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麻杏石膏湯

(中藥)

鎖定
麻杏石膏湯,中醫方劑名。出自《清代名醫醫案精華》。主治肺癰,風傷皮毛,熱傷血脈,身熱咳遂,痰有腥味,脈象數大。現代臨牀常用於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白喉等屬肺熱壅盛者。
名    稱
麻杏石膏湯
出    處
《清代名醫醫案精華》
組    成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
功    用
辛涼宣泄,清肺平喘

目錄

麻杏石膏湯組成

麻黃10g、杏仁10g、甘草6g、石膏18g。

麻杏石膏湯用法用量

菩提草根搗汁衝。

麻杏石膏湯功用

辛涼宣泄,清肺平喘。

麻杏石膏湯主治

肺癰,風傷皮毛,熱傷血脈,身熱咳遂,痰有腥味,脈象數大。

麻杏石膏湯方義

風熱襲肺或風寒不解,鬱而化熱,而致熱壅於肺,或熱閉於肺,皆可導致肺氣上逆,津液被傷,而見身熱咳喘,口渴脈數等證。治療此證,熱壅者宜清泄,熱閉者宜清宣。本方具有壅者能泄,閉者能開的功效。故以清肺平喘宣泄氣機為法。方中石膏辛寒,辛能解肌透熱,寒可瀉熱於肺,使肺熱清,則喘咳自寧,故石膏在方中的作用有二:一是透熱於外:二是瀉熱於內。配入麻黃宣肺解表而平喘,二藥相伍,一立足於宣肺,一立足於清肺,一寒一温,相製為用,石膏用量倍於麻黃,仍不失力辛涼之劑。盛心如謂此方。以石膏清其裏熱;有汗者,得麻黃疏泄而壅者亦宜;無汗者得麻黃疏散而溺者亦開。佐杏仁降肺氣以平喘,與麻黃合用,能增強宣暢氣機之功以降逆平喘;甘草調和諸藥,與石膏相配,能緩石膏之大寒,保護胃氣不受其損。

麻杏石膏湯運用

辨證:熱壅於肺者,皮毛開,故汗出而喘,表無大熱;熱閉於肺者,皮毛亦閉,故無汗而喘,表熱壯甚。然病位與病因相同,僅有壅滯與閉鬱之別,二者能令肺不得宣降,故喘咳為必然證。其要不論汗之有無,熱之輕重,凡肺中有熱者均可投以本方瀉肺平喘。
現代臨牀常用於大葉性肺炎,支氣管肺炎、急慢性支氣管炎、百日咳、白喉等屬肺熱壅盛者。

麻杏石膏湯加減化裁

臨證用麻杏石膏湯,常有加用金銀花、連翹者,此時宜酌加蘇葉、防風,温清調配得宜,斯可獲解表清熱並進之效。再如銀翹散,吳氏原方用金銀花、連翹各一兩,芥穗僅取四錢,故無發汗之功。若倍用芥穗,加用防風之類,則又可作解表。

麻杏石膏湯附註

患兒發熱、咳嗽、痰鳴氣促已三天,入院時神昏肢冷,高熱不退(39.9℃),鼻翼煽動,口唇紫紺,煩躁不安,舌質紫絳,舌苔黃膩,心跳快,律不齊,三凹症出現,兩肺佈滿痰鳴音及小水泡音。X線透視提示為小兒急性支氣管肺炎。中醫辨證為痰熱閉肺,予加味麻杏生脈散:麻黃、杏仁、石膏、紅花、紅參、麥冬、五味子,菖蒲、葶藶子、甘草、瓜萎皮、膽南星。1劑後發熱減退至38.2℃,面色轉紅,氣促減輕,痰鳴喘咳均減輕,守方加減,3劑後痊癒出院。

麻杏石膏湯重要文獻摘要

方論選錄
《醫級》:“渴嘶兼體痛,麻杏石膏湯稱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