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麥華三

鎖定
麥華三(1907-1986),男,漢族,廣州市番禺區人。17歲起從事教育工作,1938年任廣州大學助教,1944年任講師,1948年任副教授,1950年任廣州茂生紀念學校校長,1961年執教於廣州美術學院。生前為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廣東省文史研究館館員。
中文名
麥華三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907年
逝世日期
1986年
畢業院校
廣州大學
職    業
書法家
出生地
廣州市番禺區
代表作品
書法源流,藝舟書影

麥華三個人經歷

圖:嶺南書法大家麥華三先生 圖:嶺南書法大家麥華三先生
麥華三幼年就讀私塾。
1927年考入廣州大學預科,半工半讀。
1938年廣州大學文學院教育系畢業。麥華三少年時便醉心書法,常流連於舊書攤和參觀著名的書法手跡。他早期的書法受劉石庵影響較深,平時則致力於各家各體的臨摹。他鑑於抗戰前所出版的碑帖書史,均未能上下古今以匯通,於是編寫《中國書法藝術》一書,以宣揚祖國書法藝術
從民國23年(1934)至民國26年(1937),歷時3載,以至積勞成疾,到這本書出版時,已卧牀無法進行校對。承印的石印局對碑帖編排毫無經驗,致使全書編排次序凌亂。不得已改名為《古今書法匯通》。後來,這本書流傳到日本,為日本書道界所賞識。
1938年,日軍侵佔廣州,麥華三到香港。當時書畫名流雲集香港,麥華三曾參與舉辦“廣東文物展覽會”,並撰文介紹廣東歷代書法家,後又參與香港書法座談會,主編《書法》研究月刊,舉辦港澳同胞的書法比賽,十分活躍。
1941年日軍佔領香港,麥華三逃難至韶關,在廣州大學任教。當時處境十分困窘,但仍以學術為重。在資料十分稀少的情況下,寫成《書法源流》,介紹上自殷墟,下至民國,各家各體作品300餘幀。他還先後應中山大學、嶺南大學、仲元中學邀請講授書法,並作示範。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廣州大學韶關遷回廣州復課。
1946年,他兼任中華文化學院副教授。
1949年任廣州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曾在《商報》以專欄形式發表《漢晉木簡對書史之貢獻》、《書法源流》及《藝舟書影》,逐日連載,同時編印成書
1948年受高可寧委託,籌建鄉中“茂生紀念學校”,並任該校名譽校長。
1949年廣州解放後,院校合併,麥華三應聘為華南聯合大學文學院副教授,旋應冼玉清教授之請,為中山大學鑑定歷代碑帖。隨後編纂了《王羲之年譜》。
1956年10月入廣東省文史館,並任該館書畫研究組組長。
1958年,麥華三應邀用端楷抄寫我國憲法全文上送國務院。
1961年調任廣州美術學院副教授,並保留廣東省文史館館員名義。他是第四、五屆廣東省政協委員,中國書法家協會理事和廣東分會副主席、顧問。

麥華三成就榮譽

麥華三不遺餘力致力於書法藝術和書法教育,對青少年的培養教育更為熱心,為弘揚民族文化作出了貢獻,是著名書法家和書法教育家。1983年患直腸癌,手術切除後,仍堅持工作,並應香港中文大學之請,到香港講學,歷時1個多月。1986年逝世。同年12月25日,他的門生分別在廣州和香港成立“麥華三書法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