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麻塘村

(貴州省赫章縣哲莊鎮下轄村)

鎖定
麻塘村是貴州省赫章縣哲莊鎮的下轄村,海拔1760米,東北面與雲南省鎮雄縣的頭屯村毗鄰,全村設五個生產小組,分別為:金星組,銀星組,上溝,中溝,下溝。有一小學,村委會設在銀星組,金星銀星二組坐落於同一山間小盆地之中。此處出了不少的教師,大概是原名“色墨塊”的緣故,全村自古以來及其重視教育。哲莊鄉位於赫章縣城東北部,東經104°49′31″,北緯27°18′55″,地處兩省(貴州省、雲南省)三縣(市)(鎮雄縣、赫章縣、畢節市)交界,距離赫章縣城46公里、鎮雄縣城30公里,0所在地海拔1600米。
中文名
麻塘村
行政區劃代碼
520527108
所屬地區
貴州省赫章縣
面    積
1314 公頃
電話區號
0857
郵政編碼
553200
人口數量
29436人
車牌代碼
貴F

麻塘村簡介

麻塘村地處兩省三界交界,位於哲莊鄉東部,是一個經濟較落後,基礎設施較差,地形地貌較為突出的山區。全村所轄5個村民組,分別為:金星組、銀星組、上鈎組、下溝組、中溝組。全村362户,1627人,耕地面積880畝,森林面積約為2250畝,草坡面積為628畝,人均耕地面積0.8畝,海拔在1628米左右,年均氣温在14℃左右,年將雨量在790毫米左右,土壤多為黃土,人均純收入1100元,人均糧食220公斤左右,電視覆蓋率68﹪左右,由於交通不便,運輸主要靠人力為主。現根據麻塘村實際情況,經濟要快速發展:1、大力推廣玉米移栽技術和地膜覆蓋,玉米與大豆,紅豆套種,洋芋種植技術。2、經濟作物,大力發展烤煙種植、核桃種植。在養殖方面,主要發展牛、豬、羊等的養殖。現全村共有85頭牛,養羊的農户已有1户,養羊60只以上的只有一户。 [1] 

麻塘村人口總數

1641人 農業人口:1627人 非農業人口:14人

麻塘村行政區面積

40.0平方公里 耕地面積:880.0畝

麻塘村主要民族成分

“漢族” 名特產品:“大蒜”、“洋芋”、“核桃”

麻塘村所轄村

“金星組”、“銀星組”、“上鈎組”、“下溝組”、“中溝組” 生產總值:1500.0 萬元

麻塘村主要經濟產業

“烤煙”、“玉米”、“大豆” 辦公所在地:銀星組

麻塘村相鄰村

麻塘村與邊沿村、哲莊村、坪子村、者塊村、雄都村、發達村、新前村、山腳村、香坪村、新益村、三友村、中心村、環山村、瓦房村相鄰。

麻塘村主要經濟來源

哲莊農業經濟主要來源是烤煙、優質雜交玉米;工業經濟主要來源是煤炭

麻塘村紅軍戰鬥紀念

哲莊壩紅軍戰鬥遺址已被列為全省50個紅色旅遊景點之一,哲莊的發展前景廣闊,孕育着巨大的商機和活力,它不僅對全縣人民緬懷先烈,繼承先烈遺志,弘揚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它也為加強軍民團結提供了交流的平台,進一步密切了軍民關係,軍政關係,使擁軍優屬、擁政愛民得到了具體的體現。哲莊壩烈士紀念碑,既是歷史的見證,又是後人的遺產,對於發揚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凝聚全縣各族人民的精神和力量,加快經濟社會建設步伐,促進哲莊經濟跨越式發展都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麻塘村席大明故居

哲莊營盤,位於赫章縣城東北沿水(城)鎮(雄)公路45公里處。營盤海拔1610米,系一圓型小丘,原名孟家墳山,當地人以其形狀似蜂包,又稱它為“蜂包營”。舊時地方豪族席氏先祖以“白日千人拱手,夜晚萬盞明燈”的風景看中此地,於是將其街頭的舊居移上營盤,逐年擴展營壘,故稱席家營盤。貴州抗日救國軍第一支隊司令員席大明烈士就誕生在這裏。
在哲莊營盤,席大明家族為保祖業,拉起家庭武裝,在營盤上練兵,防禦外來侵擾。由於這支家庭武裝具有綠林性質,打富濟貧,疏財仗義,因而和國民黨軍閥及地方土豪結下仇家,導致國民黨威寧縣長陳守端以席大明部犯上作亂為由,多次調集九區十八團兵力圍剿席家。在這種情況下,席大明部及席氏家族失去了哲莊營盤,離鄉背井,在赫章白果、七家灣、金上、畢節楊家灣等地散居。席大明仍繼續聯絡畢節、納雍等地的綠林武裝,向鎮雄、畢節、大方等地國民黨當局發起進攻,威名大震川滇黔邊境。
1934年至1936年間,在中共貴州省工委負責人黃大陸、鄧止戈等同志的教育和幫助下,席大明充分認清了社會時局的癥結和革命運動的主流,自覺地接受了共產黨的正確主張,毅然走上了反蔣抗日的光明道路。1936年2月,席大明部在中共貴州省工委委員鄧止戈的領導下,配合地下黨完成了接應紅軍進佔畢節城的任務。他積極響應地下黨和紅軍的號召,欣然率部加入“貴州抗日救國軍”,奉命擔任救國軍第一支隊司令員,投入抗日救國宣傳,參加打土豪、打“當鋪”,廣泛宣傳發動青年參加紅軍,幫助紅軍籌糧集資。紅軍長征離開赫章後,根據紅六軍團首長王震同志的指示,貴州抗日救國軍第一支隊繼續留在當地開展武裝鬥爭,並在席大明的帶領下,一度奪回哲莊營盤。由於國民黨軍閥和地方武裝聯合圍剿,席大明在楊家灣和朵倮山之間進行頑強抵抗,後因寡不敵眾而被迫返回馬場、野雞河一帶,但處於四面包圍之中的席大明部仍戰鬥到彈盡糧絕,不幸被敵人逮捕。1936年10月,席大明被國民黨殺害於畢節大校場。席大明犧牲後,其母將其與胞弟席大方、席大忠等同葬於楊家灣花橋邊上。1981年9月,貴州省人民政府追認席大明同志為革命烈士,2002年9月,中共赫章縣委、縣人民政府撥專款將席大明烈士墓遷回其老家哲莊壩。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