖書館、平民醫院和修建古塘坪機場。黃任寰還用公私名義捐資翻印吳蘭修《桐花閣詞》、宋湘《紅杏山房集》、《義何文存》、《梅水匯靈集》、《梅水詩傳》等先賢著作,倡修《梅縣縣誌》和《西陽鄉志》。1934年,他着手修建東山千佛塔,親自前往東山勘測,塔建成後,黃任寰作記,刻石立碑,記其始末。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