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麻天牛

鎖定
昆蟲名,鞘翅目(Coleoptera), 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佈在中國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江蘇等。 寄主於大麻、苘麻、苧麻、棉花等。以幼蟲鑽入麻莖裏蛀食莖部或成蟲取食麻葉、嫩頭,影響麻株生長髮育且易被風颳倒,影響產量和品質。
別    名
麻莖天牛
中文學名
麻天牛
拉丁學名
Thyestilla gebleri Faldermann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昆蟲綱 Insecta
鞘翅目Coleoptera
天牛科Cerambycidae
分佈區域
中國的北京、河北、河南、山東、山西、陝西和江蘇等

麻天牛形態特徵

麻天牛成蟲

麻天牛形態圖 麻天牛形態圖 [1]
體長10-15毫米,寬3-5毫米。身體黑色或淺灰至黑棕色,身上被有濃密的黑、白相雜的絨毛和豎起的毛,色深個體被毛較稀。頭頂有1條灰白色直線;觸角第2節起每節基部淺灰色,雄蟲觸角長於雌性。前胸背板中央及兩側共有3條灰白色縱條。小盾片披灰白色絨毛。鞘翅沿中縫及肩角以下各有灰白色縱條1根。 [1] 

麻天牛

橢圓形,長約0.9毫米,具蜂巢狀細紋,乳白色而略有光澤,後變黃褐色。 [2] 

麻天牛幼蟲

成長時體長15-20毫米,乳白色。前胸發達,背面近方形,色黃褐,並有由褐色顆粒組成的“凸”形紋。腹背多肉突。無足。

麻天牛

裸蛹,乳白至灰暗,觸角上卷,足可動。 [3] 

麻天牛發生規律

蛹經半月左右羽化為成蟲,隨後交尾產卵。成蟲壽命長達1個月,在田間 活動期成蟲晴天日間活動,多在主莖上部幼嫩部位取食。被害部分有許多成列的食痕。卵多產於主莖上,中部幼嫩處。成蟲 先在主莖上咬成“八”字形傷痕,而後產卵於其中。一般每處只產1粒卵。產卵受損呈黑色,進而形成瘤狀。每雌一般可產40粒卵。
卵約約過一週孵化,6月中、下旬盛孵。初孵幼蟲先在皮下蛀食,蜕皮後蛀入髓部,並向下蛀至主根。蟲道內充滿蟲糞和蛀屑。麻稈上有幾個排泄孔,並有蟲糞外露。當幼蟲蛀達根部後即以蟲糞和粘性分泌物封堵蛀孔越冬,也有些幼蟲在麻稈內越冬。

麻天牛防治方法

(1)收麻後及時進行秋耕,挖燒麻根,可有效殺死幼蟲,壓低越冬蟲口基數。
(2)利用成蟲假死性,在成蟲盛發期於清晨組織人力捕殺成蟲。 [4] 
(3)耕翻滅茬、處理麻稈 收麻後及時秋耕,至遲於4月間耕翻,消滅越冬幼蟲。麻稈內也有部分幼蟲,最好在4月份作燃料燒燬或作其他處理。
(4)藥劑防治 在成蟲盛發初,噴施90%敵百蟲晶體1000倍液。噴藥最好在早晨成蟲不太活動時進行。

麻天牛生活習性

一年發生1代。以幼蟲在麻茬或植物稈中過冬,翌年4、5月間化蛹、6月間為成蟲羽化盛期。成蟲飛翔能力較差,遷移擴散能力不強,無趨光性。雌蟲產卵於麻稈上的咬傷破口處,幼蟲孵出後進入稈內危害。主要寄主為桑、大麻和棉花等。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