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麥積聖歌

(話劇)

鎖定
《麥積聖歌》以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44號石窟乙弗氏為原型,用悽婉壯美的故事,塑造了一位集佛性之慈、人性之善、母性之美於一身的偉大女性形象。南北朝時期,東魏、西魏兩國爭相交好柔然國,以抗對方,西魏文帝元寶炬與柔然和親,在柔然公主和柔然大軍的逼迫下,先廢太子,再廢皇后。乙弗皇后為弭戰禍,一再退讓,初貶冷宮,進而又遭柔然公主和宇文泰陷害,被遣秦州(今天水)麥積山兩次削髮為尼,最終自焚而死。
中文名
麥積聖歌
外文名
Wheat product hymns
首演時間
2009年十月
主要嘉賓
竇鳳琴,王小丫
導    演
曹鋭

麥積聖歌劇情簡介

大型歷史秦腔劇《麥積聖歌》由天水市西秦腔藝術研究院,邀請著名編劇曹鋭,以麥積山第44號石窟主尊雕塑原型故事創作,講述了戰亂頻仍的南北朝,風雨飄搖中的西魏皇帝,為壯國威與柔然國聯姻,在柔然公主與其大軍的逼迫下,先後廢太子與皇后。乙弗皇后為弭戰禍,一再退讓,被遣麥積山兩次削髮為尼,最終自焚身亡的故事。 [1] 

麥積聖歌幕後製作

經過天水市秦劇團對劇目進行進一步打造提升後,在秦州大劇院面向市民連續演出兩場。《麥積聖歌》由甘肅省著名女編劇曹鋭執筆,由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竇鳳琴、中國秦腔四小名旦袁丫丫領銜主演。
大型歷史秦劇《麥積聖歌》以麥積山44號石窟乙弗氏為原型,以宣傳天水麥積山石窟文化的無窮魅力和麥積山景區的秀美風光為目的,塑造了一位為國為民,識大體、顧大局、聚大仁、有大義,集佛性之慈、人性之善、母性之美於一身的偉大女性形象。該劇自2009年10月首演以來,已在北京、上海、西安、蘭州、烏魯木齊等十多個城市演出110餘場,為宣傳天水、豐富人民文化生活起到了極大地推動作用,並在第五屆秦腔藝術節中捧回優秀劇目大獎。
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經過逐級審查,層層篩選,在全國近500台劇目中選拔出舞劇、話劇、兒童劇、京崑劇及戲曲80多台參加評比展演。甘肅共入選2台劇目,一台是省話劇院傾力打造的話劇“天下第一橋”,一台是我市的秦劇《麥積聖歌》。《麥》劇能代表甘肅參加“十藝節”角逐文華獎,是天水文化藝術精品走向全國的成功標誌,是全省地市級院團參加大規模、高規格國家藝術賽事的第一家,也是多年來我市文藝工作者孜孜不倦、奮發努力、夢寐以求的方向。這次參賽,不僅調動了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的積極性,增強了我市藝術院團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更使我市廣大文藝工作者倍受鼓舞,增添了向文藝最高領域看齊進軍的信心,激發了他們為促進我市藝術創作繁榮發展做貢獻的強大動力。

麥積聖歌演出記錄

該劇自2009年10月首演以來,已在北京、上海、西安、烏魯木齊等10多個城市演出300多場。 [1] 

麥積聖歌獲獎記錄

榮獲原文化部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第十四屆文華獎“新創劇目獎”、第五屆中國秦腔藝術節“優秀劇目獎”等國家級獎項。 [1] 

麥積聖歌作品評價

2023年6月21日晚,由天水西秦腔藝術劇院聯袂甘肅省秦腔藝術劇院、甘肅省隴劇院全新復排演出的大型秦腔歷史劇《麥積聖歌》,用一曲悽婉壯美的歷史長歌,“復活”了這尊雕塑背後的歷史故事,為2023(癸卯)年公祭中華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