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麗水異角蟾

鎖定
麗水異角蟾(Xenophrys lishuiensis Wang, Liu & Jiang, 2017),該物種隸屬角蟾科異角蟾屬,分佈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南部山區。在第二次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調查中,浙江省科研人員發現的一種兩棲類動物的新物種。
中文名
麗水異角蟾
外文名
Xenophrys lishuiensis
角蟾科
異角蟾

麗水異角蟾發現

麗水異角蟾 麗水異角蟾
該物種是由浙江省森林資源監測中心野生動物調查團隊2016年夏季動物常規外業調查中發現,期間採集到小型異角蟾標本10餘號,經形態比較並結合線粒體基因16S rRNA序列分析,最終確定為新種。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科學核心期刊《動物學雜誌》第52卷第1期(2017年1月)上。 [1] 

麗水異角蟾新種描述

詞源:新種的種加詞“lishuiensis”,取自本種模式產地浙江省麗水市。
正模標本:WYF00164,雄性成體,2016年5 月20 日由王聿凡採於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葑垟林場附近(28°11′51.72″N,119°49′2.28″E,海拔1 100 m);
配模標本:WYF00169,雌性成體;
副模標本:12♂♂(WYF00165 ~ WYF00168,WYF00171 ~ WYF00178),2♀♀(2WYF00170,WYF11011),配模及副模標本其他信息同正模。正模和配模標本,以及副模標本中的 8 號(WYF00165 ~ WYF00168 ,WYF00171 ~WYF00173,WYF11011)保存於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兩棲爬行動物標本館,其餘6號副模標 本 ( WYF00170 , WYF00174 ~WYF00178)保存於浙江自然博物館 [2] 

麗水異角蟾鑑別特徵

新種麗水異角蟾具有以下鑑別特徵可與同屬其他物種相區別:
(1)體型小,雄性體長 30.7 ~ 34.7 mm,雌性體長 36.9 ~40.4 mm;
(2)頭長略大於頭寬;
(3)無犁骨稜和犁骨齒;
(4)舌遊離端無缺刻;
(5)掌突 2 個;
(6)脛長不及體長之半;
(7)趾間無蹼,趾側無緣膜;
(8)背部具“X”形斑塊,或“X”形斑中間斷開,色斑粗,邊緣清晰且鑲淺色邊;
(9)頭背三角形斑與體背斑塊不相連;
(10)雄性肩部具不顯著的淺色半圓斑;
(11)雄性第一、二指背具婚墊和極小而密集的婚刺,第二指婚刺較少。 [2] 

麗水異角蟾第二性徵

雄性前臂較粗,第一、二指有淺灰色婚墊,婚墊上有黑色婚刺,婚刺極細小而密集,第二指婚刺較第一指少;具單嚥下內聲囊,聲囊孔橄欖形,位於口角兩側;無雄性線。 [2] 

麗水異角蟾生物學資料

麗水異角蟾生活在浙江省麗水市蓮都區葑垟林場及附近地區,成體棲息於海拔 900 ~ 1 200 m 的小型溪流;繁殖期較長,為 4 ~ 8 月,此期夜間均有雄性蹲於溪流附近石頭上或雜草叢發出響亮的連續“嘎嘎嘎嘎嘎”鳴聲;蝌蚪聚集於回水灣邊緣,漂浮於水面,靠漏斗狀口過濾食物,見燈光便迅速潛水鑽入石縫。經解剖 5 月 20 日採集的雌性標本(WYF00170),腹內具兩團成熟卵粒,卵直徑約 3 mm,約有 110 枚,輸卵管肥大。 [2] 

麗水異角蟾分佈

目前僅知分佈於模式產地浙江省麗水市 [2] 
參考資料