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麥氏藍帶蚊

鎖定
麥氏藍帶蚊,Uranotaenia macfarlanei (Edwards,1914),蚊科藍帶蚊屬的一種昆蟲。
中文名
麥氏藍帶蚊
拉丁學名
Uranotaenia macfarlanei (Edwards,1914)
動物界
節肢動物門
亞    門
六足亞門
昆蟲綱
亞    綱
有翅亞綱
雙翅目
亞    目
長角亞目
蚊科
亞    科
庫蚊亞科
藍帶蚊屬
亞    屬
藍帶蚊亞屬
麥氏藍帶蚊

麥氏藍帶蚊形態特徵

鑑別特徵 成蚊中胸盾片雜生棕褐鱗及淡黃色鱗片,翅基前側緣具銀白色寬鱗帶,腹
節背板具不完全的端白帶。幼蟲觸角毛1-A位於近基部1/3處,細單枝,其長度明顯短於
觸角的1/2;頭毛5、6-C粗刺狀,4-C分多枝。
形態描述
雌蚊體小型(翅長約2.0-2.3mm)。頭:頭頂大部覆蓋棕褐平覆鱗,複眼邊緣具銀白平覆鱗形成的眶線;豎叉鱗短小,散生於平覆鱗間。眼間鬃2根,粗長;複眼上緣各具眼鬃約3根。觸角與觸鬚均為棕褐色。觸鬚很短,約為喙長的1/10。喙全部暗色。胸:前胸背葉棕黃色;前背片覆蓋銀白色寬鱗,並具長鬃3根;後背片下部淺色,後上角具細長鬃1根。前胸側板具鬃約3根,其中1根較粗長。中胸盾片棕黃色,雜生棕褐色和金黃色細鱗,中後部具淺色矛形鱗,翅基前側緣具白色寬鱗呈條帶狀。小盾片具棕灰平覆鱗,中葉具後緣鬃4根,側葉各具後緣鬃3(2-4)根。胸側板棕褐色,中胸後側片中部及後胸側板大部淺色。具氣門鬃1根,無氣門後鬃,翅前區具1根粗鬃。中胸腹側板上半部的上後緣具粗鬃約4根,下半部沿後緣具縱列細鬃5-6根;上1/4處具銀白寬鱗橫帶,它與前胸後背片下部的白色區、前胸前背片白鱗簇及頭部白鱗連成白鱗帶,與中胸盾片側緣的白鱗帶平行;下後側靠近中足基節前具小簇白色寬鱗。中胸後側片上后角具細鬃1-2根,下前方具1根粗鬃。翅:翅鱗棕褐色,縱脈1基部(約佔翅長的1/3)覆蓋淺色鱗。前叉室長度約為縱脈2乾的0.36-0.40,前叉室顯較後叉室短。足:各足棕褐色,基節上部具小簇白色寬鱗,它與中胸腹側板下部的白鱗約在同一水平線上。各股節頂端具少數白繸鱗,中、後股腹面具白鱗。腹:棕褐色,腹節Ⅱ、Ⅲ、Ⅳ、Ⅵ背板具不完全的端白帶,腹節Ⅰ、Ⅴ背板具完全的端白帶,腹節Ⅷ背板全白。各腹板具淺棕黃色或淡黃色鱗片,腹節Ⅴ、Ⅵ腹板端側部具白鱗斑。
雄蚊外形與雌蚊相似。尾器:腹節Ⅸ背板寬短,端緣呈寬弧形,基部外展,基中部內陷較深。腹節Ⅹ背板完全,基端緣兩側呈柱狀凸起,中部深凹,基部平截。抱肢基節背基內葉具3根長鬃,端背部的1根最粗長,基部具細短鬃5-6根;端腹緣具2根鬃,其中1根較粗長。抱肢端節寬短,近端部具一細小的指爪及稀疏的細毛。陽莖角化較強,基部寬
雙翅目 蚊科(上) 庫蚊亞科 551
展呈長條狀,端部較窄;背面連成一板塊,端部具2個並列的尖齒;腹側具齒約5個,端部2個短小,後3個較粗長。
幼蟲頭部深棕色,胸腹部乳白色。頭:觸角深棕色,表面具微刺;觸角毛1-A為細單枝,其長度明顯短於觸角的1/2,着生於近基部約1/3處;觸角頂毛2-4-A均尖刺狀。頭毛1-C尖刺狀;0-C為透明小刺;4-C分3(2-4)枝;5、6-C粗刺狀,位於6-C的正後方;7-C分3-5芒狀枝,它與4、6-C約在同一水平線上;14-C為短小單枝;頦每側具7個齒。胸:前胸毛0-P短小,分多枝;1、2、5、6-P均為粗長的單枝,具芒;8-P分4-6枝;14-P為細單枝。中胸毛1-M星狀,分7-8枝;5、6、10-M單枝,具芒;8、9-M分5-6芒狀枝;12-M為細長的單枝。後胸毛1、3、13-T星狀,分6-8枝;6-T分1-3細枝,7-T分7-9芒狀枝,9-T分4-6芒狀枝;10-T單枝,具芒。腹:腹節Ⅲ-Ⅶ腹面中部具微刺。腹毛6-Ⅰ、Ⅱ各分3長枝,具芒,其長度依次遞減;7-Ⅰ、Ⅱ均為單枝,具芒,各枝長度近似;0、2、9-Ⅱ-Ⅵ及 0、2-Ⅶ均為細短的單枝,9-Ⅶ分2-4細短枝。櫛板較大,櫛齒8-11個,尖刺狀,基部2/3側緣具細繸。腹毛0-Ⅷ纖細,單枝,位於櫛板區內;1-Ⅷ分4-6枝;2、4-Ⅷ為細單枝;3-Ⅷ分5-7粗枝,具芒;5-Ⅷ分8-12枝。1、2-Ⅷ着生於同一角化小片上。呼吸管棕黃色,指數約2.7(2.6-2.9),約為尾鞍的2.0倍長;呼吸管梳齒11-14個,各梳齒闊扁,側端緣具細繼刺;I-S分10-14芒狀枝,距管基約0.45,與末個梳齒相鄰近。尾鞍完全圍腹節Ⅹ,側端緣具細刺;腹毛1-Ⅹ分5-6細枝;2-Ⅹ分3長枝,3-Ⅹ分2長枝;4a-Ⅹ分3長支,4b-Ⅹ分2長枝,4c-e-Ⅹ均為單枝,但4e-Ⅹ短小。肛鰓長度約與尾鞍近似。 [1] 

麥氏藍帶蚊生活習性

幼蟲孳生於山林地區遮蔭的溪流積水、巖穴、樹洞、地面小積水等處, 成蚊常棲息於叢林地區溪流變的石隙、樹叢、樹洞等處

麥氏藍帶蚊分佈範圍

國內分佈:
浙江, 福建, 海南, 廣西, 貴州, 雲南, 安徽, 湖北, 江西, 湖南, 台灣, 廣東, 四川, 香港
國外分佈:
日本(琉球羣島), 越南, 老撾, 泰國, 印度尼西亞, 馬來西亞, 印度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